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维新变法志士

梁启超的一生主要致力于政治改良、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三个领域 。 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样 , 都是彻底的改良主义者 。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 中国失败 , 洋务运动破产 , 举国悲愤 。 1895年4月 ,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 消息传到北京 , 梁启超随同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应试的举人1000多人上书朝廷请求变法 , 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 。 随后 , 他发起并领导京师的“强学会” , 主办《中外纪闻》 。 1896年 , 他和汪康年、黄遵宪等在伤害创办《时务报》 , 并在上面连在著名的《变法通议》 , 主张“废科举、兴学校”等 。 1897年 , 梁启超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聘 , 主讲长沙时务学堂 。 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八月 ,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变法维新运动失败 , 谭嗣同等六君子殉难 , 梁启超与九月流亡日本 。 但是 , 他始终都没有放弃他的改良主义的政治理想 , 二十通过大力地办刊办报来坚持自己的立场 , 宣传君主立宪制 。 虽说此时在政治上它逐渐站到了孙中山等革命派的对立面 , 但他在其创办的《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论著 , 却反映了他的思想和学术的渐趋成熟!


中国名人: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维新变法志士

中国名人:改良主义者 , 梁启超 , 维新变法志士// //

他以开通民智、改造过敏思想品德为己任 , 集中外历史文化于一身 , 努力与“新学”即西方社会科学的介绍 , 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的整理和历史文化的研究 , 对动摇思想、旧文化、也起了广泛的影响 。 与其政治思想密切相关的是他的文学革命论 。 他曾提出过一系列的文学革命论 , 包括诗界革命、小说革命和文界革命 。 他主张作诗应“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 就是用旧的诗歌形势来表达新思想、新知识 。 同时 , 他宣城小说是改良社会的关键因素 , 要改良社会 , 教化人民 , 必须从改造小说开始 。 另外 , 他还提倡白话文 , 使古语的文学变为俗语的文学 。 在文学创作上 , 连启超又多方面的努力和尝试 。 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他都写过 , 而以散文成就最高 。 他的散文不同于传统的古文 , 而是一种“新文体” , 力求平易畅达 , 常夹杂着口语、俗语以及外国的语法 , 条例分明 , 又感情充沛 。 他的散文可分为政论、传记、杂文三大类 。 政论如《变法通议》《新民说》等 , 说理深头 , 有现实和历史意义 , 有思想认识价值 。 他的传记文风格多变 , 语言简练 , 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中国名人: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维新变法志士

中国名人:改良主义者 , 梁启超 , 维新变法志士// //

另外 , 他还写了大量的杂文 , 代表作有《少年中国说》《过渡时代论》等 , 气势奔放 , 感情充沛 , 语言丰富 , 才华横溢 。 梁启超有广泛的学术研究 , 特别提倡历史研究 。 1902年 , 他著《新史学》 , 提出“史界革命”的口号 , 治史以求新为本 , 批判旧史学 , 创立新史学 。 同时 , 他还努力构筑自身的哲学流派 , 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和自成一家的哲学史研究 , 晚年他很注重研究中国学术史 , 著作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 在中国学术史领域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另外 , 他还致力于文化史、佛学、文献学、教育学的研究 。 而在近百年的中国新闻史或报刊史上 , 梁启超也占有突出的历史地位 , 他主编或参与办的报刊有十多种 , 并且从资产阶级的新闻学理论出发 , 阐述了一整套的办报学说 ,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 1895年的“公车上书”以后 , 康有为和梁启超开始为实现自己的维新思想努力不懈 。 1895年 , 他们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 , 宣传维新变法 , 发行籍贯报《中外纪闻》 , 由梁启超等人主笔 , 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和科学技术!


中国名人: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维新变法志士

中国名人:改良主义者 , 梁启超 , 维新变法志士// //

虽然他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精神文化方面 , 但仍未守旧官僚所不容 , 为清廷专制统治者所仇视 , 更有大臣供给“强学会”贩卖“西学” , 破坏社会安定 , 请求查禁 。 于是会员纷纷逃走 , 强学会也就解散了 。 接着 , 梁启超等人又于1896年8月在伤害创办了《时务报》 , 梁启超仍任主笔 , 他利用这个宣传阵地 , 全面系统地宣传他的变法主张和改革内容 。 后来 , 他又执教于湖南时务学堂 , 并广泛结交维新志士 , 建立社团 , 试图早就一个革新势力 。 1898年4月 , 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成立“保国会” , 在保国会的号召下 , 救亡图存 , 变法维新的声浪越来越高 。 这引起守旧派的恐慌 , 他们又开始恶意攻击“保国会” , 并对会员加以恐吓 , 但是康、梁等人不畏强权 , 继续进行活动!


中国名人: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维新变法志士

中国名人:改良主义者 , 梁启超 , 维新变法志士// //

一直到“戊戌变法”失败 , 康、梁二人不得不流亡海外 , 但他们仍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 继续进行不懈的斗争 。 1891年 , 梁启超与名门小姐李惠仙完婚 , 他们的婚姻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但婚后却情深似海 。 可谓“先结婚 , 后恋爱” 。 李惠仙对梁启超的事业非常支持 , 总是从各方面去关怀、理解、帮助他 , 并全力操持家务 , 千方百计分担丈夫的忧愁 。 梁启超的普通话讲不好 , 李就抽时间教他 。 梁启超对妻子感激不尽 , 称他们是“美满姻缘 , 百年相爱” 。 1924年9月 , 李惠仙因病去世 , 梁启超悲痛欲绝 , 涕泪纵横 。 为纪念爱妻 , 他写下了名文《祭梁夫人文》 。 梁启超是一位改良主义者 , 改良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结合体 , 一方面要突破旧制度 , 另一方面又要保留传统 。 梁启超的一生都置于这种无法自拔的矛盾当中 , 在政治生涯中是这样 , 在情感生活中也是这样!


中国名人: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维新变法志士

中国名人:改良主义者 , 梁启超 , 维新变法志士// //

从理论上讲 , 梁启超在家庭、婚姻等方面的观念是十分开放和大胆的 , 他的许多言论代表了20世纪初中国人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性解放的追求 , 但在行动上 , 他却被传统的道德观念所制约 , 无法突破封建婚姻的藩篱 。 他依父母之命与李惠仙成婚 , 婚后虽然感情很好 , 但终归带有封闭、保守的特色 。 后来梁启超在檀香山结识何惠珍 , 产生爱慕之情 , 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段感情 。 20世纪20年代 , 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时 , 对晚辈诗人徐志摩与原配夫人张幼仪离婚、与陆小曼结合的婚恋颇有看法 。 由此 , 可以看出 , 梁启超既对一些没有爱情的婚姻持同情态度 , 又不主张为追求心的自由的婚姻而去离婚 , 内心深处充满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