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皇帝大力度“裁员”,为何一个裁出了盛世,一个裁掉了江山?

每当经济形势不佳时 , 总可以听到铺天盖地的公司裁员的消息 。 一些地方搞改革 , 也要拿出裁员这招“杀手锏” , 仿佛裁员是治愈一切问题的良药 。

历史上 , 裁员有利有弊 , 不能一概而论 。 在大多数时候 , 是需要用裁员的办法来使整个王朝轻装上阵、重新出发的 , 比如说宋代 。

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朝代 , 但却总被人形容为“积贫积弱” , 为是什么呢?

这个朝代社会经济繁荣 , 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 可是 , 宋朝有一个根里带的问题——机构臃肿 , 冗官冗员冗兵现象特别突出 。 这样一来 , 朝廷的财政压力就会空前巨大 , 经常手里没钱 。 而冗官还导致了官员之间互相推诿扯皮 , 行政效率低下 , 到了后来 , 宋朝的派系纷争也越来越严重 , 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内耗 。


两位皇帝大力度“裁员”,为何一个裁出了盛世,一个裁掉了江山?

两位皇帝大力度“裁员” , 为何一个裁出了盛世 , 一个裁掉了江山?// //

而有人统计 , 唐太宗时 , 在中央工作的官员仅有643人 , 而宋仁宗时期 , 这时候被称为是北宋的全盛时期 , 其在中央的官员竟然达到了空前的1.7万人 。

而且 , 北宋官员的薪资待遇 , 又是极好的 。 因此 , 如此庞大的官员队伍 , 致使朝廷的财政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养人上 , 哪里还有结余去拿来厉兵秣马?所以 , 在军事上他们也饱受外敌侵扰 , 始终难以振作 。 那么 , 唐太宗时 , 又是如何做到官员队伍如此精干的呢?答案是 , 裁员!

627年 , 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继位 , 就感觉到朝廷机构雍正、人员太多 , 这将带来严重的财政负担 , 于是他命令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宰相负责裁员事务 。

可是 , 众多周知 , 裁员是个得罪人的活 。 而当时 , 对房、杜二人来说 , 最大的阻力是来自原来秦王府的人 。 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旧部 , 眼下他刚刚即位 , 正指望着能得到高官厚禄呢 , 如果现在反倒将他们裁撤 , 势必引发抱怨和不稳定因素 。


两位皇帝大力度“裁员”,为何一个裁出了盛世,一个裁掉了江山?

两位皇帝大力度“裁员” , 为何一个裁出了盛世 , 一个裁掉了江山?// //

无奈之下 , 房、杜二人又把皮球踢给了李世民 , 说他们在裁员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 李世民当即表态 , 支持他们秉公办理 , 他说:“人君当以天下为公......若徇私情 , 不问才学 , 岂是至公之道?”

有了皇帝的表态 , 房、杜二人便大胆无忧的开始裁人 , 他们把原来2000多名京官一下子就裁到了只剩下600多人 。 同时 , 考虑到州县多、人口少的情况 , 他们还裁撤了许多个州县 , 全国仅保留300多个州、1500多个县 。 通过裁撤冗员 , 不仅唐朝的财政负担大为减少 , 运转效率也大大提升 , 为贞观之治打下良好行政基础 。


两位皇帝大力度“裁员”,为何一个裁出了盛世,一个裁掉了江山?

两位皇帝大力度“裁员” , 为何一个裁出了盛世 , 一个裁掉了江山?// //

有裁员兴国的例子 , 但也有裁员裁掉了江山的例子 。 毕竟 , 裁员乃是影响稳定的大事 , 就像李世民说的 , 切忌“徇私情” , 要保持“公道” , 如果没了“公道”这个原则 , 肯定是要裁出事的 。

明朝时期 , 朱元璋实行了“分封”和“郡县”并行的制度 。 他的儿子们都到各地去当亲王 。 而亲王的爵位还可以继承 , 每个亲王设有王府 , 里面还有大量的服务人员 , 这些都需要朝廷的财政供养 。 随着时间的延续 , 地方上的亲王越来越多 , 需要财政供养的人也越来越多 , 最终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 。 到了明朝末年 , 国家每年财富的30%-40% , 都被这些皇亲国戚们所消耗 。 而明朝崇祯年间 , 朝廷四处用兵 , 财政更是捉衿见肘 ,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 , 崇祯决定裁员!


两位皇帝大力度“裁员”,为何一个裁出了盛世,一个裁掉了江山?

两位皇帝大力度“裁员” , 为何一个裁出了盛世 , 一个裁掉了江山?// //

可是 , 皇亲国戚们“奶酪”不好动 , 工作阻力大 , 崇祯只能先拿“软柿子”捏 。 而这些“软柿子”就是基层驿站的工作人员 。 经过裁撤驿站 , 每年可为朝廷省下白银10万两 。

虽然这样看起来成效显著 , 可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驿站 , 许多官员便以此为由 , 不再去边远地区巡视 , 这导致了王朝对边远地区的失控 。

而最直接的受害者 , 还是那些驿站的驿卒们 , 他们直接被砸了饭碗 。 所以 , 有的驿卒干脆转行做起了强盗 。 其中有一个驿卒 , 不仅自己当了强盗 , 还发展成为明末最强的一支义军势力 , 最后 , 他干脆夺了大明江山 。 此人 , 正是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