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能入康熙法眼的真正原因

曹子建七步之诗 , 道尽兄弟夺权、手足相残之相 , 然“相煎何急”终能感动子桓 , 可谓智慧 。 于是 , 观康熙帝诸子夺权之争 , 有三叹焉:一叹康熙之优柔;二叹雍正之权谋;三叹其他诸皇子未有若曹子建智慧者 , 争帝位既已不成 , 保全性命亦不能得 。


雍正能入康熙法眼的真正原因

雍正能入康熙法眼的真正原因// //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 九月四日 , 随从皇帝塞外巡幸的诸王、大臣们齐集布尔哈苏台行宫 , 康熙帝宣诏:废掉允礽皇太子位 。 然后五十四岁的康熙抑制不住悲愤的心情 , 老泪纵横 。 允礽是康熙长子 , 文武双全 , 立为太子已三十多年 , 为何一朝被废呢?原来 , 康熙暗中知晓允礽为早日登位 , 竟想谋害自己 。 生子如此不孝 , 无怪他悲涕交加 。


雍正能入康熙法眼的真正原因

雍正能入康熙法眼的真正原因// //

兄弟相争 , 唯雍正最识康熙之心

废允礽后 , 康熙一直不立太子 , 他大概是想冷眼观察一下 , 物色适当人选 , 但结果却令康熙大失所望:其他诸位皇子也是各显神通 , 相煎猴急!

康熙多子 , 废允礽时 , 包括允礽在内共有十六人 。 其中最大的庶长子允禔三十七岁 , 最小的允祎才两岁 。 这就是说 , 自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 , 除年幼者外 , 其余诸皇子如允禔、允祉(第三子)、胤禛(第四子)、允祺(第五子)、允祚(第六子)、允祀(第八子)、允禟(第九子)、允?(第十子)、允祹(第十二子)、允祥(第十三子)、允禵(第十四子)等人 , 无不觊觎太子之位 。 尤其是允禔 , 才华横溢 , 又居长位 , 备受父皇垂爱 , 总以为自己时运已到 。 让他更加得意忘形的是 , 康熙总让他留在御前护驾 。 父皇这样信任自己 , 莫非是想立自己为太子?于是 , 在康熙废允礽而又复立后 , 允禔提议再废允礽!康熙一听 , 心下立明 , 此子也非仁者 , 所以 , 立刻宣布:“允禔秉性躁急愚顽 , 岂可做皇太子?”而聪明能干的“老八”允祀正大逞其“组织才能” , 到处拉帮结伙 , 连碰了一鼻子灰的允禔也转而支持他 。 允祀同党纷纷举荐允祀 , 让康熙深感事态的严重性 , 他龙颜大怒 , 立刻将允祀软禁了起来 。

胤禛与允禵为同母兄弟 , 各怀本领 , 极讨父皇喜爱 。 种种迹象表明 , 康熙的确想在他俩中选一个为太子 , 但年高多疑的康熙一直取舍不定 。

应该说 , 胤禛在诸兄弟争储位的勾心斗角中 , 处于非常有利的境地 。 允礽二次被废后 , 尽管有人为其鸣冤叫屈 , 但康熙已无意于这个让他伤透脑筋的孽子了 。 同时 , 允禔急躁冒进 , 允祉鲜有治国才干 , 都非人选 。 这样 , 胤禛便成为兄弟中较年轻的立储之选 。 对此 , 他心知肚明 。 但康熙两废胤礽 , 可见行事谨慎 。 这点 , 胤禛心里也有数 。 那么 , 康熙心目中最理想的继承人是怎样的呢?他没明说 , 只言“必能以朕心为心者”方能有希望成为储君 。 聪明的胤禛似乎摸透了康熙的心思 , 很清楚该怎么做 。

于是 , 胤禛便如履薄冰地活动起来:对父皇 , 他是一副关心孝顺的样子 , 又不露声色地展示自己的办事才干 。 他深知:“处英明之父子也 , 不露其长 , 恐其见弃;过露其长 , 恐露其疑 。 ”对奔走争位的众多兄弟 , 他则表现得与人无争、事不关己 , 因为“处众多之手足也 , 此有好竽 , 彼有好琴 , 此有所争 , 彼有所胜” , 必须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 对皇帝左右的重臣 , 他极尽讨好之能事 , 真真假假 , 不露形迹 。 因为“一言之誉 , 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谗 , 即可付祸根” 。 要做得天衣无缝 , 实属太难 。 但胤禛却别有心术 , 他以参禅信佛为障眼法 , 让众人都以为他真的是清静无为、与世无争 。


