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为什么被家乡人所遗忘?


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为什么被家乡人所遗忘?

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为什么被家乡人所遗忘?// //

(作者:赵辉)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前200~前168) , 在其名篇《过秦论》中 , 对大秦帝国与秦始皇的描述总结可谓气吞山河:“奋六世之余烈 , 振长策而御宇内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履至尊而制六合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威振四海 。 南取百越之地 , 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 , 俯首系颈 , 委命下吏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于是废先王之道 , 焚百家之言 , 以愚黔首;隳名城 , 杀豪杰;收天下之兵 , 聚之咸阳 , 销锋镝 , 铸以为金人十二 , 以弱天下之民 。 然后践华为城 , 因河为池 , 据亿丈之城 , 临不测之渊 , 以为固 。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天下已定 , 始皇之心 , 自以为关中之固 , 金城千里 ,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

但就是这样一个让天下诸侯俯首称臣、苟且偷生的大秦帝国 , 15年后 , 却在一个农民赤手空拳的振臂一呼中 , 土崩瓦解 , 为汉朝的建立、汉民族的确立、华夏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 这就是被大汉王朝开创者刘邦 , 封为隐王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 并配置30户丁为陈胜守墓四百多年 , 以纪念陈胜为汉朝建立所做出的功绩 。

对于这样一个对汉民族做出深远影响的英雄人物 , 其人生履历、其家乡故里 , 应该为汉民族所铭记、所纪念 , 但2200多年的今天 , 关于陈胜的故里、陈胜出生生活的家乡 , 不仅全国人民不知 , 就是在其家乡故里人也是一无所知、闻所未闻 , 以至几处地方为陈胜故里争论不休 , 使得农民起义领袖陈胜魂无可归 。


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为什么被家乡人所遗忘?

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为什么被家乡人所遗忘?// //

关于历史上“阳城”的位置 , 从三国时期起就有不同的观点 。 人们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陈胜者 , 阳城人也” , 于是 ,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阳城”地名的地方 , 被历史学者们定义为陈胜故里的阳城 , 主要为河南的登封阳城、方城阳城与商水阳城 。 如果这三处阳城为陈胜故里的话 , 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研究与求证 , 应该早以形成一个唯一的、可信的、统一的陈胜故里结论 。 但这三处阳城因无法提供满足关于陈胜相关信息的所有指向与证据 , 只能牵强附会、各自表述 。

而一个更具体、可靠的关于陈胜故里的历史记载 , 却被人们所忽略、所漠视 , 漠视忽略到陈胜家乡人一无所知 , 这就是位于陈胜农民起义大泽乡正南30多公里处的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陈集镇的君王村 。

《大明一统志》凤阳府古迹条下记载:“阳城 , 在宿州南 , 秦县 , 陈胜生于此 。 ”;清光绪年间的《宿县志》记载:“阳城 , 古地 , 在州东南 , 与蕲近 。 ” 。 这是古籍中除《史记》外唯一对陈胜出生地明确记载的史料 , 却也存在方位上的稍许出入 , “宿州南”与“(宿)州东南” , 但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各有明确史实价值 , “陈胜生于此”“与蕲近” , 都为陈胜故里的确认与定位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位置 。 这就基本否定了河南三处历史阳城为陈胜故里的可能性与陈胜在大泽乡农民起义的合理性 。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陈集镇的君王村与宿州市(宿县)分属现今不同的行政区 , 君王村位于怀远县境内 , 为两地交界处 , 这就为陈胜故里的求证与确立带来了文史研究地方性的分歧隔阂 。 史料上的记载与怀远县没有任何瓜葛 , 导致陈胜故里在“宿州南”“与蕲近”的陈集镇君王村 , 在怀远县的事实从无所闻也无深入研究 。


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为什么被家乡人所遗忘?

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为什么被家乡人所遗忘?// //

笔者曾经就此问题与怀远县负责文史管理的陈氏领导进行过简单交流 , 其毫不犹豫、干脆利落地否定了陈胜故里在怀远县的可能性:“我是土生土长的怀远人 , 从没听说陈胜是怀远人的说法;君王村2200年的古银杏树就是一株普通的树 , 和陈胜没有任何关系” 。 笔者只能无语了 , 如果在天灾人祸、兵荒马乱频发的淮北平原 , 有第二棵千年以上的古树 , 这也是一种经验之谈 。 而在怀远县双桥镇的古阳村 , 古阳村人也有陈胜为古阳(古代阳城)村人 , 并有陈胜妹妹墓地的说法 , 由此可见一个普通农民的见识也不次于一个专业历史工作者的结论 。 古阳村“与蕲近” , 距离宿州蕲县镇不远的大泽乡也就32公里 , 陈胜故里在怀远县境内也是有民俗基础的 , 却被当地负责文史的陈氏专业人员所忽略、藐视 , 陈胜地下所知不知会有何感慨!

