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导读:有人曾请教博学多才的苏轼:“像先生您学识这么渊博 , 能学到吗?” 苏轼回答说:“能 。 要说我的渊博 , 是从《汉书》学来的……我都能应对自如 , 感到根底雄厚 , 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豪迈气概 。 ”

大文学家黄庭坚说:久不读 《汉书》 , 人便变得俗气 , “对镜 , 则面目可 憎;对人 , 则语言无味” 。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

三酸图 最初画的是苏东坡、佛印和尚与黄庭坚

以下内容是《汉书》萃选:怒斥禄利之儒 , 为狂狷之士立传

班固在《匡张孔马传》中写了一批追求利禄、贪婪庸俗的高官 , 给以无情的鞭挞 。 其中 , 匡衡、 张禹、孔光三人都在西汉后期因通儒家经典而致身丞相 , 马宫在王莽时任大司徒 。

他愤慨地议论说:匡衡、张禹等人“咸以儒宗居宰相位 , 服儒衣冠 , 传先王语 , 其酝藉可知也 , 然皆持禄保位 , 被阿谀之讥 。 彼以古人之迹见绳 , 乌能胜其任乎?”班固以他们为典型 , 揭示出独尊儒术以后出现的严重社会问题 , 儒学成为向上爬的途径 , 因此造成一批只会背诵经典、 对国家毫无责任心的人物 , 他们身居高位而只图保住富贵利禄 。

匡衡是汉元帝时丞相 , 曾多次上书 , 都属于泛论灾异的应景文 章 , 他畏惧掌握大权的宦官石显 , 唯恐得罪了他 , “不敢失其意” 。 他身为丞相 , 还冒收四百顷地的田租 。 事情被发现时 , 正值成帝即位 , 石显及其依附者倒霉 , 于是匡衡被人奏劾罢官 。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

匡衡 , 就是那个凿壁借光的匡衡

匡衡被封为乐安侯 , 封地在淮阳郡僮县乐安乡 。 原先的郡地图把乐安乡南界闽佰画到南面的平陵佰 。 匡衡受封后 , 明知真情却故意隐匿 , 前后四年 。 当淮阳郡上计吏报告丞相府要求改正时 , 身为丞相的匡衡竟授意其心腹指使郡吏将四百顷仍划入乐安乡 , 并立即派人到乐安乡多收田租千余石归匡衡家中 。 因此被司隶校尉王尊奏劾 “专地盗土” 。

张禹是成帝时丞相 , 他的行为尤其恶劣 。 当时王凤擅权 , 张禹身居相位却无所匡建 , 屡次上书辞职规避 , 惧怕招来身祸 。 张禹外表谨厚 , 骨子里却是贪婪、纵乐 。 平时聚敛财富 , 占田四百顷 , 都是泾河、渭河两岸土质肥沃、灌溉便利的上等田 。 他生活奢靡 , 身居大宅 , 后院陈列乐队、舞女 。 张禹惯于使用两面手法 , 对待弟子也是如此 。

少府戴崇、大司空彭宣都是他的弟子 。 彭宣为人恭俭守礼 , 张禹对他表面器重而内心疏远 , 每次来看望老师 , 张禹只在前厅接待 , 以讲论经义相敷衍 。 戴崇则喜爱饮酒 玩乐 , 张禹打内心喜欢他 , 每次来张禹便带到后堂饮酒 , 侍女陪伴 , 演戏奏乐 , 直至夜晚才散 。 传中还特别记载张禹生病时 , 趁成帝前来探病 , 请托将女婿从边郡内调 , 并为小儿子求职 , 将 这个满口经义的丞相内心中自私龌龊的实质揭露得淋漓尽致 。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

张禹(右一)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杨胡朱梅云传》写的都是平民出身、也未获得高位 , 有的甚至是老死乡里的人物 , 班固却郑重地表彰他们傲岸正直的品格 , 使之名垂青史 。 (因篇幅限制 , 杨王孙、胡建、云敞故事略)

朱云 , 是集义侠与博士于一身的豪杰之士 。 他平民出身 , 年轻时任侠 , 四十岁以后 , 从博士学《易》 , 从大儒萧望之学《论语》 。 华阴守丞嘉 (姓氏不详) 曾大力向朝廷举荐 , 认为:御史大夫之职 , 是宰相副手 , 职位重要 。 朱云兼有文武才能 , 为人忠诚正直且有智谋 , 可以让他试任御史大夫 , 发挥他的才能 。 嘉举荐未成 , 并由此遭到权贵的嫉恨而被免职 。

以后 , 朱云被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 《易经》 。 充宗官任少府 , 是九卿之一 , 炙手可热 , 别的儒生因害怕他的势力 , 都躲避不敢与他论辩 。 别人熟知朱云 既有勇气又有学问 , 有意靠他压倒充宗气焰 , 辩论结果 , 果然逼得充宗无法招架 。 因此京师相传说:“五鹿岳岳 , 朱云折其角 。 ” 朱云于是被授为博士 。 以后任县令 , 由于遭到权贵集团的忌恨 , 在元帝时被借故宣布终身禁锢 。 正是因为他有刚直不阿的性格 , 所以他敢于在成帝和公卿大臣面前 , 要求皇帝赐剑让他斩下张禹这个佞臣的头!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

