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人物小传
狄瑞山 , 河北省河间市人 , 1926年10月出生 , 1943年3月入伍 , 1947年秋入党 , 1981年8月离休 。 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等 。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

▲ 狄老回忆起往事眼眶湿润

四月的锦城 , 草长莺飞 , 万物吐新 。 踏着明媚的春光采访人员一行来到成都第十五离职干部休养所 , 在所政委张煜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狄老 , 耄耋之年的他精神矍铄 。 17岁时入伍担任交通员 , 离休前任雅安军分区副司令员 , 38载丰富的战斗经历让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透露出一种异于普通人的特殊气质 。 将毕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的他 , 面对采访人员的称赞很是低调 , 不愿过多谈及自己的经历 , “当兵的嘛 , 大家都一样 ,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 。 ”采访人员看到 , 铺满桌面的各种证章里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美援朝等证章十余种 。 虽然狄老不愿提及当年自己的光辉事迹 , 但众多的功章、勋章和纪念章却默默述说着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和属于他的无限荣光 。 在采访人员的再三请求和追问下 , 狄老才向我们简单叙述起令他难以忘怀的些许往事 。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

▲ 各类功章、勋章和纪念章

不愿终日洞里躲 , 泪别老妈参军去

“河间县穷啊 , 盐碱地 , 什么都没有 。 ”提到入伍的故事 , 狄老说这些只会让人落泪 。 1937年七七事变后 , 日军围攻河北 , “后来河北就很乱 , 当时抗日的部队也很多 , 七路军、八路军、九路军……后来贺龙的一二零师也开赴到河间打了几次仗 , 河间的冀中军区的部队就很多了 , 那时才有了纯粹的八路军 。 ”

1942年5月 , 日军开始了“五一”大扫荡 , 面对鬼子的三光政策 , 他只能终日躲在野地里苞米杆子下挖的洞中 , 靠老妈妈送饭度日 。 时间久了 , 让那时还只是十六七岁小伙的狄老感到虚度了光阴 , 不久他便萌生了加入八路军打鬼子的念头 。 “虽然当时年纪小 , 但也知道当汉奸是不对的 。 八路军战斗惨烈 , 但是都做好事 , 不做坏事 。 ”

“我要出去当八路!”老妈妈听后坚决不同意 , “我们家里头你是老大 , 你父亲又不在 , 一个弟弟 , 一个妹妹 , 你走了以后我们怎么办?”平时鲜少与人谈及此事的狄老说到这里微红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 声音也有些哽咽 。 “至少我去当兵以后还能有把枪 , 还能打鬼子 。 ” 但事情并没有狄老想的那么简单 , 当兵也是需要有人领进门的 。 狄老说 , 为了这事也是几经波折 , “村里头有个异姓叔叔 , 在区小队里工作 , 我就找到他 , 可他不愿意领我入伍 , 觉得对不起我的老妈妈 。 ”此时的狄老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 到处打听入伍门路 , 偶然间狄老听同村的人讲 , 隔壁部家村有一个老共产党员 , 面对鬼子“拉网式”“梳篦式”的扫荡 , 不退缩不屈服 , 一直带领大家顽强对抗 。 他如获至宝 , 匆匆挥泪别过老妈妈和弟弟妹妹后 , 历尽曲折找到了这位老同志 。 “他当时就给我发了两颗手榴弹 , 也算是有了抗日的武器了 。 从43年参军 , 47年入党 , 到现在我就再没脱离过部队 , 脱离过党 。 ”

英勇顽强把敌杀 , 负伤三次把命扛

到了抗日战争后期 , 日军渐渐势微 , 不甘失败的日军此时疯狂反扑 , 组织日伪军两万多人进行大扫荡 , 八路军迎头反击 , 歼敌2000多人 , 粉碎了敌人第一次围攻 , 收复了晋东北12个县 , 冀西20个县 , 察东4个县 。 狄老当时所处的晋察冀边区也在其中 , 日本投降后 , 还剩下一些鬼子的据点 , 大概有四个连队 , 两三个民兵连队与他们对峙 。 沙河桥的东西两岸就有两个据点 , “西面的这个据点是汉奸修的 , 修得很简易 , 很快就解决了;但东面桥头上大概有六七十个鬼子 , 他们从碉堡上的枪眼里面打我们 , 装备落后的我们和敌人对抗了很久也没有拿下 , 那时我们只能把他们包围起来挖地道过把炸药送过去炸掉他们的碉堡 。 在这次与敌人战斗的过程中我负过一次伤 。 ”狄老用手在大腿上比划了一下 , “伤在这里 , 是敌人的三八枪打的 , 这么长这么粗 , 现在已经不明显了 。 ”

