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何以躲过杀身之祸?肃顺谏言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以清末为背景 , 朝廷积弱 , 终究没有逃过历代王朝由萌芽至鼎盛 , 由鼎盛至消弭的过程 , 其中颇为人所诟病的就是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时期 , 很多朋友也都因为这段屈辱史扼腕叹息 , 其实就政治水平而言 , 常年身居高位 , 说她完全不懂政治那就过于偏颇了 , 但某些朋友说慈禧的执政水平很高 , 那就真是有些扯了 。

在叹息的同时 , 很多人会想 , 本来不应出此祸患的 , 因为肃顺曾经向咸丰建议过 , 要效仿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事例 , 杀掉慈禧 , 以绝后患 。 何以咸丰帝不纳谏言 , 在其归天之际没有铲除慈禧这个祸害呢?


慈禧何以躲过杀身之祸?肃顺谏言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慈禧何以躲过杀身之祸?肃顺谏言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

究其原因 , 我们说 , 有一种速度叫做-慈禧速度 , 可见咸丰帝对慈禧的喜爱 , 那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爱 , 慈禧自咸丰二年入宫 , 她没有任何背景 , 没有家族的荣耀光环 , 刚刚一入宫就是贵人 , 短短五年时间:

兰贵人→懿嫔→懿妃→懿贵妃

咸丰帝后宫 , 从来没有哪个女人能以这种速度蹿上来的 , 无论从四面八方无数种角度来分析 , 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喜欢 , 喜爱到什么程度呢 , 还是那个词“异乎寻常” 。

慈禧:“入宫后 , 宫人以我为美 , 咸妒我 , 但皆为我所制 。 ”

《清稗类钞》:“有机智 , 遇事辄先意承旨 , 深嬖之 。 ”

《满清外史》:“少而慧黠 。 ”

《慈禧外纪》:“以己之聪明智慧 , 遂蒙帝宠 。 ”

《十叶野闻》:“当文宗初幸慈禧之日 , 颇有惑溺之象 , 《长恨歌》中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 , 从此君王不早朝’者 , 仿佛似之 。 ”

总结一下就是 , 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o⊙)…好吧 , 既然史料是这么写的 , 照搬以后我们也就不占用篇幅去吐槽了 , 慈禧究竟是否如此 , 大家心知肚明 , 公道自在人心 。


慈禧何以躲过杀身之祸?肃顺谏言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慈禧何以躲过杀身之祸?肃顺谏言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

爱新觉罗·载淳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 , 皇位的继承是毫不存疑的 , 慈禧作为载淳的生母 , 母凭子贵 , 并且孩子尚小 , 需要照顾 , 即便可以转为慈安抚养 , 咸丰也不想让自己唯一的儿子长大后恨自己处死了他的母亲 , 因为这是丧人伦的事情 , 皇帝家也是如此 。


慈禧何以躲过杀身之祸?肃顺谏言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慈禧何以躲过杀身之祸?肃顺谏言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

子弱母壮 , 必乱朝纲的道理是受过帝王教育的咸丰帝所知晓的 , 但是只有唯一一个儿子的情况下 , 主少国疑是不可避免的 , 无可躲避 , 肃顺觉得慈禧当杀 , 那是因为慈禧参政、议政 , 但是慈禧哪来的胆子呢 , 很显然 , 这是咸丰帝的纵容所致 , 因为所谓的慈禧参政 , 咸丰帝就在旁边坐着呢 , 难不成还是慈禧单独照会大臣议政么 , 那作死就作出天际了 。 所以对于慈禧的所作所为 , 是咸丰帝了解且愿意的 , 因为这个原因杀慈禧 , 理由不足 。


慈禧何以躲过杀身之祸?肃顺谏言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慈禧何以躲过杀身之祸?肃顺谏言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

子弱母壮导致后宫干政很可怕 , 难道多尔衮和鳌拜是假哒?这也是咸丰帝所考虑的 , 毫无疑问 , 咸丰只是个皇帝 , 他没有预测未来的本事 , 只能在有限程度内 , 通过自己的推断 , 来尽量避免非正常专权情况的发生 。 未雨绸缪 , 他怕后宫专权 , 所以虽然没有处死慈禧 , 但也安排了慈安 , 他怕朝堂架空自己的儿子 , 安排了八大顾命大臣 , 出于对臣子的信任 , 他就不能找一两个么 , 不好意思 , 咸丰帝还真的是不放心 , 在他看来 , 八大臣和后宫势力可以做到彼此牵制 , 都不容易出圈 , 但事与愿违 , 他没想到慈禧的决绝和杀伐果断 , 如果他能掐会算的话 , 自然是会处死慈禧 , 可是咸丰帝可没那本事 。


慈禧何以躲过杀身之祸?肃顺谏言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慈禧何以躲过杀身之祸?肃顺谏言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

为了防备大臣 , 咸丰帝并没有给他们最终裁断的权利 , 最终的权利给了慈安和慈禧 , 任何诏书只有加盖她们手中的“御赏”、“同道堂”两个印章才能生效 , 这样一来表面上趋于平衡 , 也把奕訢再次排除到势力圈外 。

一切看似很有道理 , 其实偏偏漏算了慈禧、奕訢、奕譞的作用 , 尤其是慈禧和奕訢 , 慈禧上文讲过 , 不多赘述 , 奕訢已经被排挤多年 , 而对权利的热衷却始终没有冷却 , 扶助八大臣没有好处 , 八大臣也没有裁断权 , 那只能是依靠慈禧 , 一拍即合之下 ,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

清末颓势已不可逆 , 再加上慈禧专权47年更是给大清王朝戴上了沉重的镣铐 , 乾隆年间攻打缅甸已经尽显颓势 , 再加上慈禧的几次错过重新崛起的机会 , 大清王朝只能被带入万劫不复的毁灭境地 , 积重难返、不得不变之下 , 才去求强军强国 , 悔之晚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