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西汉军队的战斗力为何能震慑四方?

文/王凯迪

“犯强汉者 , 虽远必诛” 。 强大的西汉军队曾经在西域 , 创造了越国阵斩匈奴单于的辉煌战绩 , 给世人留下了强汉的威名 。 那么 , 为什么西汉军队的战斗力如此之强呢?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西汉军队的战斗力为何能震慑四方?

犯强汉者 , 虽远必诛——西汉军队的战斗力为何能震慑四方?// //

01.雄兵之道

汉初 , 士兵的主要来源为征兵制 , 征兵和徭役结合在一起 , 西汉时期的平民一般需要在边防军与地方各服一年军役 。 汉武帝时 , 由于连年的对外战争 , 需要大量补充兵源 。

武帝时除继续实行征兵制以外 , 兵源更较以前有显著扩大:一是刑徒兵 。 刑徒兵包括有七科谪、恶少、徒、弛刑徒、罪人、应募罪人 。 元鼎五年(前 112 年) , 为攻打南越与西南夷 , 发巴蜀罪人 , 这是汉武帝第一次以天下罪囚充当兵员 , 后在很多次战争中皆使用过刑徒兵 , 这些戴罪之人虽然品行不佳 , 但多是好勇斗狠之辈 , 经常在战斗中有冲锋陷阵的奇功 。

二是少数民族兵 。 包括匈奴、楼兰、乌孙、南越等少数民族 。 这些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 , 在汉武帝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汉政府对这些异族士兵分化整合的能力非常之高 , 很多异族将领都因为作战勇猛而被赐予爵位 。 最后则是募兵 , 即从破产失业的农民中招募职业兵 , 这些职业军队作为常规军队的补充 , 战斗素质亦十分突出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西汉军队的战斗力为何能震慑四方?

犯强汉者 , 虽远必诛——西汉军队的战斗力为何能震慑四方?// //

图/西汉军队图

02.南北二军

西汉的军队分为京师军和地方军两种 。 西汉初期 , 京师军分为南北二军 , 南军由卫尉统率 , 负责保卫皇宫;北军由中尉统率 , 负责保卫京师 , 两军权力总属皇帝 。 汉武帝时 , 为加强京师的保卫 , 于公元前 111 年(元鼎六年)在北军增设中垒、屯骑、步兵、越骑(南方越人的骑兵)、长水、胡骑(北方胡人的骑兵)、射声(善射之人)、虎贲八校尉 。 每支约有士卒700 人 。

这些部队都是皇帝的亲兵 , 属于募兵体系内的军队 , 初期专门负责保卫皇室安全 , 后发展为西汉王朝军队的主力军 , 一旦战事征发 , 北军便以中军身份统辖大军出战迎敌 , 成为战场的中坚力量 。

03.期门与羽林

北军建制扩大后 , 武帝又恐其不易控制 , 遂分别于公元前 138 年(建元三年)和公元前 104 年(太初元年)在南军中设立期门军和羽林军 。 所谓“期门” , 指期待诸殿门 , 以备侍卫皇帝之用 。 期门军无定员 , 多时达1000 人 , 其兵源多来自陇西、北地“良家能骑射者” , 是一支快速反应的机动部队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西汉军队的战斗力为何能震慑四方?

犯强汉者 , 虽远必诛——西汉军队的战斗力为何能震慑四方?// //

图/羽林骑

所谓“羽林” , 言其兵众如羽翼之疾速 , 如森林之众多 。 羽林军初名“建章营骑” , 后更名“羽林骑” 。 初置时约为 700 人 , 后随时增减 , 其来源为陇西、北地六郡或京师三辅地区“良家子”中擅长武技者 。 这部分力量同样实力非凡 , 是西北地区的绝对军事精锐力量 。

武帝还选“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 , 官教以五兵 , 号曰羽林孤儿” 。 “羽林孤儿”长大后编成皇帝的亲兵 , 平时为皇帝的宿卫仪仗 , 战时也派往前方打仗 。 这只军队既然是皇家抚养 , 又是英烈之后 , 自然在军中奋勇当先、不惧生死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西汉军队的战斗力为何能震慑四方?

犯强汉者 , 虽远必诛——西汉军队的战斗力为何能震慑四方?// //

图/汉代车兵

西汉军队以征兵制为主导 , 充分利用包括刑徒兵、少数民族兵在内的多种兵种 , 并且有效利用了期门军、羽林军在内的南北军(常备军)的战力核心作用 , 从而使得汉朝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战无不胜 。

参考文献:

1.《史记》

2.《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