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前期底蕴资源远胜魏蜀吴,只因棋差一步,让曹操捡了漏

上榜者:袁绍

职业:诸侯

厚黑指数:四星


三国里前期底蕴资源远胜魏蜀吴,只因棋差一步,让曹操捡了漏

三国里前期底蕴资源远胜魏蜀吴 , 只因棋差一步 , 让曹操捡了漏// //

(敢拔剑跟带兵入京的董卓叫板 , 凭的不是浩然正气 , 而是家世地位 。 两大势力的头面人物博弈而已 。 )

许多年后 , 人们只记得那些对袁绍失败的最关键评语 , 如“色厉胆薄”、“外宽内忌”、“好谋无断”等 。 这些是袁绍 , 但不是全部的袁绍 。 一个人若仅仅如此 , 是不可能有之前那么大的成功的 。 有人说 , 袁绍的成功靠的是出身 。 是 , 但也不全是 。 如果出身能完全决定一个人 , 那么历史上那些出身高贵的人将个个都是龙凤之姿 , 王侯将相之才 。 可惜并没有这种现象 。 出身再好 , 个人努力也很重要 , 否则无法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 当然 , 袁绍的出身的确是他无法掩盖的优点 , 而且可不是什么黑夜里的萤火虫可比的 , 至少是天空中万众瞩目的大明星 , 那样的鲜明 , 那样的出众 。 众所周知 , 这出身可用四个字来形容——“四世三公” 。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 , 在古代形容官居极品的人 , 一般会用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来形容 。 这还只是一代高官的积累 。 而四世三公 , 则是四代高官的积累 , 时间会使之成几何级数效应 。 所以四世三公产生的资源并不单单是一个三公的四倍这么简单 , 而是十几倍乃至更多的积累 。 时间跨度长达百年(公元86年袁安为司徒起自190年董卓之乱杀太傅袁隗止) , 年龄跨度从将要入土的老头子到刚跨入世途的年轻人一网打尽 。 东汉开朝至董卓之乱的165年历史里 , 其中104年由袁氏家族任三公执掌书写 , 牛不牛?而且 , 如果袁氏前代的三公退休之后再无人顶得上 , 可以说人走茶凉 , 破了道行 。 但袁氏的这个三公一直干到东汉终结 , 至少可以证明前面三代都干得非常成功 , 人走茶不凉 。 而袁绍与袁术后面又顶得上 , 证明第四代三公也干得非常成功 。 连续四世经营得如此成功 , 该收买了多少人心?积累了多少资源?所以袁绍单以身世论 , 简直就是位面之子 , 书中内定主角 。 但这是个很庞大的家族 , 并不只有袁绍一个青年子弟 , 却只有他一人收获了很好的名声 。 确切地说 , 是名满天下 。 也许有人会说 , 背靠这么好的资源 , 还不会利用吗?那倒不一定 , 不信你去问问袁术 。 袁术比袁绍血统还正 , 他是嫡出 , 而袁绍只是个庶子 。 但两人开始创业时门生故吏却纷纷弃袁术而投袁绍 。 这是种能力 。 其实仔细想想 , 袁术也算世家子弟中的佼佼者了 。 同样少年成名 , 同样干出过一番事业 。 但相比于袁绍 , 就是这么没有存在感 , 袁绍令其活在了自己的阴影之下 。


