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一小师生四个小故事里蕴藏的爱国情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卢沟桥一小师生四个小故事里蕴藏的爱国情

千龙网北京5月13日讯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 宛平城的故事更说不清 , 卢一小的责任人物和责任故事也道不尽 , 卢一小师生正踏着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 , 发扬光荣的传统 , 发出内心的呐喊“少年强则中国强” 。

“淘气”小班长童山

童山 , 1942年进入卢沟桥小学读书 , 任班级班长 , 当时学校校址在一座叫马神庙(现已不在)的庙里 , 前面有一口水井 , 为学校的师生提供水源 , 操场在庙的大殿后面 , 学校面积不大 , 学生只有二三百人 。 当时正值日本侵华时期 , 日本在学校推行奴化教育 , 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情谊 , 他就在用写作业的石板上画了一幅大马举大刀的画来表达自己的抗日情怀 , 但遭到老师的三大板子;为了不学日语 , 他还和同学们逃课去溜冰 , 也受到老师批评 。 据童老说 , 当时老师的处罚 , 也是为了保护他们 , 让他们在战乱的环境中不要惹事 。

全国时代楷模郑福来

郑福来 , 1942年到卢沟桥小学读三年级 , 作为地地道道的卢沟桥人 , 他亲身经历了整个抗日过程 。 现在 , 郑老被称为卢沟桥事变的“活历史” 。 得此盛名 , 并非因为他年老 , 而是因为他不仅亲历了卢沟桥事变 , 而且曾担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 , 80多年来从不曾离开卢沟桥 。 更重要的是 , 65年来 , 他一直坚持利用节假日义务到卢沟桥、宛平城做历史讲解员 , 如今已经接待了近百个国家的外宾、媒体采访人员和数以万计的参观者 。

大辫子张淑晨老师

60年代的张淑晨张老师 , 在卢沟桥小学教语文 , 由于当时她经常梳着一条又黑又粗的大辫子 , 同学们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大辫子张” 。 张老师上课非常严格 , 对学生要求很高 , 对调皮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会进行惩罚 , 但学生们却都很喜欢她 , 她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最好的 。 在生活中张老师是非常喜爱孩子的 , 会把她们带到自己家里 。 有一次学生需要表演 , 她把学生带到自己家里给她们画红嘴唇 。 给学生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张老师家里非常干净整洁 , 同学们进去都不敢坐 。 她家里还有个大书柜 , 满满的都是书 , 同学们对张老师都很敬重 。

卢沟桥上的护卫小队

卢沟桥第一小学一直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工作 , 学生的爱国意识都很高 。 1979年 , 卢沟桥一小学生王辉、曹广瑞等6名学生 , 看到卢沟桥上果皮、纸屑到处都是 , 而且城墙和石狮子上还有涂抹乱画字迹 , 就自发组织其他学生 , 走上桥头 , 打扫垃圾 , 并拎着水桶擦洗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 他们的行为受到人们的好评 。 1980年 , 由王辉任队长的擦洗石狮子小队 , 被誉为“北京市小虎子小队” , 1981年赵春红任队长继续完成他们的任务 , 被评为“全国优秀小队” , 队长赵春红代表小队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央首长接见 。 此后 , 该活动一直在卢沟桥一小传承下来 , 并为此开展一系列“知家乡 , 爱家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