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明朝以外,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最近的一个朝代清朝 , 康熙的诸子夺嫡 , 到雍正继位以后还有余波 。 这就是立贤 , 后来烂摊子一大堆 , 雍正这样的劳动模范加上拼命十三郎累死 , 才稍微好点 。 立贤代价很大 , 会造成帮派化 , 甚至可能会给后来的君主继位造成麻烦 。 因为当有个兄弟和最后继位的皇帝能力差距不大的时候 , 会带来对抗 。 虽然皇帝往往能赢 , 但是代价巨大 。 为了防止皇帝挂的早 。 还是说说清朝 , 什么康熙顺治 , 都是小学没毕业就当皇帝了 。


除了明朝以外,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除了明朝以外 , 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

溥仪更是尿都憋不住就当了皇帝 。 这个时候皇帝其实也没啥权力 。 后来亲政都有阻力的 。 所以尽力的排除这些问题 。 当然还有很多的问题 , 嫡长子 , 一般家族有人支持 。 嫡长子地位高 , 容易获得没有派系的大臣 , 或者那些儒家有地位的领袖支持 。 都是有天然的优势的 。 嫡长子是个明确且唯一的标准 , 方便辨别 。 不过中国历史上 , 除了明朝以外 , 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


除了明朝以外,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除了明朝以外 , 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

个人觉得 , 首先因为皇帝和皇后结婚早 , 十三四岁就结婚了 , 皇后没到适龄生育年龄 , 不能生孩子或者孩子夭折的概率大 。 皇帝子嗣众多 , 嫡子所占比例小 , 而且到了需要立储的中晚年 , 皇后通常年老色衰 , 皇帝有了新的宠妃 , 自然爱屋及乌 , 心思活络的大臣自然看准时机推波助澜 , 废立太子的情况时有发生 。 春秋之义立嫡立长 , 立庶立贵 , 核心就是立贵 , 即母以子贵、子以母贵为啥立贵 , 很简单 , 因为排名靠前的老婆 , 家族势力往往比较大 。 正妻更是两个家族的正式联姻 。


除了明朝以外,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除了明朝以外 , 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

废长立幼 , 得看娃他舅舅答应不答应极端的情况就是 , 像纣王这种跟微子启共享舅舅 , 但仍然废长立嫡 , 将立贵原则贯彻到底(殷王受跟微子启是同母兄弟 , 但微子启是庶长子 , 殷王受是嫡子)中国古代史里面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就是相权和皇权的争斗问题 。 第一 , 如果立贤不立嫡(长)子的话 , 大臣或者皇族内部以及外戚就会参与其中 , 好一点的大家都是明白人共同辅佐一位 , 不好的则引发内乱 。 第二 , 立嫡(长)子看起来不是很好 , 但是一般嫡(长)子从小就会有老师(太傅)进行教导 , 文化水平以及贤明程度能考个60没问题 。


除了明朝以外,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除了明朝以外 , 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 长幼就好判断了 , 看谁年龄大就行 。 天下人谁能说清哪个皇子贤 , 但肯定能说清哪个皇子大 。 再有 , 古代朝廷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 方方面面都有人在做 , 不需要皇帝操多大心 。 还有丞相 , 这个朝廷一把手 , 皇帝强势 , 丞相就弱点 。 皇帝弱点 , 丞相就强势 。 真命天子是有一定意义的 , 从法理来确定皇家身份是血统、时间的综合 , 而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 。 断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疑问 。 当然 , 后来的朝廷更替 , 破坏了天子的唯一性 , 丞相权力也遭到压制了 , 但紧接着 , 与士大夫共天下这个概念出炉了 , 很重要的 。


除了明朝以外,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除了明朝以外 , 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

稳定大过一切 。 二十个皇子排排站 , 谁是嫡长子一目了然 。 谁是最贤明的皇子就不好说了 。 并且根据历史经验 , 当国家稳定之后 , 只要按照继承人的标准来培养 , 基本上哪个皇子当皇帝都问题不大 , 天赋是否贤明没有那么重要 。 费尽心力选出一个贤明的君主不一定能够开疆拓土 , 一次皇子群乱则可能国家分裂 。 古人也不傻 , 他们知道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靠不住 , 所以想出了立嫡长子这个制度 。 简单方便效率高 。 看看历朝历代造反的吧 , 哪个不是把当朝皇帝打成“昏君”的?可他们夺权成功以后做的最执着的事 , 就是各种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除了明朝以外,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除了明朝以外 , 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还真不多// //

毕竟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 “贤明”根本就不是皇权交替的必要条件 。 (就连废扶苏立胡亥 , 也是赵高假冒嬴政下诏成功的 , 你让赵高绕过嬴政自己说扶苏不“贤明”试试?你当扶苏和蒙恬的北部军是吃素的?信不信他们十天杀到咸阳?)朱棣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 篡位成功以后 , 什么迁都 , 什么修大报恩寺 , 什么郑和下西洋 , 什么北伐 。 不是分散民间注意力就是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 最后造成什么结果呢?太监“崛起” , 东厂成立 , 各地王公贵族被监视被限制 。 朱棣也怕 , 怕有人效仿他的套路夺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