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童贯率军联金灭辽,留下北宋灭亡的隐患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 , 童贯率军联金灭辽 , 留下北宋灭亡的隐患
宣和四年(1122年) , 金人约宋攻辽 。 其时 , 在金人追击下 , 辽天祚帝已逃入夹山 , 耶律淳被拥立为天锡皇帝 , 史称北辽 , 支撑着残局 。 童贯镇压了方腊 , 正踌躇满志 , 以为只要宋军北伐 , 耶律淳就会望风迎降 , 幽燕故地即可尽入王图 。
政和七年(1117年)童贯建北伐之议 , 二月中旬前军已发 , 三月上旬 , 出军之前占卜得吉 , 《北征纪实》却有载出师时有所谓旗倒 , 流星 , 白虹贯日等兆 , 又有玄武出世 , 蛇龟二兽皆亡之事 。 四月 , 童贯以河北河东宣抚使率军北上 。 五月九日 , 徽宗又任命蔡攸为河北河东宣抚副使 , 皇帝让他监察童贯 , 所有民事托付于其 , 而不允许他干预军事 , 与童贯共领大军 。 童贯四月二十三日到高阳关一看 , 河朔这里百年不识干戈 , 驻军骄惰 , 备战松弛 , 连当年为阻遏辽朝骑兵而构筑的塘泊防线也都水源枯竭 , 堤防废坏 。
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 , 童贯率军联金灭辽 , 留下北宋灭亡的隐患// //
但这时童贯也只好硬着头皮进军 。 他派人前去说降 , 被耶律淳杀死 , 辽人大骂宋人是背弃盟誓 , 不义之师 。 宋军张贴黄榜 , 宣传吊民伐罪之意 , 却不见有辽地汉民箪食壶浆出迎“王师” 。 实际上 , 燕云汉民已经习惯了辽朝对他们的汉化统治 , 他们并没有中原汉人那种强烈的夷夏观念 。 不过有一部分辽朝官员因高官厚禄 , 和宋朝私下来往 , 最后献城纳降的 。
童贯至河间府分军 , 东西两路压境 。 童贯次雄州议进兵 。 童贯大军到达高阳关(今河北高阳东) , 即命都统制种师道率东路军攻白沟 , 辛兴宗帅西路军攻范村(河北涿县西南) 。 种师道是西北名将 , 以为伐辽是乘人之危的不义之战 , 他对童贯说:“今日之事譬如盗入邻舍不能救 , 又乘之而分其室 。 且师出无名 , 事固无成 , 发踪之初 , 宜有所失 。 ”童贯则说这是皇帝的旨意 , 你就笑纳这场功名吧 。
杨可世怀疑这场战争能否取胜 , 问童贯是否有取胜之计 。 而童贯则劝慰他伐辽完全是顺天而为 , 辽军必会倒戈卸甲 , 望风而降 , 宋军完全是仁义之师 。 这时金国也派遣高庆裔来商量夹攻之事 , 一切情形似乎都十分有利于宋 。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 童贯对“和平”攻下燕地保有幻想 , 因此竟然要求种师道在进军途中不许侵扰地方 , 甚至不允许对辽军主动挑起作战 , 好似一个非暴力不合作的“和平进军” 。
如此荒唐的要求 , 既显出宋兵的软弱 , 又显示出童贯的自大 。 种师道面对他的压力 , 不得不下令约束部将不得主动出击 , 挑衅 , 后来面对辽人的进攻一时之间也不敢还击 。 做出如此有违兵家之常理的决定 , 可见这并不是出于他本人所谓仁义的意愿 , 而完全是童贯的压力才会不得不迫使他犯此兵家大忌 。
宋朝后来面对已是百足之虫的辽军的惨败 , 和这样的军事策略大有干系 。 其时 , 宋军前线仍然和辽朝在燕京的政权有着联络 , 两国之间对宋朝起兵是否背弃了两百年之盟好打着嘴仗 , 可见宋朝外交先失信于辽朝 , 复又不得喜于金朝 , 海上成盟攻辽这一外交政策实际上是失败的 。
