军饷发不出,无寒衣过冬,面对怨声载道的局面,他无中生有巧解困

晚清的冯子材在中法战争的时候 , 大败法军 , 是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英雄 。 冯子材的过人智谋 , 早在咸丰十年 , 防守镇江的时候 , 就展现了出来 , 以无中生有之计 , 巧妙地化解了危局 。

冯子材镇守镇江的时候 , 被太平军击溃的各路残兵败将 , 蜂拥而入 , 镇江的兵丁最高峰时 , 在册登记的高达一万七千多人 。 这些人来源复杂 , 都是绿营汉人 , 对于绿营的兵丁 , 朝廷只提供兵器和军饷 , 装备和军服都需要自己来解决 。 绿营兵丁的军饷是每月白银四两 , 当时镇江的兵丁 , 一日三餐伙食费不算 , 每月军费开支将近十万两 。


军饷发不出,无寒衣过冬,面对怨声载道的局面,他无中生有巧解困

军饷发不出 , 无寒衣过冬 , 面对怨声载道的局面 , 他无中生有巧解困// //

可是冯子材手头的银子只够维持日常开支 , 根本无银发饷 。 此时正是农历十二月 , 寒风刺骨 , 天气湿冷 , 许多士兵等着军饷解决过冬寒衣 , 有的士兵甚至赤着脚守卫在城墙上 , 长满冻疮 , 整个镇江哀声四起 , 怨声载道 , 士气十分低落 。

镇江经历战火长达五年之久 , 早已民不聊生 , 当地官府无力解决军饷的筹集问题 , 冯子材告急的文书早已经雪片般向上级飞舞 , 军饷却一直不见踪影 。 如果再不发放军饷 , 这群成分复杂的兵丁 , 发生哗变只是早晚的问题 。

这一天 , 城中忽然传闻四起 , 北固山上埋有金银 , 是咸丰七年太平军撤退镇江时 , 来不及带走的 。 这事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 说是三年前 , 北固山上的和尚半夜起解时 , 曾经亲眼见到太平军兵丁点着火把 , 赶着骡马 , 扛着无数金银珠宝上山的 , 至于埋在何处 , 却无人知晓 。


军饷发不出,无寒衣过冬,面对怨声载道的局面,他无中生有巧解困

军饷发不出 , 无寒衣过冬 , 面对怨声载道的局面 , 他无中生有巧解困// //

早有兵丁偷着上山寻找金银财宝 。 此时 , 冯子材却召集会议 , 下令封锁北固山 , 不允许士兵私自上山挖宝 , 令值日官排好轮班表 , 安排部队轮流上山挖宝 。 挖出的金银对半分 , 挖得者自留一半 , 上交军营一半 。

一时间 , 北固山上漫山遍野都是挖宝的士兵 。 还真有人挖得银锭 , 银锭上交军官 , 军官称重后找给散碎银块 。 一时间 , 欢声雷动 , 大家挖宝的劲头更足了 。 那些挖宝的士兵不饿了 , 也不冷了 , 一心盼着能挖到金银 , 甩开膀子大干 。 那些没有轮到上山挖宝的兵丁们 , 人人都盼望着早日上山挖宝 。


军饷发不出,无寒衣过冬,面对怨声载道的局面,他无中生有巧解困

军饷发不出 , 无寒衣过冬 , 面对怨声载道的局面 , 他无中生有巧解困// //

机会人人有 , 冯子材让每个兵营都到山上挖宝一次 , 每天都有人挖到银锭 。 回到营里 , 挖到银子的 , 自然是喜笑颜开 , 没有挖到的是大多数 , 他们幻想着下次能撞到大运 。 大家都兴奋地谈论着挖宝的故事 , 早就把讨要军饷的事情置之脑后 。

十几天后 , 朝廷筹集到的军饷陆续到位 , 危机局面得到解决 。 冯子材只用了仅有的几千两银子 , 就轻松地化解了困局 。

北固山上埋有金银的传闻 , 始作俑者就是冯子材本人 , 他让亲兵们在军营中悄悄散布的 。 为将者 , 不但在战场上打仗时要善于运用奇谋 , 在军营里治理军队时 , 也要善于运用奇谋 。 冯子材这招“无中生有”转移士兵注意力之计 , 不失为一条妙计 , 应当为后车之师所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