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故宫前几天搞了个大新闻:“紫禁城上元之夜” 。 简单来说就是时隔94年再度启动元宵节灯会 , 且对公众开放 。 门票预约系统开放后 , 其“哄抢”程度甚至超过春运 , 两个字:秒光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本来是免费的票 , 在二手网站上活生生炒到5000……

这也难怪 。 国外不少博物馆已经实现了夜间开放的常态化 , 但国内博物馆还是不多见 。 更何况紫禁城本身就红墙黄瓦古色古香 , 想想都浪漫得紧 。 当然 , 话又说回来 , 出于文保考虑 , 这元宵节再怎么热闹也没法跟以前比 。 那古代宫里的元宵是啥样呢?咱往下看 。

1959年 , 国家博物馆购藏了一卷《宪宗元宵行乐图》 , 为我们展现了难得一见的明代紫禁城元宵图景 。 这幅画署款“成化二十一年(1485)仲冬吉日” , 宽不过一尺出头 , 长却有六米多 , 是成化朝院体画精品 , 曾被释篆玉、程德耆等人递藏 。

展开画卷 , 五百年前的元宵节扑面而来——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第一个大场景的主题是“烟花” 。 汉白玉须弥座右下方有个装满了爆竹的朱色木箱 , 太监和小孩们正取爆竹出来玩 , 这也是中国画里最早出现的燃放烟花爆竹的场景 。 从画面看 , 除了爆竹 , 还有如今我们仍在玩的窜天猴和线香烟花 。 有个太监甚至把窜天猴对着丹陛石的方向 , 也真不怕宫里走了水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而我们的皇上呢?正端坐在须弥座上的帷帐里 , 满意地看着这一切 。 话说画师画周围的妇人都一个样儿 , 唯独对皇上不敢马虎 , 虽是几寸的小人 , 但蒜头鼻大胡子一应俱全 , 跟朱见深的“标准照”差不离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画中宫中妇人的打扮一律是交领广袖齐腰短衫+长裙 , 小女孩也是如此 。 这种搭配传到韩国逐渐演变成了韩服 。 前段时间春节出去玩 , 在旅游景点看到十个汉服妹子里有八个这么穿 , 想来是上衣下裙比较符合现代女性的习惯吧 。

约成化以前 , 明代女性都是这个服饰搭配 , 不分贵贱皆是如此 。 这是朱元璋定的规矩 。 他自己是苦孩子出身 , 打下江山后厉行铁腕政治 , 甚至极其琐碎地规定百姓衣服的形制、质地乃至颜色 , “斟酌损益 , 皆断自圣心” 。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 明中期后士农工商“僭越”的行为越来越多 , 官府也管不过来了 。 钱袋子一鼓 , 啥规章制度都得靠边 。

另外 , 这画里出现的三次宪宗都是头戴奓檐帽 , 身穿曳撒 , 也是受蒙古人影响 。

第二个大场景的主题是“Cosplay” , 包括货郎和走会 。 我们的宪宗换了身衣服 , 看得仍旧很起劲 , 连殿内取暖的火盆都不需要了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首先是一个推车和挑担货郎 , 其货物主要是瓶瓶罐罐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再往前 , 有两个货郎已经把摊子架好了 。 一个正在接待小孩 , 摊子上有贯耳瓶、葫芦、靴子、三弦、玩偶等 。 另一个正在敲锣叫卖 , 摊子上有琵琶、拍板、弥勒佛、面具、执壶等 。 伞盖上垂下来的四根布条写着啥?香酥炒豆、四季香糖、细巧茶食、龙井仙茶 。 别说你 , 我都看饿了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周密《武林旧事》记载 , 宋朝宫中过元宵时就兴起模仿货郎 。 “既经进御 , 妃嫔内人而下 , 亦争买之 。 ”在农业社会 , 走街串巷的货郎往往兼任新闻的传播者 , 能给封闭社区带来新鲜感 。 具体心理可以看张洁的《拣麦穗》 。 至于皇帝 , 说白了就是个大地主 , 也需要这种盐一样的刺激 。 你看乾隆自诩十全老人 , 不也修了个苏州街 , 让太监扮成商人陪他玩儿吗?

