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的中日漆器讲座说了啥?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佳士得的中日漆器讲座说了啥?
在欧云夫妇的收藏中 , 漆器是一个重要品类 , 曾捐赠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0多件漆器 , 构成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漆器收藏的基础 。 本次佳士得专拍“髹金饰玉:欧云伉俪珍藏”中 , 漆器也是重头戏 , 12月份曾在香港和北京巡展 。
佳士得的中日漆器讲座说了啥?// //
[宋元]剔黑龙穿花纹盏托
[明]剔黑绶带瑞果纹倭角方盘
故宫博物院的张荣老师和佳士得的戴岱先生先后做过“明清时期中日漆器漫谈”的讲座 , 分析中日漆器的关系和特点 , 现归纳如下 。
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漆器是距今7000多年的朱漆碗 。 日本考古发现最早的漆器是公元前6000~3000多年前的朱漆梳子、盆状漆器和涂漆陶片 。 最初 , 中日两国的漆器是独自发展的 , 后来才相互融合、借鉴 。 古坟时代(公元221~412年)以后 , 中国漆艺的夹纻技法传入日本 。 中国漆艺通过佛教美术东传而影响日本的佛教艺术创作 。 比如 , 唐代鉴真和尚第二次东渡日本的时候 , 船上就有漆器和漆工 , 可惜这次东渡没有成功 。 后来鉴真成功东渡日本 , 虽无史料可查 , 但应该会携带有漆器 。 唐代 , 中国大量漆器以及夹纻造像、金银平脱等髹漆技法在日本广泛流传 。 同时 , 中国及朝鲜半岛百济、新罗、高句丽等各国工匠对日本漆器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中日史料中记载的最著名的中国漆工是张成、杨茂 。 成书于洪武二年的《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元末西塘杨汇有张成、杨茂 , 剔红最得名 。 ”16世纪 , 日本文献中也有提到 , “张成第一上也 , 杨茂第二 。 ”但是目前所见的很多张成、杨茂款器物 , 是否为原款尚存争议 , 两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藏品可以作为参考 。
张成、杨茂在元代颇负盛名 , 但是元末在中国慢慢销声匿迹 。 永乐时期 , 琉球国进贡的漆器大受永乐帝喜爱 , 于是他派人去张成、杨茂的故乡 , 请张成的儿子去紫禁城果园场制作漆器 , 从而形成了明早中期宫廷剔红漆器风格 。 由于明朝皇帝姓朱 , 明初宫廷颁布的律法中禁止民间使用剔红朱漆 , 所以剔红朱漆成为宫廷专有 。 有史料记载 , 永乐皇帝曾多次赐给日本国王漆器 。 比如 , 永乐皇帝曾于永乐元年(1403)赐给日本国王、王妃剔红雕漆58件 , 永乐四年(1406)赐日本国王剔红雕漆95件 , 永乐五年又赐剔红漆器50件 。
清朝雍正时期 , 由于雍正皇帝的个人喜好和审美 , 清宫造办处对进入宫廷的日本漆器进行了利用、仿制 , 并借鉴制作出其他材质的宫廷艺术品 , 对日本漆艺的吸收融合成为清代宫廷艺术的一大特色 。
比如 , 雍正十年(1732) , 雍正命油漆作根据2件洋漆包袱式盒的样式仿制 , 并叮嘱一件样品中的底部有窟窿 , 不必照做 。
除了仿制成漆器 , 雍正时期还根据洋漆器物仿造成其他材质 。 比如 , 在瓷器中也可见包袱式盒的样式 , 是作为包装盒使用的 。 再比如 , 雍正三年(1725)怡亲王谕照洋漆鸭蛋壶式样做珐琅壶一对 , 图案进行了重新设计 , 把寿字画在缠枝莲上 , “莲”谐音“年” , 寓意福寿延年 。 雍正是一位特殊的皇帝 , 一方面喜欢宫廷的富贵 , 一方面喜欢宋代的素雅 , 所以这个时期的宫廷器物呈现出两种完全相反的审美特质 。
中国漆器和日本漆器 , 同样的工艺会有不同的名称 。 比如中国的堆红与日本所说的堆朱是不一样的 , 堆红是在木头上雕好纹样 , 然后罩上朱漆 。 而堆朱生产周期比较长 , 一层层罩漆 , 厚度足够后再雕饰纹样 。
