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竹,烙山水,“头戴”一顶金帽子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图文|匠人志
编辑|易向
江南的梅雨愁煞人 , 千防万防 , 刚买的原木筷子终究着了道——起了一片片霉花花 。 忍不住埋怨:“说用刷油漆的筷子等于慢性自杀 , 起霉的原木筷就能使么?”爷爷倒是不急 , 翻箱倒柜地找出一个盒子 , “用这个 , 不带漆也不发霉 , 这老底子的好东西都是有前人的智慧和心血在里头的 。 ”
定睛一看 , 不就是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用的帽儿筷么(筷头有个金属帽) 。 原以为再没人用这些老调调了 , 没想到爷爷还藏了一盒 。 爷爷说 , 这筷子叫天竺筷 , 如今是难买着了 。 我知道他还是舍不得 , 便留了个心 , 细细地在市面上寻访着……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天竺筷 , 始于清乾隆年间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唯一的筷子老字号
天竺筷业极盛时期年产有286万把 , 远销东南亚及日本、美国、荷兰等14个国家和地区 。 但是 , 上世纪90年代 , 一次性筷子与机械筷子大量出现 , 这双江浙沪家家必备的“吉祥筷”慢慢在市面上隐退了 。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清乾隆年间 , 杭州天竺山上的天竺寺香客络绎不绝 , 寺庙里的碗筷不够用 , 僧人只得削竹成筷供香客进餐 。 天竺筷应景而生 , 又应景而续 , 它既能为全家人增口福带好运 , 又可保留一份佛祖心中留的虔诚 , 在东南亚一带极受欢迎 。 民国早期 , 第一夫人宋美龄以天竺筷作为“国礼”赠予各国大使夫人 , 极受欢迎 , 一时间“天竺筷”名声大噪 。 一九七二年 , 美国总统尼克松游杭州 , 周恩来总理弃用了象牙筷而选择极具地方特色的天竺筷宴客 , 许多外宾都要求带走一双留作纪念 。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丢失了 。 ”
他凭借古法技艺和创新设计复兴了天竺筷
杭州百年老店和顶级酒店非此不用
“那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留给子孙后代?我得去把它找回来 。 ”抱着这份朴素的情感 , 46岁的工美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连道开始了天竺筷坎坷而曲折的复兴之路 。
他跑遍了省市档案馆、图书馆、文史馆 , 翻阅了各种记载天竺筷的文史资料 。 一个一个的拜访以往在天竺筷工作的工艺师傅们 。
“那些懂工艺的老师傅还在 , 天竺筷就不会消失 。 ”
天竺筷·古法技艺
光绪十二年 , 铅丝师傅潘三四在天竺筷身上烙了花纹 , 镶了锡制的筷头 , 又利用酸碱中和法给筷子染上不褪色的枣红色 。 如今130年过去了 , 天竺筷的二十几道制作工序在王连道的手上竟一丝不差的传承了下来 。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选用一到二年生的天然细竹 , 按规定截断 , 保留竹子青衣 , 五年都不会霉变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蒸煮脱脂 , 小苦竹一定要煮晒过 , 这一步叫脱脂 , 脱过脂后筷子不发霉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画稿 , 制花板 , 在有限的展开面积内表现地域特色 , 必须以篆刻章法中方寸之地 , 表现出气象万千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磨头 砂光 , 将竹节的突出部分磨平 , 将整支筷料砂光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烙花 , 这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 , 将备好的烙花钢板加热到预设温度 , 必须有超高技能 , 快了烙不了 , 慢了烧焦了筷料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精选 , 有经验的老师傅滚一滚筷子 , 立刻能挑选出符合要求的好筷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磨脚上头 , 在筷头镶上锡制筷帽 , 将筷脚磨粗糙以便于夹取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配对 , 每双上乘的天竺筷 , 它的粗细、色泽都是精挑细选 , 非常考验眼力
二十多道工序手作而成的天竺筷 , 无需油漆涂料 , 不会导致人们误食一般筷油漆中的有毒物质 , 有利于人们的饮食健康 。 筷身上的纹饰也是火烙工艺 , 低碳环保 。
天竺筷·入古出新
王连道凭借他深厚的绘画、篆刻、书法基础巧意创造 , 为天竺筷筷身上的火烙画设计创新了一系列主题 。
天竺筷·西湖十景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将美丽的西湖十景附于筷身 , 加上三潭印月的造型作为饰头 , 一筷一景 , 地方特色浓郁
天竺筷·运河古韵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拱宸古桥”、“桥西直街”、“香积双塔”和“清御码头” , 这四个极具代表性的京杭大运河景致 , 烙在天竺筷筷身成为传播千年运河文化的载体
天竺筷·济公赐福
小径竹 , 烙山水 , “头戴”一顶金帽子// //
筷架是济公的法宝之一葫芦 , 把济公扶危济困的形象烙在筷子上 , 寓意播善纳福 , 给家人增添口福 , (最喜欢的一套 , 葫芦的筷架好可爱)
一双天竺筷 , 浸润在杭州百年老店楼外楼的西湖醋鱼里;在奎元馆热气腾腾的片儿川里;也在酒店法云安缦的禅意里...
- 爆竹声中辞旧岁,喜气洋洋庆新年
- 古代的竹制油纸伞,竟然是和现代金属骨架伞一样的制作原理......
- 【墨竹分享】《论语》解析(先进篇)268
- 福建莆田街头邂逅扎竹灯笼师傅,感慨又一件民间手工艺将要消失了
- 窈窕淑女还是要翟淑女?安大藏战国竹简或予《诗经》新释义
-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或予《诗经》新释义
- 【墨竹分享】《论语》解析(子罕篇)222
- 狮子口,横山岛,树生三竹
- 【墨竹分享】《论语》解析(子罕篇)215
- 【墨竹分享】《论语》解析(子罕篇)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