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零八将,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梁山一百零八将,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梁山一百零八将 , 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

历来认为 , 梁山一百零八将都是被“逼上梁山”的 。 既然叫做“逼上梁山” , 就有“逼”的主体和“逼”的对象两个方面 。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 , 既然被“逼上梁山”的都是好汉 , 那当然都是被黑暗社会所逼的 。

所以需要重新审视一下 , 梁山头领们究竟是被谁“逼上梁山”的?第二回神机军师朱武为了救被捉住的跳涧虎陈达 , 对九纹龙史进哭着说:“小人等三个 , 累被官司逼迫 , 不得已上山落草 。 ”一些学者就根据“被官司逼迫”五字 , 认定他们是不堪官府压迫才起来反抗的 。 其实“被官司逼迫”各式各样 , 也要具体分析 , 不可一概而论 。

一百零八将加上晃盖总共一百零九人 , 被“逼上梁山”的情况十分复杂 , 应当分析每一个人上梁山的具体原因 。 他们上梁山大体上有四种情况:


梁山一百零八将,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梁山一百零八将 , 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

第一种 , 被黑暗社会所逼 。

如林冲、鲁智深、武松、杨志等 。 这些人都品格优秀 , 武艺高强 , 能力过人 。 按说都是国家栋梁之才 , 尤其是在边关吃紧的北宋末年 , 应该大有用武之地 。 可是连他们这样优秀的人才都不能为当时社会所容 , 弄得走投无路 , 甚至家破人亡 , 何况普通百姓!因此这种情况最容易得到广大读者的深切同情 , 也最能够暴露社会黑暗和贪官污克的罪恶 。 几个人物出场最早 , 作者用大量篇幅浓墨重彩对他们的经历和命运着描述 , 从而成为《水浒传》塑造得最成功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的印象最为深刻 。 我们所说的“逼上梁山” , 实际上主要是指这个类型 。 但从全书来看 , 属于这种情况的人在一百零八将中只占了个零头 。


梁山一百零八将,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梁山一百零八将 , 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

第二种 , 被自己所逼 。

自己犯了事 , 无处藏身 , 实在不得已 , 只好上梁山避难 。 最典型的就是智取生辰纲的晁盖等八个人 。 晁盖人称“晁保正” 。 保正是个职务名称 。 当时每十户为一保 , 设保长;五十户为一大保 , 设大保长;十大保(即五百户左右)为一都保 , 设都保正和副保正 。 所以晁盖相当于如今县以下的乡长 , 管着好几千人 。 不过保正不是官 , 没有品级 , 至多算是吏 。 他自己也有一份不小的产业 , 是“本县本乡富户” 。 (十四回)如果晃盖等取了生辰纲后没出事 , 他们还会上梁山么?肯定不会 。 十五回阮氏三兄弟说 , 梁山王伦等这几个贼男女 , 聚集了五七百人 , 打家劫舍 , 抢劫来往客人 , 绝了他们的衣饭 , 对他们深恶痛绝 。 而且又听说王伦心胸狭窄 , 容不下人 , 所以轻易不会去 。 吴用也不认为梁山是个好地方 , 更不是什么起“义”的所在 。 现在他们夺取了生辰纲 , 有了大笔钱财 , 足以“快活”一生 , 就更加不会去投靠梁山了 。 只不过由于白胜被捕 , 招出同伙 , 宋江舍命报信 , 迫使他们赶紧另找出路 。 晁盖问吴用怎么办 , 吴用说 , 躲到石碣村阮氏兄弟那里去 , 因为那里靠近梁山泊 。 官军若是赶得紧 , 我们所幸入伙 。 (十八国)可见不到万不得已 , 他们是绝对不会上梁山的 , 而是每人拿着超过万贯的财宝自己“快活”一生 。

类似这种情形的还有杨雄和石秀 。


梁山一百零八将,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梁山一百零八将 , 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

