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二十二:伏羲画八卦 一画开天地

编者按:

潘麟先生少年向学 , 徜徉于佛老与文史哲等 , 玩味于儒家仁义良知之教 , 方知华夏智慧 , 一脉千古 , 朴实无华而又微妙深远 。 为报圣贤教化之恩 , 为报国土养育之德 , 故发愤而著《〈大学〉广义》 。 值此时代巨变、举世彷徨之际 , 以期张扬此圣学于当世及未来 , 企求薪火相传 , 为民族指示方向 , 为人生指示归途 。

“一画开天地”即伏羲画八卦、定乾坤 , 标志着中华民族步入文明时代 。 伏羲八卦始于乾卦 , 乾为天 , 所以说“一画开天” 。 这“一画”象征着人类智慧第一次透脱出来 , 照彻寰宇 。 自此 , 借助人类智慧光明的照彻 , 宇宙从黑暗、混沌、无明中觉醒 , 天地万物重新认识了自己 , 发现了自己 , 回归了自己 , 同时也超越了自己 。 故“一画开天”所开创的是一个全新的天地:一个形而上的天地 , 一个义理的天地 , 一个道德的天地 , 一个本体-宇宙论的天地 。

现将潘麟先生讲授《大学》的视频《伏羲画八卦 一画开天地》整理为文稿 , 发布于此 , 以飨读者 。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二十二:伏羲画八卦 一画开天地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二十二:伏羲画八卦 一画开天地// //

主持人:“品味儒家经典 , 享受中华文化 。 ”大家好 , 欢迎收看今天的《东学西渐》之《大学》 , 我是主持人刘倩 。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著名学者潘麟先生 。 潘老师 , 您好!

潘麟先生:你好!

主持人:潘老师 , 前面我们讲解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的“天” , 提到了“天”的三层含义 。 儒家所说的“天”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潘麟先生:我们上一次讲到“天”有三层含义 。

第一个是苍苍谓之“天” , 即“天空”“天气”的“天” , 也就是物理学所说的“天” 。

第二个含义指的是中国上古时期特有的宗教信仰 , 即对上帝、天帝的信仰 , “天”是天帝的简称 。 在古代先民的眼中 , “天”不是一个简单的大气层和日月的概念 , 而是一个神格化的对象 , “天”已经成了神的化身 。 尽管没有看到神 , 但是先民们仍然假想着神就在天上对人间进行掌控 , 审判着人间的善恶对错 , 以及给予人们对错奖惩等等 。 这是“天”的第二个含义 , 即天帝之天、神灵之天 , 或者叫宗教之天 。

“天”的第三个含义是以孔子或者说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们所认为的义理之天、本体之天 , 或者叫哲学之天 。 孔子正式确定义理之天的文化地位和思想地位 , 他带领我们追问:神灵或者上帝的神奇能力、无边智慧是从哪里来?就是从“神性”中来 。 “神性”是赋予神以如此神奇的智慧、神奇的能力的“赋予者”“创造者” 。 因此 , 神并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 也不是我们要崇拜和信仰的对象 , 我们应该去追问“神性”是什么?就是神的母亲是什么 , 以及神的能力和品行是谁赋予的 。 这就牵扯到了义理之天 。 义理之天不完全肇始于孔子 , 应该说孔子是义理之天、哲学之天的提倡者和集大成者 。 义理之天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了 , 就是天之三义——天空、天帝、本体之天或叫天性之天 。 在孔子之前 , 天之三义就已经存在 ,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演变 , 这三者之间的重要性以及主次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 。 在最早的先民中 , 天空之天占主导地位;到了夏商周时期 , 天帝之天、上帝之天占主流地位;而从孔子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 , 中国文化中的本体之天、义理之天、哲学之天占主流地位 。