汉成帝宠爱赵飞燕、赵合德姐妹 , 为讨她们欢心甚至不惜杀死自己的儿子

西汉后期 , 朝政衰颓之势已经无可挽回 。 成帝即位后 , 便对原来关系亲近的人委以重任 , 他当太子时的师傅张禹被任命为丞相 。 张禹原已受封为安昌侯 , 现在又以帝师位居特进 , 身兼四重尊贵身份 , 炙手可热 。 有一天 , 君臣正在朝廷议事 , 忽然宫廷守卫进来报告说:“朱云上书求见 。 ” 大臣们一听面面相觑 , 丞相张禹尤其脸色难看 , 却又没有理由拒绝他入内 。

随即便见朱云神情严肃地走进来 , 他慷慨激昂地说:“如今朝廷大臣不能对君王有所匡正 , 不能有益于百姓 , 白占着高官厚禄却不办好事 , 孔子 所讲:鄙陋的人不能辅佐国君 , 如果只顾保住禄位 , 就会不择手 段干出坏事 。 指的便是这种人 。 我朱云请求皇帝赐我一把尚方宝 剑 , 我要把邪佞之徒斩头 , 以示惩戒别人!”

成帝问:“你指的是谁呀?” 朱云说:“就是丞相张禹 。 ” 成帝大怒说:“你这个小人物胆敢指责大臣的不是 , 在朝廷上侮辱我的师傅 , 我非处死你不可!” 御史立即上前把朱云拽走 , 朱云死死抓着殿上的栏杆挣扎着 , 因用力过猛 , 栏杆都折断了 。 他高喊:“我死了到阴间也是同殷代因忠谏被杀的关龙逢、比干在一起 , 我不怕死!只是不知汉朝的命运会怎么样!”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

朱云折槛

在场的左将军辛庆忌早就被朱云的精神所感动 , 这时忽地站 起来 , 解下印绶放在一边 , 庄重地表示宁可丢官 , 也要说句公道 话 , 他说:“朱云一向被人称为 ‘狂直’ , 假使他所讲的话对 , 就不能杀他;讲的不对 , 也应该允许他说出来 。 皇帝若不答应 , 我愿以死来谏争!” 辛庆忌坚决要求皇帝收回成命 , 连连叩头 , 直到流血 。 成帝至此也觉得刚才所言失当 , 态度才缓和下来 。 这样 朱云才幸免一死 , 以后归家隐居 。

梅福是成帝时敢于与权贵斗争的另一位出色人物 。 他以郡文学出身 , 曾任南昌尉 , 后去官归家 。 其时成帝沉迷酒色 , 不理政 事 , 大将军王凤专权 。 京兆尹王章正告成帝要改变权臣擅政的局面 , 反被王凤迫害致死 。 此后群臣莫敢正言 。 唯独梅福敢于出来指摘王凤 , 并且公开为王章伸冤 。

他曾一再上书陈言 , 毫无反响 , 他仍不灰心 , 这次又上书 , 尖锐地指责权臣专国 , 必将招致祸害 , “势凌于君 , 权隆于主 , 然后防之 , 亦亡及已 。 ” 皇帝又昏庸无知 , 拒纳士人谏议 , 甚至加以迫害 。 “折直士之节 , 结谏臣之舌 , 群臣皆知其非 , 然不敢争 , 天下以言为戒 , 最国家之大患也!”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

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 , 汉元帝皇后 , 王凤妹妹 , 王莽姑姑 , 生汉成帝

为了改变这种危险局面 , 梅福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历史经验 。 他精辟地论述高祖、文帝、 武帝任用贤才达到国家兴盛 , 又征引秦杜塞言路招致灭亡的深刻教训 , 认为秦用 “诽谤罪” 迫害敢 于直言之士 , 结果给陈王、 高祖灭秦提供了条件 , 对此生动地作了比喻:“倒持泰阿 , 授楚其柄 。 ” 等于倒提着利剑 , 而将剑柄放到别人手里 , 那么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他大声疾呼 , 要 “博览兼听 , 谋及疏贱” , “循高祖之轨 , 杜亡秦之路” 。 请求立即采取措施鼓励士民上书言事 , 有可采者即给以奖励的表示 , 如果这样做了 , “则天下之士发愤懑 , 吐忠言 , 嘉谋日闻于上 , 天下条贯 , 国家表里 , 烂然可睹” 。 高明的计策随时可以听到 , 国家便得大治 , 盛世即可到来 。

梅福的上书是西汉后期极其难得的伟言正论 。 可是此时王氏专权、 朝政紊乱的局面已无法挽救 , 这些极具胆识的谏议最终不 被采纳 。 以后他在家闭门读书 , 晚年弃家出走 。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

泰阿,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班固著史时 , 离罢黜百家的提出已有二百年左右 , 儒学作为官方统治思想 , 引诱和驱使着人们死背经典教条、 借此获得进身之路 , 对读书人的头脑起着严重的禁锢作用 。 在这种庸俗化倾向笼罩一切的情况下 , 一个学者能够独立思考 , 批评持禄保位的俗儒 , 称赞具有独特见解和耿介性格、 敢于与权贵斗争的人物 , 这 是多么难能可贵!

班固作为一个儒家学者 , 却能把阐发儒学的真谛 , 继承早期儒家的本色 , 与利欲熏心的俗儒及专搞烦琐笺注的陋儒区分得很清楚 。 这对我们今天在反思儒学演进的历史时候 , 如何做到把历史上以经邦济世、弘扬儒学真义的正直儒家人物 , 与口称仁义而一心投机钻营的伪道学 , 及惯于琐屑饾饤、不明世务的章句小儒区分开来 , 作辩证的具体分析 , 使之互不掩 盖、互不混淆 , 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苏轼承认哪部书是他博学豪迈的来源?而黄庭坚又说久不读此书对镜面目可憎// //

作者受教于陈寅恪弟子刘节、师从史学大家白寿彝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