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被部下叛乱所杀,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清咸丰五年(1855年)十一月三日 , 安徽英山县小南门外被数千练勇团团围住 , 一名首领模样的魁梧大汉扬起手中书信 , 对着面前双手倒缚、身着六品文官服色的官员说:“对不住了何大人 , 兄弟们自跟着你就一门心思的为国效劳 , 战死沙场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吧 , 不给个一官半职也就罢了 , 可福济这个狗贼还要让您杀我 。 事到如今 , 也休怪我无情了 。 来呀 , 送何大人上路!”六品文官挣扎着大喊:“李昭寿 , 你杀了我不要紧 , 可千万不要和长毛混到一块与朝廷为敌 , 否则你必死无葬身之地!”这时身后一名练勇举刀对着文官脑后砍下 , 手起刀落 , 只见一道白气从死者头腔腾空而上 , 众人大惊失色 , 四散躲开 。 约莫一枝香工夫 , 白气方才散尽 。 练勇头领李昭寿来到死尸前“噗通”跪下 , 磕了几个响头 , 随后率众呼啸而去 。 被杀的文官就是安徽前徽宁池太广兵备道何桂珍 , 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四十七名亲兵和英山县令 。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被部下叛乱所杀,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 , 被部下叛乱所杀 , 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

何桂珍是云南师宗人 , 出身书香门第 , 父兄都是清廷官员 , 纵观整个清代 , 师宗县唯有他一人考取进士 。 何桂珍能从边陲小镇脱颖而出 , 与他的家庭环境、自身天赋以及敏而好学是分不开的 。 他十八岁中举人 , 二十二岁那年考中进士 , 与他一起中榜的还有二十八岁的湖南人曾国藩 , 两人是会试同年 , 后又一起拜在倭仁和唐鉴门下学习理学 , 关系相当密切 。 何桂珍在京为官的那些年 , 正值鸦片战争前后 , 当时有点良知的士大夫都怀着忧国忧民的心 , 何桂珍也不例外 , 经常上书针砭时弊、论政得失 , 尽到了人臣的本分 。 何桂珍还曾以翰林侍讲学士身份入值上书房为皇子们讲学 , 学生中就有后来的咸丰帝 , 不过这份名义上的师生之谊对他仕途似乎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被部下叛乱所杀,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 , 被部下叛乱所杀 , 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

何桂珍殿试文章

清咸丰三年 , 贵州学政任满的何桂珍回京述职 , 随后改任福建兴泉永道 , 当时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林凤祥、李开方的率领下进入直隶 , 逼近天津 , 京城一片恐慌 , 咸丰帝随即下令戒严 。 大学士贾祯奏请何桂珍留在京城参赞军务 , 不必前往福建赴任 , 获得清廷同意 。 何桂珍在筹备京城防务中表现出色 , 被同僚们视为“知兵之才” , 文人的恶习就是喜欢相互吹捧 , 眼高手低 , 何桂珍从没亲临前线 , 不了解真实战场的残酷性 , 沾沾自喜的以儒将自居 。 不久 , 太平天国北伐军围攻天津失利 , 京师威胁解除 , 何桂珍被清廷派遣到战事正酣的安徽 , 出任徽宁池太广道 。 从此告别了文官生涯 , 开始像武将一样转战沙场 。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被部下叛乱所杀,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 , 被部下叛乱所杀 , 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

何桂珍于咸丰四年二月到达安徽 , 此时安徽首府安庆及皖南皆被太平军控制 , 他的官衔实际上有其名无其实 , 加上长江也被太平军封锁 , 只得滞留江北 。 当时主持军务的安徽巡抚福济偏居庐州一隅 , 何桂珍对安徽清军的无能非常不满 , 拜见福济时对安徽局势侃侃而谈 , 似乎要教巡抚如何打仗 。 这令无意进取且刚愎自用的福济非常反感 , 决意跟他点苦头尝尝 。 福济命何桂珍留在江北招募练勇 , 跟随清军作战 , 同时借口粮饷紧张 , 只拨给三百两银子充当军饷 , 搞得何桂珍哭笑不得 。 战乱时代兵火连接 , 大批田地荒芜 , 走投无路的 农民有口饭吃什么都愿意干 , 何桂珍很快就召集了三千勇丁 , 暂驻霍山县训练 。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被部下叛乱所杀,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 , 被部下叛乱所杀 , 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

咸丰四年的安徽形势复杂多变 , 清军和太平军互有胜负 , 在很多地方都处于犬牙交错状态 , 活动在皖北的捻军也经常南下呼应太平军 。 十月份 , 河南人李昭寿带着数千捻军从皖北南下 , 一路推进至霍山附近 , 但随后受到清军和地方团练阻击 , 何桂珍也主动带兵出击 。 李昭寿见形势不利 , 冲向霍山西北的河南商城 , 企图杀回老家固始 。 没成想商城的清兵正严阵以待 , 而且战斗力颇为不弱 , 指挥这支清军的正是商城县令、后来独树一帜的嵩武军大佬张曜 。 前有张曜堵截 , 后有何桂珍追击 , 捻军死伤惨重 。 捻军的战斗力相比太平军要逊色很多 , 他们的作战原则本就是打得过就打 , 打不过就跑 , 此刻竟然走投无路 。 无奈之下 , 李昭寿和另一名头领马超江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向何桂珍投降 。 何桂珍接受了李昭寿的投降 , 但随之遣散了大部分捻军 , 因为他实在没有多余的粮食收容这批人 。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被部下叛乱所杀,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 , 被部下叛乱所杀 , 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