关于“天”的哲学含义 , 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 。 伏羲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和开创者之一 。 除此之外 , 炎帝、黄帝也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和开创者 。 但其中最重要的圣人就是伏羲 , 他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 那伏羲在中华文明中扮演着什么重要的角色呢?他作了什么贡献呢?最大的贡献就是画八卦 。 伏羲画八卦 , 八卦便成了中华文明的源头 。 关于伏羲是如何画八卦的 , 古籍中有记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 始画八卦 , 造书契 , 以代结绳之政 , 由是文籍生焉 。 ”就是在伏羲之前 , 中国的先民们是靠绳子打结来记载事物的 , 只要国家、民族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 , 就会在绳子上打一个结 , 这就叫结绳记事 。 后来绳子上面打的结多了 , 就搞不清哪一个结代表什么事了 , 这也说明了结绳记事的方式太过原始和古老了 。 到了伏羲的时候 , 他就给予了改革和创新 , 利用八卦的形式来叙述人们对自身和对天地宇宙的理解与认识 , 这就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 因此 , 伏羲画八卦 , “以代结绳之政 , 由是文籍生焉” , 标志着我们的文化、文明的正式诞生 。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二十二:伏羲画八卦 一画开天地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二十二:伏羲画八卦 一画开天地// //

主持人:那伏羲的“一画开天”又是什么意思呢?

潘麟先生:在历史上 , 我们称伏羲是“一画开天地” , 即他“一画”下去 , 天地打开 。 在伏羲之前 , 我们的文明、心智一直是蒙眬和混沌的状态 , 自从伏羲画了八卦之后 , 天地打开了 , 这就叫“一画开天地” 。 这里的天地 , 不是指外在自然界的天地 , 因为自然界的天地一直就在那里 , 不存在开与合的问题 。 那么“一画开天地”开的是什么天地呢?开的是文明的天地、思想的天地、生命的天地、智慧的天地 , 也是价值的天地、道德的天地 。 总之 , 人文的天地或者叫生命的天地从此打开 , 人类的文明或者叫文明的世界从此开始 。 此时就出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的自然界世界 , 一个是内在的文明世界、人文世界 。 所以 , 伏羲画八卦标志着除自然世界以外 , 一个新的世界、新的天地就此诞生 。 我们中华的文明与智慧便是从这“一画”开始打开的 , 如黄河、长江一般浩浩荡荡 , 流传至今 。 尽管黄河经过九转十八弯 , 但无论怎么曲折 , 黄河之水从未断过 , 就如同我们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 。

主持人:老师能给我们解读一下 , 伏羲的这“一画”对中华民族还有哪些更深远的意义吗?

潘麟先生:伏羲画八卦这件事的意义非常重大 , 用一个常见的成语形容就叫“功超日月” , 意思就是它的功德、价值已经超越了日月 。 伏羲画八卦 , 象征着中华民族智慧第一次透脱出来 , 照彻寰宇 。 自此 , 借助着人类智慧光明的照彻 , 宇宙或天地从黑暗中、混沌中、无明中觉醒 , 天地万物重新认识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回归了自己 , 同时也超越了自己 。 动物为本能所驱使不能超越自己 , 植物和一般的山河日月也无法超越自己 , 而只有人类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 。 超越是怎么来的?就是从伏羲画八卦所提供的文明及文明的启迪开始的 , 有了这种文明的觉醒 , 人类才开始正式踏上了超越自己的征程 。 这就是文明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 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尊严和价值 。

伏羲画八卦这一事件 , 不只是对地球上的某一个民族或是某一个人有意义 , 更是上升到了宇宙的高度 。 在伏羲画八卦之前 , 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宇宙都处于价值的黑暗以及生命的混沌中 , 伏羲的“一画开天地” , 标志着宇宙进入到一个自觉觉醒的阶段 , 踏上了自我超越的征程 。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一画开天地”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某一个民族的事件 , 而是宇宙有始以来最为重要的事件 。 这一事件标志着宇宙的演化与运行出现了本质性的飞跃 , 宇宙从纯物理性的、纯机械性的、纯被动的演化与运行跃升到了意识的、生命的、自主的、自觉的、道德的演化与运行阶段 。 意识的演化必然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而质变的标志就是意识从此进入到了超越自己和回归自己的阶段 。 其实这个阶段是一定会发生的 , 只不过这个意识诞生在了中国 , 这个飞跃诞生在了中华先民的身上 , 而标志者就是伏羲 。 到现在为止 , 学术界仍然在讨论伏羲到底是一个个体 , 还是一个氏族 , 但在我们看来已经不重要了 。 不管伏羲是以哪种方式存在 , 他完成了意识走向觉醒的宇宙级事件以后 , 宇宙和天地的演化方式便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分界线——“一画开天” 。 也就是说 , 不管伏羲是以个人还是氏族的形式完成了这个具有宇宙意义的事件 , 其价值都是一样的 。 过去说“八卦成 , 乾坤定” , 就是八卦画成了 , 新的乾坤就确定了 。 “定”的意思不是安定 , 而是确定 。 也就是说 , 天地在此前是没有开辟的 , 是处于混沌、黑暗之中的;现在天地开辟了 , 就变明朗了 , 就像太阳出来 , 天下清明一样 。 “一画开天”所开创的是一个全新的天地:一个形而上的天地 , 一个义理(哲学)的天地 , 一个道德的天地 , 一个本体-宇宙论的天地 , 这样的一个新的天地就是“八卦成 , 乾坤定” 。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二十二:伏羲画八卦 一画开天地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二十二:伏羲画八卦 一画开天地// //

