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左岳阳 右君山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君山公园

现在到洞庭湖中的君山岛可以不用坐船了 。 因为有了跨湖大桥 , 从岳阳火车站坐公交车可以直达君山公园 。 加上现在正是枯水季节 , 从跨湖大桥上望君山岛和洞庭湖 , 又是别有一番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风情 。

且不论洞庭湖水势如何 , 君山岛仍不失“小、古、秀、趣、奇”的特色 。 “水环千里萃万景 , 天下奇观唯君山 。 ”

唐、刘锡禹说:“遥望洞庭山水色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 , 宋、黄庭坚说:“满川风雨独凭栏 , 绾结湘娥十二鬟 。 ” 。 在这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中 , 君山孤影若浮 , 玲珑纤巧 , 如螺如鬟 。 难怪李白赞曰:“淡扫明湖开玉镜 , 丹青画出是君山 。 ” , 雍陶赞曰:“烟波不动影沉沉 , 碧色全无翠色深 。 疑是水仙梳洗处 , 一螺青黛镜中心 。 ”

君山岛山峦蟠结 , 耸苍吐翠;却也生出无数虚虚实实、仙仙幻幻的动人故事 。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故事一二妃墓、湘妃祠、斑竹泪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湘妃祠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二妃墓

相传尧帝晚年禅位于舜 , 并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帝;虞舜夫妻婚后十分恩爱 。 二妃竭力助舜治理江山 , 开疆拓土 。 后 , 舜帝南巡 , 二妃追寻至君山;忽闻舜帝逝于九嶷山 , 娥皇、女英悲痛欲绝 , 双双抚竹恸哭 , 感天动地 , 泪化竹斑 。 尔后 , 二妃投湘水殉情 , 湘人十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分感动 , 逐葬二妃于君山 , 奉为君山、湘水的山水神 。

二妃葬于君山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二十八年……浮江 , 至湘山祠 , 逢大风 , 几不得渡 。 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 , 尧女 , 舜之妻 , 而葬此’” 。 唐、杜牧叹云:“血泪斑斑成锦文 , 昔年遗恨至今存 。 分明知是湘妃竹 , 何忍将身卧泪痕 。 ”唐、许浑吟咏:“古水苍山掩翠娥 , 月明南浦起微波 。 九嶷望断几千载 , 斑竹泪痕今更多 。 ”

令人奇怪的是君山斑竹就围绕二妃墓长着 , 且特茂盛;据说 , 全国除君山和九嶷山有斑竹外 , 别的地方没有 。 满园的斑竹真像是斑斑血泪印在竹枝上 , 向人们讲述一个远古时期动人的故事 。 不是连毛家大爹也写诗曰:“斑竹一枝千滴泪 , 红霞万朵百重衣 。 ”么 。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斑竹泪

故事二、 柳毅井、 传书亭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柳毅和龙女

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记叙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唐仪凤年间 , 书生柳毅长安赴考 , 落第南归 。 路过泾阳 , 遇牧羊女 , 女自言乃龙女 , 嫁泾河小龙 , 倍受虐待 , 托柳毅寄书父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亲洞庭龙君;柳毅仗义 , 至君山 , 循桔井(柳毅井原名桔井) , 下湖传书 。 洞庭龙君有弟钱塘龙君 , 性刚暴 , 闻讯暴跳如雷 , 遂杀泾河小龙 , 救龙女归 。 并欲以龙女许配柳毅 , 毅婉言谢绝 。 后柳毅迁居南京 , 娶范阳卢氏女 , 待入洞房观之 , 方知即龙女化身 , 婚后夫妻恩爱 , 同归洞庭湖 。 柳毅自宋代以来 , 便被湘人尊为洞庭龙君 。

柳毅井边有新雕的柳毅和龙女牧羊石像 , 与周围的绿树映衬 , 到也相得益彰 。 传书亭下的柳毅井有石阶直入水中 , 恰似龙宫入口 , 如果你一步一步走下去 , 似乎真能找到水晶宫 。 也许在我们脚下有一个更加美好、更加令人向往的世界 。

据说 , 柳毅井深不可测 ,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准备清井修理 , 用抽水机一连抽了几天几夜水仍不干 , 最后只好作罢 。 故 , 人言;柳毅井不仅通洞庭湖;而且 , 还直通东海龙宫呢!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柳毅井和传书亭

故事三、 飞来钟、 点将台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飞来钟

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宋初年的1130年至1135年 , 钟相、杨么在洞庭湖区域聚众造反 , 以“等贵贱 , 均贫富”为旗帜 , 以君山为主寨 , 啸聚江湖 , 声势浩大 , 席卷荆湖19县 。 据传 , 当地百姓铸大钟一口 , 于月黑风高之夜 , 悄悄将钟悬挂于寨前的大树上 。 清晨 , 部众发现树上大钟 ,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以为神人相助 , 天外飞来 , 故称:“飞来钟” 。 飞来钟从此便成为杨么部(钟相己死)报警集合的信号 。

点将台也是杨么操演水军之用的;置身台上 , 仿佛历史的刀光剑影又浮现在光波粼粼的湖面上 。

面对汹涌澎湃的农民起义 , 宋高宗赵构遣将弹压 , 七易主帅均未取胜 。 不得己 , 逐任命抗金主帅岳飞为荆湖制置使;岳飞屯兵岳阳 , 会同衡、潭、鼎、澧各路兵马 , 采用软硬兼施的策略 , 层层进逼 , 最后 , 杨么被杀 , 造反失败 , 杨部大多归降岳家军 。

岳飞是位名垂青史的大英雄 , 是我从小就崇拜 , 在民族危亡时最能激发民族精神的大英雄 。 他的一首《满江红》 , 千百年来 , 每当民族危亡之际 , 总能激励无数中华儿郎为国赴死;他的抗金业绩 , 发出了民族精神的最强音 。 但在这里岳飞扮演的是另一种角色 , 这也许正是命运赋予人真实的面貌 。 岳飞是人 , 不是神 。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洞庭君山上的点将台为南宋杨么操演水军所用// //

在君山上还有无数仙乐飘飘的美丽故事等着讲述:黄帝飞升的《轩辕台》;秦始皇烧山所遗的古香樟;汉武帝射蛟的《射蛟台》、《酒香亭》;洞庭龙神的《洞庭庙》;吕洞宾飞升的《朗吟亭》……

所有的故事都是萦绕着美丽的君山仙风 , 飘逸出来的 。

可是 , 如今在君山上 , 既感受不到“阴风怒号 , 浊浪排空”的震撼;也体会不到“上下天光 , 一碧万顷”的浩淼 。 因为枯水 , 因为造田;能看到的是:“湖里能跑马 , 草上难行船”;“湖汊芦苇密 , 洞庭成一线” 。 是福耶?!是祸耶?!是进耶?!是退耶?!

不过 , 君山仍不失为“天下奇观唯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