陈集镇君王村以2200年历史的古银杏林为标志的陈胜故里 , 因为地处两地交界区域 , 地处偏远 , 而被两地后世历史研究者所忽视 , 被陈胜家乡人所遗忘 , 是陈胜故里长期没有解密的一个原因 。 而更重要的原因 , 却是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陈胜称王后 , 对家乡人的态度与行为 , 虽有刘邦的“隐王”封号显贵 , 陈胜墓地15户丁的守护 , 却导致家乡人对陈胜不是代代相传、颂扬 , 而是“麻绳栓豆腐”提不起来 , 被家乡人逐渐淡忘 。

“陈胜王凡六月 。 已为王 , 王陈 。 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 , 之陈 , 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 ”宫门令欲缚之 。 自辩数 , 乃置 , 不肯为通 。 陈王出 , 遮道而呼涉 。 陈王闻之 , 乃召见 , 载与俱归 。 入宫 , 见殿屋帷帐 , 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 , 故天下传之 , 夥涉为王 , 由陈涉始 。 客出入愈益发舒 , 言陈王故情 。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 , 颛妄言 , 轻威 。 ”陈王斩之 。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 由是无亲陈王者 。 陈王以硃房为中正 , 胡武为司过 , 主司群臣 。 诸将徇地 , 至 , 令之不是者 , 系而罪之 , 以苛察为忠 。 其所不善者 , 弗下吏 , 辄自治之 。 陈王信用之 。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 , 此其所以败也 。 ”(《史记陈涉世家》)


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为什么被家乡人所遗忘?

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为什么被家乡人所遗忘?// //

陈胜以一个农民身份 , 由一个远涉苦寒之地的苦役 , 短时间内成为统治千军万马发誓推翻强秦 , 为被灭的诸侯国复仇 , 成为比肩15年前的诸侯国国君 , 其志得意满、得意忘形 , 将当年所说的“苟富贵勿相忘”的话 , 忘到九霄云外 。 在短短的六个月的时间内 , 其为家乡人所能做的事情可以说没有丝毫 , 却枉杀了一个远道而来投奔、关系密切的旧时同伴 , 其对家乡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 以致造成陈胜还在世时 ,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 由是无亲陈王者” , 家乡故人彻底与陈胜划清界限 , 远离陈胜 。 在陈胜战事不利 , 从阜阳还归故乡 , 途径涡阳境内时 , 为其御夫所杀“腊月 , 陈王之汝阴(阜阳) , 还至下城父(涡阳) , 其御庄贾杀以降秦 。 ”(《史记》)

陈胜本是个为家乡故里大户佣耕、无任何社会背景的下层雇农 , 其所交往的故人也只能是同等地位的普通农民 , 为有地位身份的人士所轻视 。 陈胜所做的贡献只是对民族、对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其对故乡的影响却是微弱的 , 甚至是负面 , 加上其在世时对故人的行为 , 故乡人很难对其产生像其他名人一样歌功颂德的历史传承与口耳相传 。 于是 , 深远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 在其故乡完全销声匿迹 , 为后世子孙们所淡忘、遗弃 。 而其他历史上出现过阳城的地方 , 为取得陈胜故里的荣誉 , 却在做出不懈的努力 。

《史记·楚世家》:“王负刍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 二年秦使将军伐楚大破楚军亡十馀城 。 三年秦灭魏 。 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於蕲而杀将军项燕 。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 ”陈胜因为目睹了十几年前 , 在蕲县南的秦楚大战 , 对项燕的英雄事迹耳濡目染 , 激发了一个普通楚国人为国捐躯的雄心壮志 , “楚虽三户 , 亡秦必楚” , 毅然举起了反秦的大旗 , 这正是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什么会打着项燕的大旗 , 领导楚地人民反抗暴秦的根本原因 。


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为什么被家乡人所遗忘?

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为什么被家乡人所遗忘?// //

楚国大将项燕就义的蕲南之地、陈胜故里的蕲南陈胜出生地、蕲南十多公里的陈集镇君王村2200年的古银杏林 , 这些只是巧合吗?一个二千年历史谜团的形成有其历史与文化的原因 , 要解开这个历史谜团也非易事 , 看来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何时能够魂归故里 , 走完其剩下的行程还遥遥无期 。 (作者: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