在人类自我意识尚未诞生之前 , 相对于心性而言 , 宇宙和一切生物的演化、运行都是处在不断离其自己的过程中 , 即与自己越来越远 。 自人类的自觉意识诞生之后 , 也就是“一画开天”以后 , 相对于人们内在的先天本有的心性而言 , 宇宙和一切生物 , 尤其是人类自身的演化、运行 , 进入到了持续回归自己的阶段 。 换言之 , 伏羲“一画开天地”之前 , 整个宇宙和人类的演化是离其心性的过程 , “一画开天地”以后 , 人类开始了回归心性的过程 。 自此之后 , 人类自身的演化、运行才进入到了一个回归心性、成为心性的阶段 。 离其和回归就像圆圈运动 , 表面上看来是无聊的运动 , 但是为什么要不断地离其自己、返回自己呢?其实就像《圣经》里所说的上帝创造人类 , 人类死后又回归上帝的过程 。 上帝创造人类 , 人类由于种种原因又背叛上帝 , 其实背叛上帝就是离其自己 。 用儒家的话说就是远离心性 , 用西方的话说就是远离上帝 , 当远离上帝到了一定程度之后 , 就会发现上帝是不能远离的 。 因为一旦远离了上帝 , 人类就远离了自己的根 , 远离了自己的源头 , 人类就会堕入到黑暗和颠倒的痛苦之中 。 如何消除颠倒、痛苦和无明呢?就是人类开始省觉 , 并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回归上帝的怀抱 。 儒家的思想与之类似 , 但并不完全一样 。 儒家是回归内在的心性 , 而不是回归外在的上帝 , 这一点是有本质的差别的 。 人类开始是越来越远离心性 , 当到达一定程度 , 人类就会开始回归心性 。 文明代表着什么?文明代表着开始回归心性的“那一步” , “那一步”就是文明的开始 , 有了“那一步” , 人类从此踏上了超越自己、回归自己的过程 。 超越自己就是超越过去的自己 , 超越远离心性的自己 , 而不断地回归心性 , 就是回归自己 。 因此 , 《大学》的经文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 即很久之前 , 人类就有了“明明德”的愿望 。 这个愿望是从哪里开始的呢?可以追溯到“一画开天地”的伏羲时代 , 这就是“古” 。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 中华民族踏上了超越自己和回归自己的文明征程和觉醒征程 。

到了孔子时代 , 孔子集心性之大成 , 集回归自己、觉醒自己之大成 。 因此 , 孔子是中华文明以及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 。 孔子和伏羲一样是代表性人物 , 他非常自觉地意识到人类文明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 并顺着这个方向前进 。 实际上 , 孔子走下去就是带着整个中华民族走下去 。 所以 , 孔子就是路 , 孔子的思想、孔子的观点和孔子的目标 , 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道路 , 而且是最为正确的道路 。 因此 , “天不生仲尼 , 万古如长夜”的“长夜”就是意义上的长夜 。 反过来说 , 日月出来则天下明朗 , 这个“明”是价值和意义上的“明” , 是生命觉醒的“明” 。

主持人:通过潘麟老师的讲解 , 我们对“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的哲学之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好 , 今天节目就先到这里 , 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二十二:伏羲画八卦 一画开天地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二十二:伏羲画八卦 一画开天地// //

潘麟先生

关联视频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第二十二集 伏羲画八卦 一画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