雍正能入康熙法眼的真正原因

雍正能入康熙法眼的真正原因// //

韬光养晦 , 以“无心”渐获康熙信任

允礽二次被废后 , 正值允祀拉帮结伙、党羽们纷纷向康熙举荐之时 。 胤禛暗地里冷眼旁观 , 明里却延纳僧徒 , 表示自己是“天下第一闲人” 。 他十分仰慕被康熙封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的章嘉胡土克图 , 将其延为座上宾 。

胤禛将章嘉喇嘛作为自己的证道恩师 , 自有其妙算 。 章嘉活佛可谓一个地道的御用喇嘛 。 康熙利用他在青海、内蒙古一带的宗教地位和名望 , 封其为国师 , 任他为“多伦喇嘛庙总管喇嘛事务之札萨克喇嘛” , 专管内蒙古宗教事务 , 并留其常住京师 。 作为父皇身边的红人 , 胤禛自然不放过与他攀缘的机会 , 真可谓一举两得 。

这样 , 在章嘉活佛的引导下 , 胤禛很快参禅入道 , “大彻大悟” , 用章嘉的话说 , “王得大自在矣!”他频频延请僧衲入府 , 讲论心性 , 藩邸一片梵音 , 让人觉得他真有那么点“置身世外”的意思 。

次年正月 , 正是允禔、允禟、允禵等人瞪红眼睛争太子时 , 胤禛却在“集云棠”静坐 , 踏“生死牢关” , 证“三身四智”之理 , 悟“无身故长生 , 无灭故不灭”之道 。 传闻胤禛修成正果 , 直透一般禅僧都很难接受的“三关”!章嘉是否将此事汇报了康熙且不去猜他 , 但是胤禛所作所为为兄弟们所知闻 , 则是必然之事 。 如此 , 他便巧妙地躲过了众人耳目 。

胤禛遁世无为 , 多半是给别人看的 。 表面说“官大钱多心转忧” , 心里却时刻盘算其皇帝梦 。 终于 , 父皇极欣赏他的才干 , 频频委以重任;内外大僚如隆科多、年羹尧等 , 也纷纷为其效力卖命 , 这伙人虽数量不及别的皇子党 , 关键时刻却帮了他的大忙;诸兄弟们 , 对之少有戒备防心 , 致使他活动起来游刃有余 , 最后顺利登上了宝座 。 昔日的“圆明居士”摇身一变后 , 居然“十年未谈禅宗” 。


雍正能入康熙法眼的真正原因

雍正能入康熙法眼的真正原因// //

稳固局面 , 虽手足亦无半点仁慈

皇兄御弟们对新皇帝也不怎么服气!特别是同胞弟允禵 , 从西北前线奔父丧回来 , 死活不肯向皇兄祝贺 。 众目睽睽之下 , 这事让雍正非常难堪 。 于是允禵被变相囚于遵化景陵(康熙陵墓) , 兵权不再 。 允禔、允礽仍像康熙晚年时一样严行禁锢;而对反对党头目允祀 , 雍正则优待之 , 任其为总理事务大臣兼管理藩院、上驷院 , 以稳其情绪 。 但雍正脚跟一稳 , 将本是亲信心腹而权力膨胀的年羹尧、隆科多除掉之后 , 便开始收拾允祀集团 。 结果 , 允祀的老搭档允禟被改名为“塞思黑”(猪之意) , 允祀改名叫“阿其那”(狗之意) , 二人被相继害死 。 如此 , 身边的威胁终被清除 。

而对允禵 , 雍正则采取调虎离山之计 , 派他护送哲布尊丹巴活佛的灵龛到喀尔喀蒙古 。 允禵心知是毒计 , 先是以无资预备马匹行装为由 , 推辞出使蒙古 。 后来 , 被逼之下 , 他才悻悻上路 , 但刚行至张家口 , 便托病不前 。 为保身安命 , 他请宣府沙门做祷文庇佑 , “消灾延寿 , 人口安宁 , 早还本乡 , 万事亨通 , 皇恩浩荡 , 国泰民安” 。 雍正得知消息后 , 心里暗骂允禵不识时务 , 但又问罪无显名 , 遂出奇招 , 命其同党允祀主持议罪 。 允祀只好心里叫苦 , 不得不请革除允禵郡王爵位 。 但允禵却毫不在乎 , 仍留住张家口 , 既不前行 , 也不打发人赴京请罪 。 这自然使雍正龙颜大怒 , 但毕竟还能忍受 。 问题在于 , 允禵仍不死心 , 又做祈祷疏文 , 不幸的是 , 两件祈祷疏文都落到雍正手中 , 因此遭祸 。 雍正以疏文中有“雍正新君”为由 , 加其“大不敬”罪名 , 将他从张家口押回北京 , 囚禁于宗仁府狱中 。 允禵在狱中做镇魔之术 , 又不幸为雍正所知 , 因此罪上加罪 , 一禁就是十多年 , 直到雍正死后 , 才被乾隆帝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