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一位皇帝,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原因让人感动

庙号和谥号贯穿着中国封建时代的始终 , 庙号是皇帝死后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 起源于商朝 。 谥号则是帝后、王侯将相死后 , 由后世评价是非功过的的名号 。 庙号和谥号比较好区别 , 庙号的最后一个字为“祖”或者“宗” , 比如“唐高祖”、“唐太宗”这两个都是庙号 。 谥号的最后一个字则为“帝” , 比如“汉武帝” 。 庙号和谥号有很大的区别 , 也有一个共同点 , 那就是死后才能获得 。


三国有一位皇帝,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原因让人感动

三国有一位皇帝 , 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 , 原因让人感动// //

?在三国时代 , 偏偏有这么一位皇帝 , 活得好好的就把自己的庙号定好了 。 他便是曹丕之子、魏明帝曹叡 。 曹叡是魏国的第三位皇帝 , 但他的身世比较坎坷 , 这与他的母亲有着很大的关系 。 他的母亲甄氏原本是袁绍的儿媳妇 , 曹操攻破邺都后被曹丕所得 , 并成为了后者的妻子 。 在曹丕和曹植的争储斗争中 , 甄氏的出身没有给曹丕带来一丝的优势不说 , 反而让他处于劣势 。


三国有一位皇帝,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原因让人感动

三国有一位皇帝 , 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 , 原因让人感动// //

曹丕成功上位后 , 也没有给甄氏好脸色 , 一直冷落他 。 甄氏因为心中有怨气 , 写了几首诗 , 被好事者告知曹丕 。 已经是魏文帝的曹丕勃然大怒 , 下诏赐死甄氏 , 曹叡就这样失去了母亲 。 因为甄氏的缘故 , 曹丕对曹叡也不甚喜欢 , 所以曹叡也没打算自己日后能接班 。 曹叡登基称帝后 , 追谥母亲为“文昭皇后” , 这是许多皇帝的常规操作 。 曹叡思念母亲 , 就为她建立了庙宇祭祀 , 史载“辛巳 , 立文昭皇后寝庙於邺” 。


三国有一位皇帝,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原因让人感动

三国有一位皇帝 , 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 , 原因让人感动// //

景初元年(237) , 曹魏的宗庙从邺城被迁到了洛阳 , 甄氏的庙也在其中 。 这里需要提一下曹魏的宗庙制度 , 其沿用了东汉以来的宗庙制度——同堂异室制度 。 因为曹操祖上是过继姓曹的 , 所以曹丕继位时除了给曹操追尊魏武帝 , 连曹操的父亲曹嵩也一并追封了 。 太监曹腾则是由曹叡追封的 , 所以曹魏有4个宗庙 。 曹叡采纳儒学大师郑玄的主张 , 制定了“一祖二宗四亲”的七庙制度 。


三国有一位皇帝,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原因让人感动

三国有一位皇帝 , 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 , 原因让人感动// //

按理说应该继续往上追封、凑够七庙才对 , 但奈何曹氏祖上的姓氏问题 , 所以只能等后人去凑齐七庙 。 曹操定王业、曹丕开帝业 , 这两位自然是要尊为祖的 , 一个是魏太祖、一个是魏高祖 。 曹魏政权的宗庙也自然要以曹操的太祖庙为核心 , 曹叡拟订的是文帝庙在左 , 号“昭祧”;自己以后的庙在右边 , 号“穆祧” 。 并规定 , 这三座庙后世子孙不得拆毁 。 为了确保自己能够享受太祖曹操和高祖曹丕一样的宗庙待遇 , 曹叡亲自给自己拟定了一个“烈祖”的庙号 。


三国有一位皇帝,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原因让人感动

三国有一位皇帝 , 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 , 原因让人感动// //

自古皇帝多渴望长生不老 , 活着就给自己定庙号的 , 曹叡是头一个 。 但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 因为他自己的儿子都夭折了 , 以后接他班的多半是别人的儿子 。 按照宗庙制度 , 天子七庙一般只祭祀几位关系近的 , 和几位关系远、但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 。 一般来说 , 超过四代以后 , 就会毁了自己高祖父的庙 , 称之为“亲尽” 。 比如曹叡曾想给曹腾的父亲立庙祭祀 , 但大臣反对说 , 你老爹都没管这事 , 这孝心轮不到你来表 。


三国有一位皇帝,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原因让人感动

三国有一位皇帝 , 活着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 , 原因让人感动// //

曹叡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定庙号 , 就是为了自己死后 , 即便是由别人的后代接班 , 自己也能够赖在宗庙里不被般走 。 因为只有他的庙在宗庙里面接受祭祀 , 他为母亲立的庙也才能得到保障 。 毕竟当年甄氏是被曹丕赐死的 , 一旦过了四代皇帝 , 曹叡的庙保不住了 , 甄氏的庙也要跟着被拆 。 曹叡在自己活着时给自己定庙号 , 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后世能祭祀他的母亲 。 曹叡身为一国之君 , 对自己的母亲尽孝如此 , 着实令人感动 。

但曹叡绝对不会想到 , 直到曹魏灭亡 , “一祖二宗四亲庙”的七庙也没凑齐 。 如果他事先知道 , 或许不会顶着骂名 , 自己给自己定庙号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