李昭寿(剧照)

打了胜仗的何桂珍不但没有升官 , 反而丢掉了顶戴 。 他遭到了福济的弹劾 , 说他违背命令没有救援庐州南部的庐江县 。 实际上何桂珍接到救援命令时庐江已经陷落 , 他担心李昭寿的捻军由霍山向东与庐江的太平军汇合 , 才主动出击攻打捻军 。 丢官的何桂珍并没有一走了之 , 反而曲意安抚降将李昭寿等人 , 鼓励他们忠君爱国 , 约束部下 , 早晚会为国家所用 。 这时 , 湘军从武汉、田家镇一直打到九江 。 何桂珍写信给曾国藩通报自己的战况 , 并希望能够接济些粮饷 。 曾国藩希望他向湘军靠拢 , 自取粮饷 。 何桂珍率部刚到达蕲水 , 就得到消息说湘军在九江失利 , 太平军再次占领武昌 , 曾国藩入驻江西 , 于是何桂珍部就与湘军隔绝 , 不通音信 , 只能孤军作战于潜山与霍山之间 。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被部下叛乱所杀,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 , 被部下叛乱所杀 , 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

咸丰五年三月份 , 为了寻找立足之地 , 何桂珍向蕲水东北方向的英山县发起攻击 , 在斩杀太平军悍将田金爵后终于攻克英山 , 清廷赏了他六品顶戴 , 虽然离道台还差着一大截 , 也算聊胜于无了 。 攻克英山的何桂珍面临着极大问题 , 他的部队粮饷奇缺 , 自领兵以来只支取过三百两银子 , 以及淮北的袁甲三(袁世凯叔祖)接济过五百担米 。 写信给福济求拨粮饷 , 福济总是推脱让他自己就地筹款 。 但英山全境多山 ,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 , 当地百姓穷得鸠形鹄面 , 衣不蔽体 , 哪有余粮可筹 。 没办法 , 何桂珍只能继续写信求饷 , 同时和部下一起减口粮 。 起初 , 每人每天发一斤面粉 , 接着减少为四人一斤 , 后来每十人发一斤 , 然后又削减一半 , 接着再减一半 。 何桂珍的部队吃不饱 , 周边的捻军和太平军还经常前来袭击 , 作战愈加频繁 。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被部下叛乱所杀,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 , 被部下叛乱所杀 , 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

李昭寿对何桂珍的忠诚和勤勉非常感动 , 尽管挨饿 , 也不忍遽然背他而去 。 何桂珍曾请清廷给李昭寿授予官职以羁縻降将 , 但福济从中作梗 。 李昭寿可以不做官 , 但是断粮的日子长了 , 便抱怨何桂珍无法养活他们 , 心中忿忿不平 。 引发李昭寿降而复叛的导火索终于出现了 , 与他一起投降的马超江在霍山找粮时被清军误杀 , 经何桂珍多次调解无果 。 李昭寿很生气 , 怪何桂珍不能把杀人者抓来斩首 , 为马超江报仇 。 他决定自己来办这件事 , 为马超江设了灵位 , 召集捻军旧部来凭吊 。 于是 , 安徽与河南的清军统帅们 , 都向清廷告状 , 说李昭寿又背叛朝廷了 , 还在街市上张榜通缉 。 霍山县令悬赏一千两银子 , 来要李昭寿的人头 。 李昭寿跪在何桂珍面前说自己从没想过造反 , 杀人是为了帮好兄弟报仇 。 经过何桂珍好言安抚 , 李昭寿暂时平静下来 , 但心中始终担心清廷会对自己下手 , 因此命令部下留意周边友军动向 , 并预先查看上级与何桂珍的往来书信 。 恰好巡抚福济写了一封密信给何桂珍 , 叮嘱要小心剪除叛贼 , 不要后发制于人 。 李昭寿看到此信后 , 认定何桂珍出卖了自己 , 便假意宴请何桂珍然后借机杀害 ,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一幕 。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被部下叛乱所杀,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清代云南师宗唯一的进士 , 被部下叛乱所杀 , 死后曾国藩为他鸣冤// //

李昭寿叛变后再次投入捻军 , 充当捻军与太平天国之间的联络人 , 但一直得不到重用 , 于咸丰九年七月份在滁州率四万人献城降清 。 清廷大喜过望 , 赏他江南提督衔 , 并赐名“李世忠” 。 太平天国平定后 , 对当初降将仍然抱有戒备之心的清廷高官们终于找了个借口将他诛杀 。 据说李世忠临死前曾说:“我纵横江淮近三十年 , 毁人性命无数 , 唯一对不住的就是何桂珍 。 杀人者人恒杀之 , 事到如今我没有怨言 , 动手吧!”

同治三年湘军攻克金陵后 , 曾国藩上报作战有功的将领 , 他没有忘记何桂珍 , 在奏疏中陈述何桂珍率乡团与太平军艰苦搏战 , 经历了人间未有的苦难 , 结果因机事不密 , 为降将李兆受所杀 , 天下人都为他叫屈 , 而曾国藩自己也内疚于心 , 请清廷对何桂珍加恩旌恤 。 清廷赐予祭葬 , 赐谥“文贞” , 命建祠英山 , 予都骑尉世职 。 何桂珍以文人典兵 , 虽然没做出什么大的功绩 , 但能不惜自身性命 , 赴汤蹈火 , 为国分忧 , 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欠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