1947年 , 在东北辽宁的黄土岭上 , 狄老又一次被国民党军的子弹打中 , 子弹直接打穿了左锁骨 , 落下了残疾还差点要了命 。 狄老说那个伤位置关键 , 当时还没法治 , 只能东塞一坨西塞一坨棉花止血 。 “说是到后方休养 , 可那时候哪有什么后方啊 , 只能几个伤员一起躲在老百姓家里 , 养伤的时间也不长 , 稍微能动了就又被安排当后方留守处的排长了 。 什么东西都没有 , 连喝的水、睡觉的棉衣都是我们自己解决的 。 ”当时医疗条件匮乏 , 别说消炎输液了 , 夹板都没有 , 只能够简单地包扎 , 伤口能不能长好都看命 。 “我们用仅有的几匹骡子搞运输 , 把没收的生活类战利品通过地下组织运到秦皇岛去换成钱 , 再去买后方所需要的东西 , 比如纱布、棉条之类的 , 不过也没有药 。 ”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

▲ 狄老朗诵平津战役赞诗

参加平津战役 , 狄老第三次负伤 。 “突破以后 , 外围城墙被打掉 , 后续一三三师的部队也上来了 。 我就在这期间受了伤 , 伤在手上 。 “ 狄老说 , “除了打天津我没有在大的战役里面受过伤 , 但这次是轻伤 。 ”对狄老来说 , 最难忘的是解放天津 , 说到情深处狄老颇为动情地朗诵起自己为平津战役所写的赞诗:“攻城炮声震破天 , 万千勇士冲向前;民权门上红旗展 , 津门会师桥上边 。 ”

战利品制作成口袋 , 获全胜胸中满欢喜

“1950年 ,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 士兵以个人名义志愿支援朝鲜 。 那时我跟着吴瑞山副军长一起到了朝鲜 , 隶属一三〇师 , 当时是西集团里面的一个侧翼 , 主力是六十八军 。 ”狄老对入朝参战记忆犹新 , 他说 , 当时西集团由第六十八军(欠第二〇二师)和第五十四军第一三〇师组成 。

1953年7月13日 , 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拉开了序幕 。 “我正巧赶上了金城反击战 。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决定 , 以志愿军20兵团4个军(五十四军、六十军、六十七军、六十八军) , 并加强二十一军 , 共5个军 , 20万余人 , 发起金城战役 , 坚决打击李承晚的北进气焰 。 经过顽强奋战近半月的时间后 , 终于以志愿军与美韩敲定停战协议而宣告该次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 。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

▲ 左上一:狄老用美军防弹衣和降落伞缝的口袋

双方商议于7月27日零时正式停战 。 “停火的第二天早上 , 我跟着部队进入到防区 , 防区里面有美军的555榴弹炮营 。 在战争时期 , 很多特殊物资都是空投下来的 , 有美军的睡衣、鸭绒袋子等” , 狄老拿出了一个白色但已经泛黄的小包 , “这是缴获的美军防弹衣的外层布料做的 , 绳子是美军降落伞的绳子 , 这是我自己缝成的口袋 。 ”说到这里 , 狄老喜悦的表情中透露着自豪和坚毅 。

烽火岁月自难忘 , 记事本上显真情

狄老难忘每一次战斗 , 每一回拼搏和每一场胜利 , 他随笔写下了许多自己的感悟 。 有描写平津战役的 , 有盛赞红军的 , 有讴歌抗战胜利的 , 有歌颂新中国成立的等等 。 记事本上满载着狄老的动情回忆 , 《游击队员之歌》《9.3日抗战胜利有感》《红军赞》《南岛颂》......字字激昂 , 句句真情 。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

▲ 《游击队员之歌》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

▲《9.3抗战胜利有感》

采访即将结束 , 狄老满怀深情地为采访人员朗诵道:“我们这一辈人的成长是踏着烈士们的鲜血的 , 我愿作一颗无名的小草 , 为党和革命铺路垫脚 。 我们这一辈人的成长是跟随着新中国的步伐的 , 既是战争岁月里的幸存者 , 也是现有幸福生活的见证者 。 既要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掉队 , 也要为后代树标杆立榜样 , 坚决不辜负党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 。 ”

采访人员眼中的狄老就是这么一位为人低调、谦虚和善 , 又不失革命胸怀和慷慨激情的老人 。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甘做革命的铺路石:访老八路军狄瑞山// //

▲本报采访人员采访狄老

来源: 国防时报
本报采访人员:周 庆、李 超、李佩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