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副团长坚持解放军团长下令才投降,不料被一文化教员下令缴了械
1949年5月23日 , 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 , 敌我双方在苏州河对峙 。 但是 , 解放军第23军67师199团由曹家渡一举强渡成功 , 随后立即乘胜攻击前进 。
在连指导员沈明章率领下 , 199团7连1排向敌纵深迅猛穿插 。 追击中 , 他们与上级和2、3排失去联系 。 26日22时 , 1排进至东大名路一拐弯处 , 遇敌顽抗 , 一阵猛打 , 俘敌1名 , 余敌逃窜 。 他们跟踪追击 , 不料敌人逃进了一座四层楼房 。
敌副团长坚持解放军团长下令才投降 , 不料被一文化教员下令缴了械// //
这座楼四周有高高的围墙 , 铁栅门紧闭 , 敌人在楼内用火力封锁大门 。 经审问俘虏 , 沈明章得知 , 此楼系敌器材仓库 , 守敌为国民党青年军5个步兵连、1个火器连 , 共500余人 , 由一个副团长指挥 。
沈明章认为敌兵力多了自己几十倍 , 且有楼房作依托 , 若强攻 , 难以奏效 , 必须智取迫敌投降 。 随即 , 他作了部署 , 下令战士们先用机枪、冲锋枪猛烈射击 , 接着向敌人进行喊话 , 令他们投降 。
结果 , 敌楼内一片嘈杂 , 有的说要投降 , 有的说要坚守 , 乱哄哄的 。 沈明章让战士们制造假象 , 故意高喊进行爆破和攻击的准备 , 威慑敌兵 , 同时进一步喊话:
“你们被包围了 , 投降是唯一的出路!我军宽待俘虏!”
不一会儿 , 敌人从门边传出话来:“军人下级服从上级!我们是副团长指挥 , 请你们团长来面谈 。 ”
敌副团长坚持解放军团长下令才投降 , 不料被一文化教员下令缴了械// //
沈明章见敌人已经陷入困境 , 士无斗志 , 决定充当“团长” , 深入敌穴去进行谈判 , 于是让战士们回话:“我们已经报告团长 , 一会儿就来 。 ”
随即 , 连部文化教员上前大喊:“我们团长来了 , 快出来谈判 。 ”
敌人把大门打开了 。 沈明章带领通信员和几名战士 , 提着卡宾枪、冲锋枪 , 走了进去 。
敌兵把枪口对向他们 。 沈明章喊道:“赶快放下武器 , 不要为老蒋卖命了 。 放下武器 , 我军一律宽待!”
一个敌营长想拖延时间 , 故意说:“请给我们2个小时作准备 。 ”
沈明章厉声说:“投降则生 , 抗拒刚亡 。 限你们15分钟之内 , 全部放下武器 。 否则后果自负!”
敌营长进楼去了 。
沈明章于是走出门外 , 急忙派通信员寻找上级联络 , 并让其他战士继续作好战斗准备 。
不久 , 通信员带回了副营长的指示 , 说他率领的部队正在对付另一股敌人 , 暂抽不出兵力 , 但要求1排迅速迫敌投降 , 以保障全营的侧后安全 。 沈明章又进行了研究 , 说了一声“我们兵力不足 , 时间拖延对我不利” , 便带着通信员 , 再次进入大门 。
敌副团长坚持解放军团长下令才投降 , 不料被一文化教员下令缴了械// //
敌人仍以各种火器对准大门 , 沈明章怒喝:
“怎么还不放下武器 , 与你们长官谈好了吗?快下楼集合!”
敌营长回答:“我们很快就准备好 , 请贵军原谅 。 ”
敌人还在拖延 , 过了一个多小时 , 楼内之敌还没有投降 。 这时 , 副营长带了几名通信员急匆匆地赶过来了 。 沈明章随机应变 , 高声喊道:“副师长 , 副师长!”
谁知副营长没听出话音 , 倒是跟随他一起进来的连文化教员反应机敏 , 马上高声回问:
“你们这里怎么回事?”
沈明章也随机应变 , 对着文化教员说:“报告副师长 , 这里敌人愿意投降 , 请你通知7团、8团暂停前进 , 炮兵暂不要射击 。 ”
文化教员马上“下令”:“这里的人怎么办?赶快投降!”
这一来 , 敌兵以为解放军大部队真的上来了 , 敌副团长一头就钻了出来 , 大声喊道:“快 , 到门外集合!”
于是敌兵们唯恐解放军发起强攻 , 争先恐后 , 举起双手走出来集合 , 乖乖地当了俘虏 。
敌副团长坚持解放军团长下令才投降 , 不料被一文化教员下令缴了械// //
此次战斗 , 1排共俘敌副团长以下500多人 。 战后 , 沈明章说:“什么下级服从上级?全是瞎话!你看 , 这个副团长让我们一个文化教员下个命令就投降了 , 哈哈!”
- 小弟被欺负不管,四面受敌不顾,这样的废材怎成春秋霸主?
- 揭秘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之谜:假想敌另有其人?
- 这个营“一脑袋”扎进敌指挥部,打碎了一个兵团,被誉为神来之笔
- 第一次打敌一个团,心中完全没底,后来他却成为了元帅!
- 【资讯】那些能一件事坚持三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 那些能一件事坚持三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 那些能一件事坚持三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 一万拒敌五十万,《大明风华》武艺最差皇子行事,靠的是什么
- 明知小雷音寺里有妖怪,唐僧为何还要坚持冲进去?原来这里有玄机
- 他是毛主席结拜兄弟,加入国民党不与红军为敌,抗日时英勇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