日本漆艺在平安时期(795~1192)确立了和风特质:形体上注重曲线轮廓;纹样上采用自然景物 , 以取得装饰性的自然意趣;莳绘和螺钿并用成为主流 。 镰仓时期(1192~1333) , 纤细、华丽、优雅的贵族公家文化 , 逐渐演变成注重现实的武家文化 , 并受同时期宋朝文化影响而采用中国的工艺技法、造型结构和装饰纹样 。 写实性的堆朱流行日本 , 并导致镰仓雕的出现 。
莳绘作为日本的国粹 , 是将金、银作为装饰 , 即将金、银屑加入漆液中 , 干后推光处理 , 以显示出金银色泽 , 极尽华贵 。 平安时代后期 , 莳绘成为了日本漆艺的主流 , 镰仓时期又发展成为研出莳绘、平莳绘、高莳绘三种莳绘装饰技法 。
佳士得的中日漆器讲座说了啥?// //
[江户时代]金莳绘松竹梅纹枕
江户时代出现了一位国宝级漆艺艺术家柴田是真(1807~1891) , 常用名是柴田顺藏 , 作品上常落款是真 , 号称是日本漆艺界的“达·芬奇” 。 之所以这么称呼他 , 是因为他改变了莳绘完全以金银髹饰的特征 , 他认为凸显金银会使人们过于注重材质 , 而忽略艺术品本身的价值 。 日本莳绘的制作过程是 , 画师画样稿 , 然后莳绘技师根据画稿制作成漆器 。 柴田是真11岁开始学习莳绘漆器 , 16岁开始学习创作画稿 , 不再依赖画工 。 他向当时京都的一个大画派“四条派”学习绘画 , 由于四条派最初是模仿中国明代文人画 , 所以柴田是真的画风接近狩野派的中国风 , 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天真和对细节的追求 , 令世人着迷 。 是真85岁去世的前一年被选为帝室技艺员 , 相当于现在的“国宝” 。
[江户或明治]莳绘《月下秋兴图》长方盘 款“是真”
佳士得的中日漆器讲座说了啥?// //
[江户或明治]漆绘《胡瓜图》立轴 款“是真”
江户时代 , 日本参加世界级的工业博览会的时候还比较弱 , 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漆艺 。 日本为了推广日本文化 , 并赚取外汇支持国内的工业、科技发展 , 出口了大量的漆艺作品 , 日本漆艺也因此被西方看作漆艺的主流 , 甚至Japan被作为漆艺的代称 。 但实际上 , 中国漆器跟丝绸、茶叶、瓷器一样 , 是大宗的出口货物 。 当时 , 西方贵族十分迷恋中国和日本的漆艺 , 因为当地没有这种工艺 , 也没有漆树 , 后来就用虫胶仿制漆艺 , 所以在欧美的拍卖会上经常可见西方仿中国和日本的漆器 。 那时 , 中国和日本也向西方出口了大量的漆器素材 , 比如漆板、屏风 , 作为西方皇室家具的装饰素材 。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 , 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 , 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 , 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 , 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 , 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 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 , 敬请注明出处 。 谢谢合作!
- 真实的马谡:是一个难得的高级参谋和战略型人才
- 老年人都很少知道!日本投降后,中日还爆发过一场战争!
- 中国古代最牛逼的大骗子:欺骗了中日韩三国
- 访傅高义:处理中日关系的钥匙到底在哪里?
- 日本网友热议,中国4千年历史有多牛,看公元前2百年中日发展便知
- 刘江永:日本皇室与中日关系
- 从“九一八”事变和中日战争看: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 中日甲午海战“定远舰”沉舰遗址在威海发现
- 74年前的今天,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得的日子
- 从中日战争史上看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