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在临终前给光绪皇帝留下了什么遗言

1898年5月29日 , 恭亲王奕訢病逝 , 终年66岁 。

恭亲王奕訢虽然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 但坊间到处都是他的传说 。 用“恭亲王遗言”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 会发现数以万计的结果 。 这些说法有的过于惊悚 , 比如要心腹顺桂伺机清除慈禧太后;有的说法明显荒唐 , 比如要慈禧太后恪守已经形成的规矩 。 因此 , 可信度几乎为零 。


恭亲王在临终前给光绪皇帝留下了什么遗言

恭亲王在临终前给光绪皇帝留下了什么遗言// //

其中 , 有两种说法 , 具有一定可信度 。

一种说法记载于《申报》 。 里面说:“此次恭忠亲王抱疾之时 , 皇上亲临省视 , 询以朝中人物 , 谁可大用者?恭忠亲王奏称 , 除合肥相国积毁销骨外 , 京中惟荣协按禄 , 京外惟张制军之洞及裕军帅禄 , 可任艰危 。 皇上问:户部尚书翁同龢如何?奏称‘是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者’ 。 ”

另一种说法记载于胡思敬《戊戌履霜录》 。 里面说 , 恭亲王奕訢病重 , 光绪皇帝前去探望他 。 恭亲王奕訢说:“闻有广东举人主张变法 , 当慎重 , 不可轻任小人也 。 ”


恭亲王在临终前给光绪皇帝留下了什么遗言

恭亲王在临终前给光绪皇帝留下了什么遗言// //

那么 , 这两种说法 , 谁更接近于真实历史呢?

我们先来分析《申报》的说法 。 在这种说法里 , 恭亲王奕訢向光绪皇帝推荐了荣禄、张之洞、裕禄3人 , 对翁同龢则极尽刻薄之能事 。 看上去有一定道理 。 因为荣禄很快就被晋升为协办大学士兼直隶总督 。 张之洞则奉调入京 , 进入军机处 。 裕禄也授任军机大臣、礼部尚书 。 当年10月 , 翁同龢被革除职务 , 永不叙用 。

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 似乎都显示光绪皇帝在忠实地执行恭亲王奕訢的政治遗言 。

不过 , 张之洞固然早就是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 在朝廷里地位很高 。 荣禄、裕禄也作为满洲八旗里的后起之秀 , 正在政坛上迅速崛起 。 就算没有恭亲王奕訢的推荐 , 他们迟早会进入权力中枢 , 弥补恭亲王奕訢留下的位置 。


恭亲王在临终前给光绪皇帝留下了什么遗言

恭亲王在临终前给光绪皇帝留下了什么遗言// //

至于翁同龢 , 他与恭亲王奕訢关系不深 , 但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恭亲王奕訢实在没有理由 , 在一份遗言中采取对翁同龢恨之入骨的态度 。 有人提出 , 恭亲王奕訢之所以痛恨翁同龢 , 是因为翁同龢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积极主战 , 却消极备战 , 导致清军一败涂地 。 这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翁同龢是主战派 , 这不假 。 可他作为一名户部尚书 , 并不承担备战的职责(那是李鸿章的事情) , 怎么可以将甲午战争失败的锅让翁同龢来背呢?

更何况 , 翁同龢被革除职务 , 也不是在恭亲王奕訢死之后 。 恭亲王奕訢死后 , 光绪皇帝发起了维新运动 , 与慈禧太后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 慈禧太后发起“戊戌政变” , 扼杀了百日维新 , 之后 , 迁怒于翁同龢 , 这才将他革除职务 。 这与恭亲王奕訢 , 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


恭亲王在临终前给光绪皇帝留下了什么遗言

恭亲王在临终前给光绪皇帝留下了什么遗言// //

所以 , 《申报》的说法真实性也不高 。

再来看《戊戌履霜录》的说法 。

《戊戌履霜录》作者叫胡思敬 。 胡思敬是江西人 , 1894年考中进士 , 选取为翰林院庶吉士 。 胡思敬是一个著述甚丰的学者 , 搜罗、整理了各类古籍40万卷 , 对于前朝和当朝典故烂熟于心 。

在《戊戌履霜录》的说法里 , 恭亲王奕訢让光绪皇帝在广东举人主张变法时要慎重 , 不可轻任小人 , 应该说较为符合恭亲王奕訢的本意 。


恭亲王在临终前给光绪皇帝留下了什么遗言

恭亲王在临终前给光绪皇帝留下了什么遗言// //

此前 , 康有为、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 , 要求变法 , 是为“公车上书” 。 对于变法 , 恭亲王奕訢态度不明朗 。 可是 , 当光绪皇帝喜滋滋地召集王公大臣商议变法一事时 , 恭亲王奕訢默然不答 , 他对变法的态度 , 已经不言自明了 。

因此 , 恭亲王奕訢在遗言中提醒光绪皇帝在变法时慎重 , 是大有可能的事情 。

【参考资料:《清史稿》《戊戌履霜录》《申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