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洞察力,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没有洞察力 , 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人活着就要选择 , 有选择就会有风险 。

女怕嫁错郎 , 男怕入错行 , 我们都怕选择人生方向 。 为什么有的人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会犯错?因为对于时代没有洞察力 。

什么是洞察力?《三国演义》里开篇第一句 , 14个字就把书讲完了:

“话说天下大势 , 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 。

再读下去 , 无论故事如何精彩生动 , 战场上的厮杀、大臣们的妙计、时势的艰辛 , 英雄的满襟泪 , 都没有越出这个框架 。

这就是洞察力 。 一眼就能望穿 , 一言就能论断 。

但我们有必要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来培养“洞察力”、“大局观”吗?

“以古为镜 ,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 可以明得失 。 ” 在人生早期阶段学习中国历史 , 能够提前为人生备好经验 , 开阔格局 , 拓展视野 。 从而让你看透事物的本质 , 看清人性的纠结 , 看准经济的规律 , 在一个纷繁变化的世界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

中国通史都是些大部头 , 为了不被过高的门槛挡在了解历史的门外 , 中读这次特别邀请到了文史学者杨早 , 联合打造了这门历史课程《杨早·简说中国史——帮孩子建立历史观的第一课》

杨早一直反对死记硬背 , 而是强调要读懂历史 , 而不是记住历史 。 他更希望通过“问题导向”的讲述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大局观”、“洞察力” , 这才是受用终身的智慧 。

??

专栏主讲人


没有洞察力,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没有洞察力 , 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

杨早 ,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 《话题》系列主编 , 阅读邻居读书会创始人之一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

他是知名文史学者 ,

但他更重要的身份是一位父亲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杨早也是一位家长 , 很能体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博弈” 。 孩子虽小 , 很多道理不是不知道 , 只是做不到 。 家长在这个情况下需要在界限内进行引导 , “如果不去做点什么 , 放任断裂发生 , 我们就会一路败退 , 到那时 , 你再追着玩‘年轻人都在玩的游戏’也没有用 , 你能收获的永远只有不耐烦的白眼 , 或是温和但敷衍的嗯嗯嗯 。 ”

因此 , 在他的课程中 , 首先改用了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 。

不是“俯身”而是“蹲下来” , 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视的高度 , 运用孩子既有的知识储备去解释历史现象 , 降低孩子接触新知识的门槛 , 只有听懂了 , 孩子才会对历史产生兴趣 , 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 。


没有洞察力,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没有洞察力 , 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浩瀚如烟 , 初学者不得其法 。 杨早专门精选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26个关键点 ,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 逐一解答中国何以成为中国的历史问题 , 先为孩子建立一条清晰简明的历史逻辑 , 促进孩子历史观的形成 。

他认为:“只是接收的话 , 也能满足求知欲 , 但想象力是没有的 , 你读了一本又一本书 , 听了一堂又一堂课······但是你不知道怎么去寻找只属于你的一方天地 。 ”用兴趣吸引了孩子入门 , 对历史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 , 不能仅仅在这个层面打转 , 在每小节的课程结束后 , 杨早还会用问答题的形式 , 为孩子提炼出本节知识框架 , 课程不是听听就够了 , 历史是需要总结和反思的 , 知识也是需要分析和梳理的 。

最后 , 杨早还会提出一个针对本节知识点的延伸思考问题 , 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把老师口中的知识变成自己脑中的知识 , 构建自己大脑中的小宇宙 。 “学会在自己的宇宙里当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者 。 ”

回望历史 , 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看向未来

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 , 就是你的故事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所有荒诞奇妙的故事都真实地发生过 , 那些成为传奇的人物都切实地存在过 。

让孩子潜移默化地以古为鉴 , 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获得认识、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 在他的心中留下一个概念:每一种“结果” , 都会受到曾经的“选择”带来的影响 , 需要自己去承担这份责任 。


没有洞察力,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没有洞察力 , 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

面对未来的勇气 , 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

不是想让你看到纷争 ,

而是想让你有摆脱困境的智慧

孩子总喜欢天真地问我们:“三国演义中到底谁是好人 , 谁是坏人?”这类界限分明的判断题 , 那是因为孩子还小 , 只会用单一的思考方法 , 获取一个新信息之后就容易妄下判断 , 但“一个人摆脱童稚状态 , 就是要学会理解复杂 , 洞悉套路 。 ”

作为后人 , 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全览事物的发展 。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 能发现决定事物走向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 也很复杂 , 下判断前需谨慎思考 , 慢慢地让孩子学会全面了解信息 , 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开阔世界观 , 提升文化素养

在你身处的小世界之外 , 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上 , 每个家庭、每个个体都互为表里 。 几千年来 , 中国并不是没有遭遇过天灾人祸 , 安安稳稳地过活了几千年的国家 , 那到底是什么 , 让华夏文明延续至今?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 , 不同的孩子可能会发现各种答案 , 也许是从历史故事中他们喜爱的人物身上 , 也许是令他们印象深刻的典故中······寻找到支撑精神的力量在何处 。

大咖推荐


没有洞察力,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没有洞察力 , 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

??点击试听专栏

《杨早·简说中国史——帮孩子建立历史观的第一课》

??

课程大纲

01 何谓中国:今天的中国如何形成?

02 山海经:古人怎么想象世界?

03 胡服骑射:怎样做才是文化自信?

04 秦并天下:“野蛮人”是怎么胜利的?

05 秦失天下:“野蛮人”是怎么失败的?

06 汉匈和战:谁制定了共存的模式?

07 张骞通西域:什么方法围困匈奴最有效?

08 解忧公主:和亲怎样能发挥最大效用?

09 以夷制夷:匈奴灭亡是好事吗?

10 董卓之乱:到底是谁灭亡了汉朝?

11 胡汉角力:谁负谁胜天知晓(小结课)

12 胡汉交融:胡人汉化汉人胡化哪个多?

13 隋炀帝西巡:第一届万国博览会什么样?

14 长安胡风:怎样平等治理一个大帝国?

15 安史之乱:唐朝该不该重用胡人?

16 澶渊之盟:用钱的买和平贵不贵?

17 一国两制:游牧民族如何统治中原?

18 海上丝绸之路:泉州为什么持续繁荣?

19 马可?波罗:欧洲人怎么想象中国?

20 民族歧视:元朝的统治为何如此短暂?

21 民族融合: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小结课)

22 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帝图什么?

23 抗击倭寇:倭寇都是日本人吗?

24 大清帝国:清朝为什么是最成功的征服王朝?

25 马戛尔尼访华:乾隆为什么不想与英国通商?

26 鸦片战争:社会平衡是怎么被打破的?

27 洋务运动:清朝改革开放有什么用?

28 东南互保:为何地方不肯听朝廷诏令?

29 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还是失败的过渡?

30 中西交汇:开放才是硬道理(小结课)

适宜人群

◎对中国历史没有系统了解的年轻人

◎在学校历史课堂上没开窍的青少年

◎希望增长孩子历史知识的父母

◎希望能快速掌握史学知识的学习达人

限时福利

1 新春特惠

原价99元 , 限时特惠49.5元

并返10元读币

2 听课奖励

我们将为孩子发表第一个作品集


没有洞察力,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没有洞察力 , 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

?连续听课打卡全部章节 , 即可获赠专属电子证书;

?听课后 , 欢迎在APP读感区留下读感 。 我们会邀请三联资深编辑筛选优秀读感并定制成作品集邮寄给您 , 被选入的用户还有机会获赠《给孩子》图书 。

▼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杨早·简说中国史——帮孩子建立历史观的第一课》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