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清初八旗官学是为八旗子弟而设的学校 。 纳兰性德在读了蒙馆后进了八旗官学 。 他所上的正黄旗官学 , 设在西直门内祖家街 。 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清初八旗官学缺乏 , 各省地方府县皆用汉人 , 无满人任职 。 为尽快解决人才紧缺 , 朝廷令八旗分为四处 , 两旗一处 , 各立官学一所 。

收入学生为各旗佐领所选拔出的八旗子弟 , “聪慧者 , 年龄在二十岁以下 , 十岁以上 。 ”先申送都统验看 , 交国子监考录 。 合格者才准入本旗官学校读书 。

学生在校要学习满语、骑射 , 也要求熟读《四书》等汉学经典 。 纳兰性德“自少已杰然见头角 , 在八旗官学更是“木秀于林” , 满汉语文翻译 , 作文背书 , 骑射技艺 , 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


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 , 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

进入国子监学习

康熙十年(1671年)纳兰性德17岁时 , 赶上“补贡生”的新政策 , 进入国子监学习 。 这年朝廷议准:“八旗新旧生员内 , 通行选拔文行皆优者 , 满洲蒙古起送二名 , 汉军起送二名 , 入监肄业 。 ”其中满洲名额只一名 , 可见纳兰性德这年入国子监真是优中选优 , 出类拔萃 。

过了八旗推荐的“起送”关 , 还要经过国子监官员的各种考试 , 称为“考到 。 ”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 , 掌国学政令的机关 。 汉代称作太学 , 晋代称国子学 , 唐代始称国子监 。


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 , 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代 , 明初改为“北平郡学” , 后又改称国子监 。 清顺治元年(1644年)依古制设国子监 , 由礼部掌行 。

国子监的组织机构设置 , 职教诸官有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助教等 , 祭酒是最高的领导者 , 相当于最高学府的大学校长 , 既管行政 , 又负责教学 , 由满汉各一人担任 。

在国子监考到一二等的 , 还要由管理监事大臣 , 国子监祭酒进行复试 , 叫做“考验 。 ”再列一二等的才准予入学 , 成为国子监的“补班”太学生 , 也称“贡生 。 ”在科举制度中 , 由州府县学选送至京师国子监读书的“贡生” , 其意为贡献给皇帝的人才 。


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 , 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

清设国子监 , 按设立时顺治皇帝的传谕:其教育之道是“圣人”之道 , 如日中天 , 冲求服膺 , 用资治理 , 尔师生共勉之 。

国子监分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 。 六堂的学生又分内班外班 , 内班在国子监里住学 , 外班散居学校之外的京城住所 , 按时到校上课 。


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 , 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

成绩超然卓拔 , 热爱作词

当时规定八旗子弟及住京城内的学生都在外班 , 住在家中走读 。 纳兰性德就是其中“走读生 。 ”学习的内容依然是《四书》、《五经》、《性理》、《通鉴》 , 还有二十一史等著作 。

贡生们不仅要打下深厚的经史根底 , 卓越的属文能力 , 写得命题八股文、诗论以及诏、诰、表、策论、判 , 还要会写一笔好的汉字书法 。 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所记 , 纳兰性德书法摹诸河南临本《褉贴》间出入于《黄庭内景经》 。


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 , 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

“褚河南指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褉贴》指东晋王羲之著名行书《兰亭序》 。 徐乾学评价纳兰性德书法“结字端劲 , 合古法 , 诸公嗟叹” 。 说明他学习书法不满足与形似模仿 , 而是求神韵 , 善于化用 。

在国子监学习中 , 纳兰性德的“日课册”作业 , “月考”、“季考”的成绩总是超然卓拔 , 令国子监的官员们无不称叹 , 认为这个为皇帝贡献的人才有英奇之象 , 作为满洲人家庭的孩子 , 其才华和学识 , 甚至超过当时汉人家子弟中的佼佼者 。


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纳兰性德进入八旗官学成绩出众 , 但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却衷情于作词// //

纳兰性德也表现出“笃意经史 , 且欲窥寻性命之学”的兴趣与偏爱 。 只是对八股文章写作很不喜欢 , 嫌其形式死板、言疏浮滑 , 限制作者自由发挥与新颖见解的表述 。

他更衷情于词的创作乐趣 , 被其表达思想感情的自由空间载体与妙不可言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 他也曾写过不少上乘的八股文 , 但自己对此不屑一顾 , 给他编辑遗作的朋友学人也一概不收录 , 至今也被人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