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朱元璋三大能臣,分别都有谁!

朱元璋三大能臣 , 分别都有谁!

一统江山刘伯温

刘伯温像神一样的人 , 上知500年 , 下知500年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 , 汉族 , 字伯温 , 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 , 故称刘青田 , 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 明朝开国元勋 , 刘伯温像神一样的人 , 上知500年 , 下知500年 。 刘基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 ,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施德政、得民心是刘基治国思想的核心 , 也是他建功立业的思想理论依据 。 民本思想是刘基德政的出发点 , 不仅具有政治性 , 而且还有经济性 , 是统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针 , 并通过生产实践和一生的亲民行动为表率 。

刘基的儒学思想对明初的学风产生了直接影响 , 其融会理学诸派 , 又以儒道互补 , 体现了明初思想的特征 , 影响了明初学术思想的走向 。 对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 , 刘基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 , 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明朝建立后 , 刘基建议实行的卫所制度 , 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 , 对于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 刘基一直来主张对民众要教化 , 使其明法懂法 , 刘基对《大明律》的制定 , 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 。 在依法治国方面刘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 刘基认为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 , 法律的制定要相对宽松 , 但是在执行时一定要严格执法 , 特别是对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刘基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 , 对打破中国古代“人治”传统 , 并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观、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 符合法律制度发展的进步趋势 。

刘基是元明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 , 其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 , 提倡理、气并重 , 重视时代风格 。 刘基为晚明讽刺小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用 , 重视文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用 , 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 , 为明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 , 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用 。

刘基以诗议政 , 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 , 其所议论的范围包括元季至正年间吏治、军政等种种社会弊端 。 从诗歌的渊源角度考察 , 以诗议政 , 客观上承续宋人“以议论为诗”之传统 , 主观上则因其固有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使然 。 诗作情、理兼具 , 既有社会认识价值 , 又有艺术审美价值 。

刘基将词作为抒情言志的重要工具 , 题材广泛 , 内容丰厚 , 艺术上长于兴寄 , 长于铺叙 , 且善于用典 。 描景状物秀丽入神 , 造语精工典雅 , 词风以婉丽为主 。

刘基的寓言文学不仅内容博大精深 , 还阐明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道德等观点 , 还表现了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

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 , 再灭张士诚 , 然后北向中原 , 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 。 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 , 正是如虎添翼 。 他在功成名就之后 , 毅然选择激流勇退 , 隐居起来 , 但终究难以避免政治的纷争 , 忧愤而死 。


盘点朱元璋三大能臣,分别都有谁!

盘点朱元璋三大能臣 , 分别都有谁!// //

万里长城 徐达

徐达 (1332年—1385年) , 字天德 , 汉族 ,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 民族英雄 ,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 , 徐达农家出身 , 土里刨食 。 他性情刚毅 , 不甘屈居人下 。 他长得面貌清癯 , 颧骨稍高 , 身材魁伟 。 自幼习武 , 练得一身好功夫 。 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

徐达挥师由山东向河南进军 , 攻占汴梁 。 4月 , 自 虎牢关(河南荥阳西北)西进 , 在 塔儿湾(河南偃帅县境)一举击溃托音特穆尔所率元军5万 , 迫使元梁土阿鲁温于洛阳投降 。 随后 , 徐达、常遇春分兵攻占嵩(河南嵩县)、许(河南许昌)、陈(河南淮阳)、汝(河南临汝)诸州 。 亡潼关(陕西潼关东北)守将李思齐、张思道闻风齐关四逃 。 徐达等派兵进驻潼关 , 并西进占领 华州(陕西华县) 。

5月 , 朱元璋抵 汴梁督战 , 与渚将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 。 徐达根据元廷外援已绝的军事形势 , 建议乘势直取元都 , 朱元璋表示同意 。 7月 , 徐达率军自中滦(河南封丘西南)渡黄河 , 攻占 卫辉(河南汲县)、 彰德(河南安阳)、 磁州(河北磁县) , 转向临清 , 会合山东各路明军 , 沿运河继续北进 , 在河西务(天津武清)、 通州(北京通县)击败元军万余人 , 进逼大都 。

元顺帝听到消息 , 率领老婆、儿子、孙子与妃子、太监、宫女 , 在至正二十八年二十七日的夜里 , 偷偷地开了大都的建德门 , 向着居庸关的方向逃去 , 逃往“上都” 。 8月2日 , 明军占领大都 , 元统治被推翻 。 统治中国98年的元王朝至此灭亡 。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 , 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 , 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 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 , 在军中 , 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 。 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畏惧 , 而在太祖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 。 善于安抚将士 , 与下级同甘共苦 , 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 , 因此 , 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 。 更能严格约束部队 , 所攻克大都会二处 , 省会三处 , 府城县城一百余处 , 市井安然 , 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


盘点朱元璋三大能臣,分别都有谁!

盘点朱元璋三大能臣 , 分别都有谁!// //

六公之首李善长

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 , 他在朱元璋最势微的时候投奔而来 , 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 , 成为前线将士风扫残云的“发动机” 。

善于调护诸将 , 因材用人 , 使之各得其所 。 朱元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 , 以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 , 从克集庆(今江苏南京) 。 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 , 以其为参议 , 军机进退 , 赏罚章程 , 多由他裁决 。 后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 , 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 , 升任行省 参知政事 。 二十七年 , 朱元璋自立为吴王 , 以李善长为右相国 。 他娴于辞令 , 明习故事,处理政务,裁决如流 , 将吏帖服 , 居民安堵;调兵转饷无乏 , 恢复制钱 , 榷淮盐 , 立茶法 , 开铁冶 , 定鱼税 , 国用益饶 , 而民不困 。 吴元年(1367) , 论功被封为宣国公 。 吴改官制 , 尚左 , 故李善长由右相国改称左相国 , 居百官之首 。 曾与刘基等裁定律令 。 作为“大总管” , 李善长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 。 他在朱元璋最势微的时候投奔而来 , 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 , 成为前线将士风扫残云的“发动机” 。 他是朱元璋登基典礼的“总导演” , 是朱元璋大封功成时的“首席公卿” , 是朱元璋的亲家翁 。 朱元璋曾特赐他一方铁制的凭券 , 上面明写着可以免除他两次死刑、免除他儿子一次死刑的承诺 , 但最终 , 他还是由于一句话不慎 , 招惹灭族之灾 , 全家70多口被满门抄斩


盘点朱元璋三大能臣,分别都有谁!

盘点朱元璋三大能臣 , 分别都有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