五月二十九日种师道进兵白沟 , 为大石林牙(即耶律大石)和萧干掩击 , 不战而还 。 据说是杨可世事主动挑衅 , 才招致失败 , 违背了童贯以仁义取燕地的方略 , 而杨可世又是童贯爱将 , 种师道也没法处罚他 , 给人以口实 。 因此后来童贯将失败完全推给种师道 。
种师道得知前军统制杨可世被辽军先败于兰甸沟 , 再败于白沟 , 辛兴宗也在范村溃败 , 就撤军雄州(今河北雄县) , 被辽军所乘 , 鏖战城下 , 损失惨重 。 徽宗闻之 , 对辽的态度立即由藐视转为畏惧 , 六月十二日己亥宣抚司奏到 , 急召大军还师 。 童贯把指挥无力的责任全推给了种师道等 , 将他们或贬官或致仕 。 其上书云:种师道天姿好杀 , 临阵肩舆 , 助贼为谋 , 以沮圣意 , 和诜不从节制 , 乞行军法 。
七月 , 耶律淳病死 , 其妻萧氏以太后主政 。 宋朝正是王黼为相 , 他便鼓动徽宗让童贯、蔡攸再次发兵 , 以刘延庆替代种师道 。 当时汉燕良民转为忧苦 , 尝思南归 , 看到宋人再来 , 有了机会 , 往往来降 。 金人唯恐宋军靠一己之力先取了燕京 , 得不到宋朝的岁赐 , 便找借口说辽天祚仍在大漠中未必擒获 , 遣使来约战期 , 宋派赵良嗣再使金朝 , 讨论双方履约事宜 。
刘延庆因有前车之鉴 , 十万大军畏缩不前 。 辽涿州守将郭药师见辽朝朝不保夕 , 率劲旅常胜军八千人以涿(今河北涿县)、易(今河北易县)二州来降 , 隶属刘延庆麾下 。 不费一兵一卒得两座城池 , 宋徽宗有点忘乎所以 , 赏赐郭药师的同时 , 御笔改燕京为燕山府 。
童贯派刘延庆、郭药师率大军十万渡白沟伐燕 , 行至良乡(今属北京) , 被辽将萧斡邀击 , 就屯兵卢沟以南 , 闭垒不出 。 郭药师自愿率奇兵六千 , 乘敌后空虚 , 夜袭燕京 , 但要求延庆派其子刘光世率师接应 。
郭药师攻入了燕京 , 入城之后 , 兵士烧杀抢劫 , 没有做好防备 , 更没有料到与刘延庆对峙的辽前军迅速回援 , 加之辽军殊死血战 , 刘光世违约不至 , 郭药师军死伤过半 , 不得不弃城而逃 , 帐下将士有被捉着 , 后金人所得送回 。 郭药师仅数百骑逃回 。
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 , 童贯率军联金灭辽 , 留下北宋灭亡的隐患// //
刘延庆错失此大好战机 , 辽将萧斡断了宋军的粮道 , 扬言辽军三倍于敌 , 将举火为号 , 一鼓聚歼宋军 。 刘延庆闻风丧胆 , 一见敌军火光 , 就自焚大营 , 自弃辎重 , 仓惶南逃 , 士兵自相践踏百余里 , 粮草辎重尽弃于道路 。 又说安营之后 , 刘延庆安抚底下将士 , 而兵将因前军失败而大为惶恐 , 入夜之后 , 自发营啸 , 一溃千里 。 次日 , 宋军在白沟被追兵再次大败 , 退保雄州 。
这时 , 金太祖已攻下辽中京与西京(今山西大同) , 岁末 , 亲率大军攻克了燕京 。 他见宋军一再失利 , 对来使赵良嗣的态度十分倨傲和强硬 。 赵良嗣奉命与金朝谈判履约交割的相关事宜 , 他明知金人得寸进尺意在毁约 , 但宋朝在军事上硬不起来 , 他在谈判桌上也就没了底气 。 完颜阿骨打对赵良嗣傲慢地说:“我闻中国大将独仗刘延庆将十万众 , 一旦不战 , 兵散而溃 , 中国何足道 , 我自入燕山 , 今为我有 , 中国安得之 。 ”良嗣不能对 , 只能和金人的使节一同回国商量 。
