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出现“弟杀兄、子弑父”,为何“兄杀弟、父杀子”却不多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古代常出现“弟杀兄、子弑父” , 为何“兄杀弟、父杀子”却不多

历史上帝王争夺中 , 弟杀兄 , 子弑父的情景确实不少 。 比如著名的李世民杀李建成 , 赵光义杀赵匡胤等等 。 子弑父的情况就更多了 , 比如北魏拓跋绍杀了他的父亲拓跋珪 , 南北朝宋朝的刘劭杀了父亲刘义隆 , 隋朝杨广杀了父亲杨坚 , 后梁朱友珪杀了父亲朱温 。


古代常出现“弟杀兄、子弑父”,为何“兄杀弟、父杀子”却不多

古代常出现“弟杀兄、子弑父” , 为何“兄杀弟、父杀子”却不多// //

(李世民剧照)

但是 , 在古代 , “兄杀弟”和“父杀子”的情况却很少 , 这是为什么呢?

一、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弟杀兄、子弑父”的情况?

很显然 , 出现这种情况 , 主要是缘于皇位的争夺 。

古代皇权制度是非常怪异的一种制度 。 我们知道 , 所谓政治 , 其实就是平衡术 , 就是要把各方摆平 。 但是皇权制度明显就是制造沟壑 , 制造矛盾 。 皇帝的权力那么大 , 身边人的权力那么小 , 这就是明显的不平衡 。 不平衡必然就有矛盾 , 极端情况下 , 杀戮的事情就会发生 。

“弟杀兄”为什么会出现呢?因为弟弟和哥哥 , 本来都是同父同母的 , 或者至少是同父的 。 照理说 , 兄弟之间应该享受相同的待遇 。 但是因为中国的“嫡长子制” , 当哥哥的就可以当皇帝 , 当弟弟的最多当一个王爷 。

然而 , 就算是王爷 , 也当不好 。 王爷不能干事 , 不能建功立业 , 王爷只能在家里吃闲饭 , 等老死 , 否则 , 就会被当皇帝的哥哥猜忌 。 皇帝一猜忌 , 当王爷的弟弟日子就不好过了 。


古代常出现“弟杀兄、子弑父”,为何“兄杀弟、父杀子”却不多

古代常出现“弟杀兄、子弑父” , 为何“兄杀弟、父杀子”却不多// //

(八贤王剧照)

历史传说中出现过一个“八贤王” , 手持金鞭 , 上打昏君 , 下打谗臣 。 其实 , 这样的人 , 在历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 , 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因为出现了这样的人 , 皇帝会不猜忌他吗?

总之 , 王爷的日子不好过 。 不好过 , 逼急了 , 就要造反 , 就要杀兄 。

“子弑父”的情况 , 一般在两种情况会出现 。 一是父亲猜忌儿子 。 作为皇帝 , 他不但猜忌别人会夺他的皇位 , 他更会猜忌儿子 , 尤其是太子 。 尽管他这个皇位 , 最终是要传给儿子的 , 但是 , 在没有死之前 , 他绝对不愿意放手 。 所以就对儿子百般猜忌 。 儿子逼急了 , 就会造反 。 二是父亲“老不死” 。 儿子很早就被确立为太子 , 就等着父亲归天的那一天 , 自己当皇帝 。 但是父亲却一直好好地活着 , “老不死” 。 这种情况下 , 儿子实在等不及了 , 所以他就会提早让父亲去死 。


古代常出现“弟杀兄、子弑父”,为何“兄杀弟、父杀子”却不多

古代常出现“弟杀兄、子弑父” , 为何“兄杀弟、父杀子”却不多// //

(汉武帝剧照)

?二、古代为什么很少出现“兄杀弟 , 父杀子”的现象?

其一 , 不忍 。

不忍有两个层面的理解 。 一是在人类的天性上 , 当哥哥的 , 一般都比较爱护自己的弟弟 。 当父亲的 , 也很爱有着自己血脉的儿子 。 这种天性是与生俱来的 。 二是在道德要求上 ,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 这是古代父亲兄弟处理关系的道德标准 。 不过 , 一般来说 , “父慈”“兄友”容易做到 , 而“子孝”和“弟恭”却并不容易做到(古代有个圣人叫舜 , 他的弟弟想杀他 , 但是他对弟弟却很好 , 就是这种表现) 。 而且“父慈”“兄友”是放在第一位的 。 所以也是古代在道德上最先要求的 。

其二 , 不用 。

父亲本来坐着皇位 , 他用得着杀儿子吗?再说了 , 如果他把儿子都杀干净了 , 谁来继承他的皇位 。 王莽夺取汉朝的天下 , 最后很快就失去 。 固然与他胡乱改革有关 , 但是也是因为他把儿子都杀光 , 没有了接班人 。 所以 , 当皇帝的父亲 , 一般不会轻易杀儿子 。 汉武帝杀了儿子 , 后来连肠子都悔青了 。

哥哥对弟弟也是一样 。 哥哥把太子之位坐着 , 弟弟虽然对他是一种威胁 , 但是他也用不着非杀死弟弟不可 。 李建成多次动了想杀李世民的念头 , 但是最终他并没有动手 。 反而是李世民 , 非常果断地发动政变杀了哥哥 。 就是这个道理 。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