三国里前期底蕴资源远胜魏蜀吴,只因棋差一步,让曹操捡了漏

三国里前期底蕴资源远胜魏蜀吴 , 只因棋差一步 , 让曹操捡了漏// //

在很早以前 , 袁绍就学会了笼络人心 。 所谓家世高贵 , 并不和得人心有必然关系 。 也许反被有识之士鄙视 , 得一句“肉食者鄙”的评价 。 而世家子弟由于出身优越 , 也往往会造成其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障碍 。 毕竟那些人低好几个阶层 , 在其眼中不过是牵马执镫的 。 战国四公子之二的平原君与信陵君有过这么一段故事 。 平原君听说信陵君在交往赌徒毛公、酒鬼薛公后 , 对自己的夫人(信陵君的姐姐)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 , 现在我听说他竟然随便跟赌徒和卖酒浆的人交往 。 公子是个糊涂人罢了 。 ”如果号称能得士的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都有这种身份偏见 , 那么何况其他贵公子呢?所以出身高贵却能礼贤下士 , 并且精于打交道不出差错 , 真正收获人心 , 可谓佼佼者 。 整个战国时代 , 也不过出现了四位公子 。 而汉末 , 则只有一位公子 , 就是袁绍 。 他能放下架子 , 结识有识之士 , 精于交往 , 得到了这些人的纷纷依附 。 不论后来人们怎样形容他“外宽内忌” , 他得人确实有一套 。 最好的例子 , 是即便他后来败了 , 也仍有沮授、审配等愿意为他殉节 。 袁绍年轻时的名声就已很高 , 发展到为十常侍所忌 。 中常侍赵忠曾说:“袁本初坐作声价 , 不应呼召而养死士 , 不知是儿欲何所为乎?”名声大自然太招摇 , 但反过来说 , 不被人嫉妒就是庸才了 。 十常侍的意见反应了袁绍的实力 。 袁术继承的不过是血统 , 袁绍却以自己的实力继承了家族的核心资产——人脉、关系、名声、信誉等等 。


三国里前期底蕴资源远胜魏蜀吴,只因棋差一步,让曹操捡了漏

三国里前期底蕴资源远胜魏蜀吴 , 只因棋差一步 , 让曹操捡了漏// //

名满天下 , 便可走遍天下都不怕 。 拥有了这些的袁绍 , 有时不必自己开口 , 自然有人为他开路 , 为他挡灾 。 比如袁绍在跟董卓拔剑对峙、逃离京城后 , 董卓想追杀袁绍 , 这时董卓的心腹周毖、伍琼就出来劝说 。 结果袁绍不仅没事 , 反捞了个渤海太守的职位 。 这才是真正的“穷在闹市无人问 , 富在深山有远亲” 。 袁绍逃到渤海时 , 孤身一人 , 只带着他的名声 , 没有钱财 , 没有地盘 , 没有亲随 。 虽说有个渤海太守的虚职 , 但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 , 地头蛇都是极难缠的 , 何况还有个顶头上司冀州刺史韩馥猜忌防范着 。 名声或许就像天上的浮云 , 没有实际价值 , 但或许是比黄金白银还硬的硬通货 。 袁绍是后者 。 一个能聚焦、调动资源的人 , 所拥有的名声里面含有无穷的价值 。 能一呼百应 , 甚至就像李嘉诚所说的 , 不是你去找生意 , 而是生意来找你 。 只要一个契机 , 便能转化为实力 。 曹操送达的矫诏带来了这个契机 , 袁绍创业了 。 所谓振臂一呼 , 应者云集 , 挡都挡不住 , 这可不是夸张 。 韩馥作为州刺史 , 曾试图阻挡这一切的发生 , 结果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袁绍从自己州里拉走一支大部队 。 我们知道有些人打过死人的名号 , 而袁绍活着时就有人打他的名号——州里人纷纷借他的名号起事 , 你说有多风光?当然大家也不是做好事不留名 , 而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 于是袁绍集齐了最好的谋士 , 最优秀的猛将 , 拥有了最强大的队伍 , 成为讨董的一大实力派 。 别人的人才无非是捡漏 , 而袁绍的人才却是掐尖 。 后来曹操团队里很多核心骨干都是从袁绍公司跳槽过去的 。 袁绍不那么珍惜的人才随便投过去一两个 , 便足以让曹操惊为天人 。 再接着袁绍顺利当上了诸侯联盟的盟主 , 而且还很能服众 。 没办法 , 不管别人年纪比他大多少 , 地盘比他大多少 , 盟主的宝座只认一个词——众望所归 。 拥有最好的资源 , 却不懂得利用 , 和穷人有什么分别?而以袁绍前期的成长轨迹而言 , 不愧为资源利用的佼佼者 。

欲知下事如何 , 请关注小编 , 更多三国野史趣闻!

(图片来源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