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员用的公文夹——护书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晚清官员用的公文夹——护书

晚清官员用的公文夹——护书

相传与慈禧和洋务运动有关


晚清官员用的公文夹——护书

晚清官员用的公文夹——护书// //

用红牛皮制成 , 三折式 , 每折之间各有两个夹层 , 左右两边最下方的夹层分别标注“万寿节”和“忌辰期” 。 收藏到它 , 平和县文峰镇的林先生很惊讶 , 又叫不出具体的名儿 , 遂请人鉴评 , 才知道其名字叫做“护书” , 即晚清官员用的公文夹 。

林先生收藏的护书为三折式样 , 打开长48厘米 , 宽30厘米 。 在 “万寿节”夹层 , 第一栏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十四个字;第二栏是皇太后“十月初十日”的生日 , 第三栏是“皇上六月二十八” 的生日 , 第四栏是“皇后正月初十日”的生日 , 第五栏是“圣诞百官蟒服七日”的着装规定 。 最后一栏的字样是“不理刑名” 。 而在“忌辰期”夹层 , 从正月到十二月 , 也有三十二个忌辰日子 , 并在末尾标注“照例素服” 。

唐山博物馆曾征集到五个清代护书 。 《唐山博物馆收藏的清代护书》一文有关护书来龙去脉和用途这样介绍:清代以前的官员上朝时使用的是“饬板” , 是古代臣子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 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 , 双手执笏以记载君命或旨意 , 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 , 以防备遗忘 。 笏板用玉、象牙和竹木不同材料做成 , 有大小之别 。 各朝代官位的高低在笏板的使用上都有具体规定 。 笏板在《礼记》中有纪录 , 大概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 。 清代时 , 因为礼节和习俗的改变 , “笏板”被废弃不用了 。 满洲民族的传统服饰里有马蹄袖 , 见到皇帝动不动就得打马蹄袖下跪 , 趴在地上听候皇帝旨令 , 两手趴在地上 , 哪还能双手执“笏板”?因此 , 就出现了“护书” 。 “清代的护书 , 主要用于装放各种札、谕、批等公文 , 是当时官员的公文夹 , 上面印有忌辰与万寿的日期 , 以便随时提醒官员注意 。 忌辰多为先皇驾崩日期 , 按清制 , 凡遇忌辰 , 民间不得奏乐娱乐 。 官员只能穿着没有补子的素服 。 万寿 , 也就是太后、皇帝、皇后的生日 。 这天 , 任何衙门不准办理刑事案件 。 同时本城最高官员要带领大小文武属员穿大礼朝服 , 到万岁龙牌前跪拜行礼 。 清代对这两个礼节仪式非常重视 , 若稍有不遵便视为不忠 , 最轻也要被罢官革职 。 通常二品以上的官员所持的护书多为宫廷喜庆之日由皇上和皇太后所赐的礼品 , 二品以下均可照此仿制 。 ”

据专家考证 , 皮质护书始于光绪朝 , 其形制有西洋的影子 。 这可能与光绪时期的洋务运动有关 。 著于清末民初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常见“护书”一词 。 如《老残游记》第二回:“一个跟班戴个红缨帽子 , 膀子底下夹了个护书 , 没命价奔 。 ”而同样描述官场生活的早期作品(如《儒林外史》)则未见 。 也有另一种说法 , 护书出现在清代慈禧当权时期 。 (本文源自《闽南日报》“漳州档案”专栏 , 采访人员 罗培新 实习生 柯晓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