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三线战略和东汉末年三分战略的复盘与再思考

公元三世纪 , 在世界的西方 , 罗马帝国面临着如何巩固帝国的战略难题 , 在世界的东方 , 东汉帝国行将瓦解 , 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隆中对) , 千百年之后对这两个战略的执行做一次比较式的复盘与再思考 , 会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1、罗马帝国的“三线战略“是怎么执行的?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 将地中海变成内海的罗马帝国的潜在致命威胁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向 , 于此相对应罗马帝国构筑了三条战略防线 , 以巩固帝国的繁荣与稳定 。 罗马在三世纪初期所积累的财富在第结下来的二十年里多数被投入到这个在帝国的黄金时代就已经制定的整体国防战略的延伸与加强中 。


对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三线战略和东汉末年三分战略的复盘与再思考

对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三线战略和东汉末年三分战略的复盘与再思考// //

罗马竞技场

第一条防线:西北方的莱茵河防线

这条防线自西往东主要有四个防区:不列颠 , 低地日耳曼 , 高低日耳曼 , 日耳曼长城 。 每个防区大约驻守2-3个罗马军团 。 共计8个军团 。

卡拉卡拉皇帝即位后就对这条防线展开了两项针对性的大工程 。 一是将从高卢到伊比利亚半岛的所有道路全部整修一新 , 这样向兰茵河防线的基地输送“血液”的交通网络得到了加强;二是强化了日耳曼长城这个连接兰茵河防线和多瑙河防线的软肋 , 曾经用壕沟加木栅栏组成的简单公事 , 现在用岩石和砖块武装了起来 。 在修整防御工事之前 , 卡拉卡拉亲自帅军越过防线主动出击 , 打垮了西北方向上日耳曼蛮族松散的部落军队 , 保障了整个工程可以按时顺利完工 。

第二条防线:东北方的多瑙河防线

这条防线自西往东主要有六个防区:近潘诺尼亚 , 远潘诺尼亚 , 达尔马提亚 , 近米西亚 , 远米西亚和达西亚 。 每个防区大约驻守1-3个罗马军团 。 共计10个军团 。

在休整完兰茵河防线之后 , 卡拉卡拉巡视了整条多瑙河防线 , 巩固了这一带的防御体系 。 他通过使用巧妙的外交手腕 , 使同为日耳曼人的马尔柯曼尼人和汪达尔人关系破裂 , 同时又与达西亚人结盟 , 并且将几个小型日耳曼部族一网打尽 。 总之 , 他成功地沿用了罗马人分而治之的策略 。 这样 , 他就可以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在东部发动对帕提亚人的战争了 。

第三条防线:东部的幼发拉底河防线

这条防线自北往南主要有四个防区:卡帕多西亚 , 叙利亚 , 巴勒斯坦和阿拉伯 。 每个防区大约驻守2-3个罗马军团 。 共计8个军团 。 为了与东面的帕提亚王国作战 , 卡拉卡拉只给东部所有军团留下防守的基础性兵力 , 将其余士兵全部动员起来 , 创立了新的机动部队 。 与罗马历史曾经使用过的临时机动部队不同 , 这只新的机动部队在完成任务之后被保留下来 。 这样罗马从此多出了一个机动部队 , 而且按照皇帝的要求 , 机动部队的人员以年轻士兵为主 。

在卡拉卡拉被杀害前 , 整个帝国的军团人数比他就任前增长了整整一倍 , 从原来维持了近两百年的20万人的规模 , 扩张到近40万人 。 这是罗马帝国每年最大的一笔支出 , 给原本就开始显得紧张的财政加重了负担 。 与此同时 , 罗马的通货膨胀在这段时间里达到了前从未有的程度 。 巨大的军事开支虽然稳定了三条防线 , 但二十年后 , 罗马的宿敌帕提亚王国被更为强大和有进取心的波斯萨珊王朝所取代 。 罗马面对的是一场场耗时更长 , 耗费更大的战争 。

2、东汉末年的“三分战略”是怎么执行的?

刘备联合孙权获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并获得了占据部分荆州之实利 。 这是对诸葛亮在战前所制定的天下三分的隆中对战略的初步完美执行 。 赤壁之后 , 这个战略经历了以下三个执行阶段 。


对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三线战略和东汉末年三分战略的复盘与再思考

对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三线战略和东汉末年三分战略的复盘与再思考// //

壁画隆中对

第一阶段:刘备获得了夺取益州和汉中的胜利 , 并完成了蜀国的建立 。 这是刘备集团在起初只拥有三分人才均势情况下经历的最困难的创业时期 , 却是在战略制定和执行上最好的时期 。

第二阶段:荆州与夷陵之战的失利 。 在局势大好的情况下 , 关羽在荆州的单军冒进和孙权对荆州的战略觊觎演变成了一场曹吴联手消灭关羽最后孙权据有荆州大部的战争 。 再加上刘备主导的夷陵之战的失利 , 最后蜀国丢掉了荆州这个在隆中对战略中最大的风险 。 位于长江中游的这个兵家要地是孙权绝对不可放弃的 。 刘备集团没有管理好这个战略上最大的风险 。

第三阶段:诸葛亮平定南中和北伐 。 诸葛亮坚持既定的“西和诸戎 , 南抚夷越 , 外结好孙权 , 内修政理”的方针 , 使得蜀国在丢失荆州这个战略要地之后 , 还是获得了以益州一州之地与曹吴之间的三分地理均势 。 为了弥补荆州的缺失带来的战略危机 , 诸葛亮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里 , 实施的是攻取凉州来代替荆州的战略方针 。 可惜 , 曹睿和司马懿洞察了这一企图 , 用避和拖的策略使得蜀国的六次北伐最终都没有达到目的 。

