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却为何饱含泪水?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 却为何饱含泪水?

要说西行路上最吸引我的人文景观 , 肯定非敦煌石窟莫属!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却为何饱含泪水?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 却为何饱含泪水?// //

敦 , 大也 。 煌 , 盛也 。 而敦煌之盛名 , 则来自于莫高窟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 是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 ,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 , 形成巨大的规模 , 有洞窟735个 , 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却为何饱含泪水?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 却为何饱含泪水?// //

从建筑形制来看 , 莫高窟主要分为禅窟、中心柱窟、殿堂窟、大像窟、涅槃窟和僧房窟;从内容上来看 , 莫高窟以彩塑为主体 , 四壁及顶均彩绘壁画 , 地面漫铺花砖 , 窟外有窟檐、栈道 , 窟窟相通相连 , 是以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 。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却为何饱含泪水?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 却为何饱含泪水?// //

其中 , 石窟壁画又是点睛之笔 , 囊括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 , 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 富丽多彩 , 栩栩如生 。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却为何饱含泪水?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 却为何饱含泪水?// //

由此可以看出 , 莫高窟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发展历史 , 也体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家精湛高超的艺术水平 , 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中国、尤其是河西及敦煌地区古代有关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政治斗争、民族关系、中外往来、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生产技术、建筑服饰、刀兵甲胄、典章文物等发展演变的形象资料 , 具有珍贵的艺术和历史、考古价值 , 可谓中华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却为何饱含泪水?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 却为何饱含泪水?// //

那么 , 莫高窟最早是由谁开凿的呢?

公元366年 , 有一位乐僔和尚云游至此 , 恰逢夕阳西下 , 斜照在三危山上 , 山顶上好似有万道金光 , 千万佛尊的影像在其中闪烁 , 当即被这种佛影祥光所打动 , 顶礼膜拜 , 虔诚至极 。 此后 , 他便在悬崖上架空凿岩 , 开凿了第一个佛龛 。

继乐僔和尚之后 , 又有一位法良禅师云游至此 , 在旁边开凿了第二个洞窟 , 称为“漠高窟” 。 因为“莫”与“漠”通用 , 又称为“莫高窟” 。

北朝时期 , 由于统治者崇信佛教 , 石窟建造得到统治阶层的支持 , 发展较快 。

贞观到开元天宝年间 , 是莫高窟开凿的黄金时期 , 无论是洞窟的形制 , 还是窟内的壁画、彩塑艺术 , 都达到了其它时代难以匹敌的新高度 。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却为何饱含泪水?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 却为何饱含泪水?// //

凡事总是盛极而衰 , 元代以后 , 敦煌停止开窟 , 逐渐冷落荒废 。 明嘉靖七年更是封闭嘉峪关 , 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 。

若是敦煌石窟就此“隐姓埋名” , 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然而 , 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 当清政府跟义和团与西洋列强混战之际 , 在西北茫茫大漠之中 , 一位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开启了这座尘封已久的艺术宝库 。

正所谓“匹夫无罪 , 怀璧其罪” , 藏经洞甫一现世 , 立刻引来了无数贪婪的目光 , 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 , 不择手段地骗取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 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 , 绝大部分不幸流散 , 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 , 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 , 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却为何饱含泪水?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 却为何饱含泪水?// //

作为敦煌石窟的发现者 , 王道士原本应该名垂青史 , 但却走向了“卖窟贼”这条不归之路 , 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

当然 , 把所有罪责全都推到王道士一个人身上 , 也是不公平的 。

为了保护好文物 , 王道士曾四处奔波 , 苦口劝募 , 并屡屡写信向清政府求助 , 甚至登门拜访各级政府官吏 , 却都是置若罔闻 , 任文物流散 。

整个时代 , 竟然容不下一个莫高窟!这对无数为敦煌石窟奉献了毕生心血的先贤而言 , 又是何其的讽刺!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却为何饱含泪水?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 却为何饱含泪水?// //

面对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 国学大师陈演恪曾痛心疾首道:“敦煌者 , 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 ”

值得庆幸的是 , 新中国成立以后 ,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 敦煌石窟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 , 经历过狂风骤雨 , 终究还是见到了彩虹 。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却为何饱含泪水?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 却为何饱含泪水?// //

雕刻在崖壁上的艺术 , 是先祖的荣光 , 是岁月的恩赐 , 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伤心地 。

千载辉煌 , 古风古韵皆净土 。 百年沧桑 , 沐风栉雨传薪火 。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却为何饱含泪水?

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 却为何饱含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