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在北京 , 曾经有一则顺口溜:“有桥没有水 , 有碑没有驮 。 有钟没有鼓 , 有庙没有佛” 。

顺口溜说的就是历代帝王庙 , 是明清两代皇帝崇祀历代帝王和历代功臣的场所 。

说实在的 , 虽然帝王庙属于“北京三大庙”(还有两个是太庙和孔庙)之一 , 但一堆牌位 , 连个塑像也没有 , 实在没啥看头 。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

北京的帝王庙并不是原创 , 它的前身在南京 , 是朱元璋搞出来的 。

朱元璋定鼎江山之后 , 在南京建了一座历代帝王庙 。 他亲自审定 , 圈了十六位历代帝王入驻 。

这十六位帝王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顓顼、帝喾、尧、舜、夏禹、商汤、周武王姬发、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 。

(秦始皇呢?晋武帝呢?隋文帝呢?)

正史中对南京的历代帝王庙没有过多提及 , 野史中倒是记载了一些逸闻趣事 , 今天就来说说南京历代帝王庙的两个小故事 。

据明代梁亿《遵闻录》记载 , “每祀 , 帝王之前 , 皆一爵 , 惟献汉高祖以三爵” 。

每次祭祀 , 别人的塑像前都供一杯酒 , 只有汉高祖刘邦面前有三杯 。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

刘邦长得特别帅?还是酒量特别大?

都不是 。

在帝王庙落成之后的第一次祭祀中 , 十六个帝王面前还都是一杯酒 。 朱元璋做完一整套程序之后 , 重新来到汉高祖刘邦的塑像前 , 笑着说道:“刘君 , 今日庙中诸君当时皆有所冯籍以得天下 , 惟予与汝不阶尺土一民 , 手提三尺致位天子 , 比诸君尤为难事 , 可多饮二爵 。 ”

别人打江山 , 都有来自家族或者军队的支持 , 顶天也就是hard的难度级别 , 只有咱俩白手起家 , 绝对的hardest级 。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

老朱老刘惺惺相惜 。

从此 , 刘邦的待遇就与众不同 , “超标”了 。

明代郎锳的《七修类稿》记载了帝王庙的一起灵异事件 。

据说 , 在建庙的时候 , 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聚集一堂 , 各项工程推进顺利 , 十六位帝王的塑像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 按照事先审定的画像 , 照着做就是了 。

但工匠们很快发现了一件诡异的事情 。

今天塑好的元世祖忽必烈像 , 第二天就发现塑像的脸花了 , 看上去好像塑像流过眼泪 。

起先 , 工匠们也没有在意 , 可能是有人不小心把水溅到塑像脸上的缘故吧 , 重新“刮个脸”就是了 。

但一而再 , 再而三 , 工匠们不淡定了 , 赶紧上报 。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

接到报告的朱元璋来到施工现场 , 指着忽必烈的塑像说:“痴达子 , 汝胡人入主中国 , 可谓幸矣 。 今不革去者 , 以尔亦一代之主 。 朕今天命人归 , 奄有天下 , 于汝子孙 , 不加杀戮 , 但驱还北 , 则朕之待胜国 , 亦可谓有恩矣 。 汝何恨耶 。 毋再啼哭 。 ”

你这痴汉 , 你们入主中原 , 造下了不少杀孽 , 本来这里没有你的位置 , 但是我觉得你怎么说也是一代雄主 , 不计前嫌 , 把你也供上了 。 再说了 , 我当了皇帝 , 也没有对蒙古人赶尽杀绝 , 只是赶走了事 , 够大气了吧 。 行了 , 别哭哭啼啼的了 。

说完收功 , 打道回宫 。

神奇的是 , 忽必烈的塑像再也不出幺蛾子了 。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

从永乐皇帝开始 , 明朝把首都换到了北京 , 历任皇帝每年都要南下祭祀 , 实在太麻烦了 。

嘉靖皇帝觉得太耽误事 , 决定按照南京历代帝王庙的样式 , 在北京照葫芦画瓢 , 重建一个 , 免得舟车劳顿 , 这才有了北京的历代帝王庙 。

不过嘉靖帝有些偷工减料 , 只设牌位不塑像 , 虽然节约了经费 , 但不好玩了 。

最初 , 北京的历代帝王庙也是十六位帝王 , 十多年后 , 俺答汗在明朝的边境搞事 , 嘉靖帝不胜其烦 , 一生气 , 也不管什么“祖制” , 任性地把忽必烈的牌位请出了帝王庙 。

士大夫们好像对皇帝这种违反“祖制”的行为也没有大加指责 , 没有触自身利益 , 关我屁事 。

到了清朝 , 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 , 把历代帝王庙里祭祀的帝王定为25位 。 (没查到增加了谁 , 但朱元璋肯定是进去了 。 )

到了康熙皇帝时期 , 康熙帝认为除了因无道被杀和亡国之君外 , 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 , 都应该在历代帝王庙中有一席之地 。

帝王庙扩容了 , 好在只放牌位 , 要是都塑像 , 估计就放不下了 。

等到乾隆皇帝时期 , 乾隆说“中华统绪 , 绝不断线” , 再度扩容 , 最后把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 。

进了庙 , 满眼都是牌位 , 更没啥看头了 。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祭拜历代帝王 人家都是一杯酒 这一位享受三杯的超标待遇// //

参考书目:《遵闻录》、《七修类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