第三种 , “义气相投” 。

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既不是为官府所逼 , 也不是被自己所逼 , 而是所谓义气相投 , 或者战败被俘 , 追随宋江上了梁山 。 包括不少原官军将领和江湖上的各色人等 。 这类人比最大 , 成分复杂、没几个真正的农民 。 第四种 , 被梁山所逼 。

这种情况虽少 , 但极其恶劣 。 它反映了梁山头领的某些重要观念和思维方式 。 梁山头领若是需要某人 , 为了让此人上山 , 往往不择手段 , 有时候采取的手段非常残忍 , 不惜杀害无数无辜者 。 甚至设计使他家破人亡 , 迫使他不得不就范 。 比如为了让美髯公朱仝上山 , 吴用设计 , 晁盖、宋江下令 , 吴用、柴进、雷横、李逵进城 , 趁朱仝离开小衙内时 , 故意教李逵杀害了知府之子四岁的小衙内 , 断绝了朱全的归路 , 迫使他只得上山 。 (五十一、五十二回)这个长得非常可爱的孩子 , 被李逵以板斧将“头劈成两半个” , 残忍何极!

三十四回为了让霹雳火秦明入伙 , 宋江定下计策 , 让燕顺、王英连夜带领五十余人将青州城外“旧有数百(户)人家 , 却都被烧成白地 , 一片瓦砾场上 , 横七竖八 , 杀死的男子妇人 , 不计其数 。 ”也就是为了迫使一个秦明上梁山 , 杀死了数以千计的无率百姓!由于燕顺、王英等是化装成秦明去的 , 慕容知府以为他投靠了架山 , 企图打开城池杀害了许多百姓 。 结果慕容知府杀了秦明一家 , 并“将秦明妻子首级挑起在枪上叫秦明看 。


梁山一百零八将,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梁山一百零八将 , 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

后来秦明被俘 , 家破人亡 , 无家可归 , 只得归顺 , 在征方腊接近尾声的清溪县之战时 , 秦明与方腊之侄方杰大战 , 因躲避暗器 , 被分散了注意力 , 方杰趁机一戟将秦明杀死 , 回京后 , 被追封为忠武郎 。

所以很多人认为林冲是最悲情的人物 , 相较而言 , 其实秦明一生更为悲惨 。

”宋江等人的这种做法即便在古代 , 从旧道德着眼 , 也是十分卑劣而为人所不齿的!但是这确实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心目中的落后观念 , 只要出发点是好的 , 就可以不择手段 。 在他们看来 , 目的或动机决定一切 , 只要达到的目的 , 过程与结果并不重要 。 这种观念与思维方式是非常错误的 。 考察一个事物 , 不仅要关注它的目的或动机 , 而且要重视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手段)及其造成的结果 。 这三者并不均等 。 在目的、过程(手段)、结果三者中 , 最重要的是结果 , 是结果的正义性、进步性、对最广大人们的有益性 。 结果与目的(动机)并不总是一致的 , 有时候并不属于洞一个利益方向 。 即使利益方向一致 , 结果的范围通常也总是大于目的 。 所以为了让秦明上梁山 , 结果却是梁山头领们杀害了这么多无辜百姓 , 还有秦明的一家 , 这是极其严重与卑劣的犯罪行为 。 秦明事件不会发生了 , 但是这种认为只要动机良好就不顾手段(过程)与结果的思维方式却依然不少见 , 需要我们警惕 。


梁山一百零八将,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梁山一百零八将 , 究竟谁把谁逼上了梁山?谁是最悲情的人物?// //

在仔细分析后 , 发现真正被黑暗社会逼上梁山的没几个 , 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得出结论 , 把梁山军简单地说成是农民起义显然是不合适的 。 造反、农民运动、农民起义、农民革命这四个概念具有不同的内容与层次 。 这些头领中有几个是真正的农民?他们起什么义了?所以我们要跳出先验的意识形态结论 。 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进行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