画面再往后是走会队伍 。 一个是大头和尚 , 一个是大笔如椽 , 还有一个穿高功法衣 , 正是佛儒道三家 。 中国人讲中庸之道 , 什么都能熬成一锅粥 。 拿三教合一来说 , “虎溪三笑”里有慧远、陶渊明和陆修静 , “三酸图”里有佛印、苏轼和黄庭坚 , 都是长盛不衰的绘画题材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朱见深自己是崇尚三教合一的 , 你看他的作品《一团和气图》就知道了 。 这画粗看似一和尚盘腿而坐 , 细看其脸却由两人组成 , 左道右儒 , 合起来又是佛 , 端的是构图奇谲 。 这其中体现的中庸文化 , 你夸它和而不同也好 , 骂它酱缸也罢 , 它就在那里 , 不离不弃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佛儒道之后是竹马戏 。 看这扮相都知道是三英战吕布 , 就不多说了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竹马戏后 , 向我们迎面走来的是万国来朝队 。 有人牵着假狮子 , 有人捧着珊瑚象牙等贡品 , 不远万里来上国朝贺 。 这些使臣的形象并不写实 , 但这不重要 , 皇帝需要的只是这种异域想象 , 这大概就是萨义德说的东方主义吧 。 哦不 , 这儿也许该叫“西方主义”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西方主义”由来已久 , 许多朝代都有《职贡图》或《王会图》 , 但顶峰还是出现在乾隆朝 。 1761年的春节 , 乾隆请了蒙古王公和紫光阁的几位功臣吃饭 。 然而在画家的笔下 , 这一天竟然成了《万国来朝图》 。 只见一大堆使臣带着贡品挤在画面角落等着宣诏 , 画家甚至不厌其烦地给他们一个个标注了国家:英咭唎、佛兰西、日本国、大西洋……看他们慕义向化的急切表情 , 可谓赤心拳拳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扯远了 , 还说行乐图 。 走会末尾是钟馗表演 。 旁边三个小鬼拿着戟、剑和葫芦 , 都是钟馗捉鬼的法器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钟馗前面的乐队正演奏着拍板、琵琶、笙和筚篥 。 如果你想感受这段音乐又不会穿越 , 那么我推荐你去智化寺听僧人演奏 。 明代宫廷音乐在那儿如活化石般保留下来 , 连筚篥都有 。 门票20 , 听曲免费 。

第二场景介绍完毕 , 我们来看最后的场景 。 其主题是“百戏”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灯棚 。 按画前的赞文 , 这是“鳌山高设” 。 传说渤海里有五座高山 , 玉帝令十五只巨鳌驮载 , 故称鳌山 。 后来元宵节彩灯堆成的山被用来比附 , 也称鳌山 。 鳌山宋代就有了 , 周密《乾淳岁时记》记载:“元夕二鼓 , 上乘小辇 , 幸宣德门观鳌山 。 擎辇者皆倒行 , 以便观赏 。 山灯凡数千百种 。 ”画中鳌山除了彩灯还有八仙等人物 , 宏伟又不失精细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鳌山周围有三组表演“蹬技”的 , 比如脚蹬竹竿 , 竹竿立人;脚蹬车轮 , 车轮载人 。 甚至直接蹬人 。 中国的杂技史源远流长 , 汉代便有大量“百戏”题材的画像石 。 现在常见的倒立、顶杆、蹬技等 , 几乎都能在画像石中寻到踪影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吴二棒 | 五百年前的故宫 , 皇上比你还会闹元宵// //

汉·平索戏车画像砖

画的收尾还是宪宗 , 还是坐在帷帐里看着这一切 。 他的左下方是故宫前段时间复原出来的“万寿灯” , 大家有兴趣可以对比一下 。

画看完了 , 但可能就有小伙伴纳闷了:宪宗怎么一直看他们玩却不参与呢?就像赵丽蓉老师说的:人家坐着我站着 , 人家吃着我看着 , 那这慈禧不惨了点儿?

确实 , 据史料记载 , 朱见深喜欢女色、火器、蹴鞠、绘画等等 , 是个十足的“顽主” 。 但他只是贪玩不是傻 。 要知道他自称“朕富有四海 , 俭约是崇 , 日勤万几 , 燕娱靡暇” , 面子还是要的 。

尤其是这种重大场合 。 元宵节对百姓来说是个普天同庆的狂欢日 , 但对朱见深来说是吗?并不是 。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 , 1485年的元宵节 , 朱见深有没有跟孩子们一起玩耍 。 但至少在画里 , 他只是如一个慈父般远远地俯视这一切 。 并且 , 孩子们也不像其他岁朝图中那样肆无忌惮 , 而是颇有秩序地扮演着各种吉祥寓意的角色 。

换句话说 , 这幅画虽然叫“行乐图” , 但在一开始就暗喻了皇帝与百姓的关系 。 朱见深在画里是孩子的一家之主 , 在画外何尝不是万民的一国之主?这些看似活泼 , 实际却循规蹈矩的孩子 , 何尝又不是“子民”的符号?君父 , 家国 , 这些词语最终在画里扭结成威权的符号 。

这么一想 , 虽然五百年前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更热闹 , 但咱可能还是现在去夜访故宫比较好 , 不心累 。 灯就是灯 , 城就是城 , 你就是你 , 我就是我 。 好不容易逢年过节 , 大家相逢一笑 , 吃好喝好 , 不比啥都强?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平台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