经过几次使节往来和讨价还价 , 金人下最后通牒:金朝只将燕京六州二十四县交割给宋朝;宋朝每年除了向金朝移交原来给辽朝的五十万岁币 , 还须补交一百万贯作为燕京的代税钱;倘半月内不予答复 , 金朝将采取强硬行动 。 金人的借口是金人打下了燕京自然可以有燕地的税钱 , 而宋人认为十分荒唐 , 赵良嗣等人说 , 地税分离乃自古未闻之事 , 怎么可以实行呢 。
而金人则说自己攻燕之功 , 言外之意是武力之威慑 。 可知战胜而向另一战胜国割地赔款 , 复以还地之钱 , 中国古既有之 , 不是新鲜的发明 。 又金人仅要一百万贯缗钱 , 其自说不要三五百万贯已是不错 , 而澶渊时真宗于辽人有岁币百万贯之议 , 缘何此时拿不出钱来 , 复又得靠丝帛器物等杂充钱币 , 以废长久以来榷场之利 , 为当时有识之人诟病 。 可知此时宋朝已国力渐衰 , 无力负担 。
宣和五年(1123年)正月 , 赵良嗣回朝复命 , 徽宗全部答应 , 只让他再次使金 , 要求归还西京 。 金朝乘机再向宋朝敲诈了二十万两的犒军费 , 宋朝也一口应承 , 但金人最后照单收了银两 , 仍拒绝交出西京 。 王黼在力促交割之事上也有较大作用 , 大概此时宋人已无力再战 , 王黼希望快快将燕京拿到手里 , 以夸耀功绩 。
四月 , 双方交割燕京 。 金军入城近半年 , 知道城池将归宋朝 , 便大肆剽掠洗劫 , 居民逃匿 , 十室九空 , 整座城池几如废墟 。 金军临走时 , 又将富民、金帛、子女捆载而去 。 童贯、蔡攸接收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燕京空城和蓟(今河北蓟县)、景(今河北遵化)、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涿、易六州 , 其中涿易二州还是主动降宋的 。
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 , 童贯率军联金灭辽 , 留下北宋灭亡的隐患// //
可见金人计策之妙 , 宋朝得到燕京故地 , 非但不能把它转化为战略优势 , 利用它获得财赋 , 反倒被它严重拖累 , 成为沉重的战略包袱 。 而后 , 极短期之内金人再大举南下 , 宋人根本无力可受 , 旋即国灭 , 攻敌之必救之短 , 攻辽又极大的消耗了宋朝的国力 , 完颜阿骨打虽已身死 , 方显现之前还燕与宋的深谋远虑 。
又交割燕京已完 , 宋朝廷竟无财力犒赏常胜军之士兵 , 允许他们侵占燕京无人之田地 , 以为自利 。
- 朝圣大昭寺,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一生的朝拜
- 徐福东渡后,成为了第一代日本天皇?专家找到石锤
- 我笑是为了告诉你:我非池中之物
- 第一次打敌一个团,心中完全没底,后来他却成为了元帅!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邓国忠:能扛枪杆子、擅拿笔杆子的公安烈士
- 【睇大Show】为了脸女孩子可以有多拼?这一波保养手法太厉害
- 国家公祭日丨祭奠!为了和平,吾辈当自强!
- 故事:此人为了钱财走上邪路,半仙出来渡他修行,他却错过良机!
- 国家公祭日丨祭奠!为了和平,吾辈当自强
- 为了救人,他们曾将管子插进别人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