在赤壁之战中 , 诸葛亮主要进行的是战前的联吴的战略外交准备 , 刘备军团与周瑜军团协同作战取得了这场以少胜多的关键胜利 。 这场战役 , 对手最为强大(曹操二十万对孙刘联军五万) , 刘备和孙权集团的精英通力合作才可取胜 。 建国时期的蜀国是一个简单的以刘备为中心的组织 。 在作战地域有限并且战略战术明确的赤壁之战中 , 这样的组织可以说充分发挥了其威力 。

在夺取益州和汉中的战役中 , 刘备为总指挥 , 张飞和赵云为主力进攻将领 , 法正和庞统为主力参谋 , 诸葛亮扮演的是后勤保障的负责人 , 相比之下对手(刘璋集团)的谋略和将领要差一个级别 。 只是这一州之地的攻坚战仍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 物力和财力 。 相比之下 , 荆州和夷陵之战的对手(曹魏和孙吴单独的实力再加上秘而不宣的联手) , 无论是谋略和将领都至少处在与刘备集团同一水平线上 。 关羽和刘备作为两场战役的总指挥均明显低估了对手 。 荆州之战无论是在战略准备上和将领资源上明显不足 。 夷陵之战 , 诸葛亮没有参与 , 战略上违背了隆中对的原则 , 战术上又犯了关键的错误 。

在作战地域广阔的夺取益州和汉中的战役中 , 原来的安排是让关羽 , 诸葛亮 , 赵云和张飞共同镇守荆州 , 刘备率领法正 , 庞统 , 黄忠和魏延进军益州 。 但随着 , 益州战事扩大 , 诸葛亮 , 赵云和张飞受命作为第二路军进军益州 。 在占领成都之后 , 诸葛亮留在成都镇守后方 , 调度资源 。 刘备亲率法正 , 赵云 , 张飞 , 黄忠和魏延进军汉中 。 在进攻益州时 , 钱粮士兵主要来自于荆州的供给和当地的缴获 。 在平定益州后 , 刘备采取了以下两条主要经济措施:根据刘巴建议 , 铸直百钱 , 平诸物价;根据赵云的建议让益州田宅皆可归还原主 , 令安居复业 , 然后可役调 , 以固人心 。 这样在进攻汉中时 , 钱粮士兵来自于成都的供给 。

在取得汉中争夺战的胜利后 , 刘备命刘封和孟达攻取了上庸和房陵 , 同时命留守荆州的关羽进攻襄阳和樊城 , 意图联通益州和荆州 。 为防止曹魏从汉中方向的威胁 , 刘备下令在白水关与成都之间 , 大启馆舍筑亭障 , 巩固从汉中到成都的防线 。 哪怕在关羽遭到孙吴的偷袭期间 , 也没有一支军队出川支援 。 整个组织的中心当时都围绕着成都和巩固益州 , 威胁似乎只有曹魏一个方向 。 这个意图本身无可厚非 , 但荆州的风险和巩固的需要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被忽视了 , 刘备集团在荆州的组织力量微薄 , 面临着来自于曹操和孙权两个方向的挑战 , 并且关羽在这种情况下被要求向其中的一个方向孤军深入地进攻 。

3、比较与再思考

罗马与东汉在三世纪中期的战略选择对后来六十年的历史走向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 这两个战略在执行上都有成功的地方 , 也都留下了不少的后遗症 。


对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三线战略和东汉末年三分战略的复盘与再思考

对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三线战略和东汉末年三分战略的复盘与再思考// //

战略、执行与成果

对罗马来说 , 三条生命防线都得到了前所未有巩固与加强 。 问题在于付出的成本太大了 , 而且不仅仅是一次性的 。 在军队规模扩大后 , 未来六十年的财政支出只会越来越大 。 于此同时 , 分离防线基地军团和机动军团的做法 , 带来了基地军团士兵年龄的持续老化 , 战斗力减弱和与机动军团的年龄差距的持续扩大 。 如果有机会可以重来 , 至少在分离出机动军团后 , 仍然应该平衡基地军团和机动军团的年龄 , 经验和数量 , 在完成了与北方蛮族和东方敌人的战争后 , 可以适当调整所有罗马军团的规模和驻防的侧重点 。 如设立几个机动军团的集中基地 , 适当减少基地军团的规模 , 机动军团可以在战时随时支援和策应北方和东方的各基地军团 。

对东汉末年的蜀国来说 , 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的达到了 。 问题在于失去了荆州这个战略空间 , 未来的进攻和防守都可能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 。 如果有机会可以重来 , 至少不应让关羽单兵盲进 , 并且应该派法正或诸葛亮二者之一或五虎将之一去荆州 。 也许一个更合理的配置是:组织一分为三 , 刘备据中由法正辅佐留守成都做总体的防御部署 , 张飞 , 黄忠和马超在川中巩固防守和练军 , 汉中继续让魏延独挡一面镇守 。 让诸葛亮负责荆州的行政和外交 , 关羽负责督练和壮大荆州水军 , 赵云负责荆州陆军 。 在防守和巩固的荆州至少二、三年再之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 而不是急于打通连接益州和荆州的通道 。

但历史没有如果 , 今人所做也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复盘 。 放在当时的情况下 , 卡拉卡拉的决策是基于巩固赛维鲁王朝在帝国的威信和获得元老院和军队对自生军事能力的认可 , 这样他的地位才会威固 。 刘备的决策也是处于对刚刚获得的益州和汉中的继续巩固和强化 , 所赌的前提是孙权不会偷袭荆州 , 曹操在襄阳和樊城也会出现如定军山一役的溃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