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喜欢三国的朋友 , 经常会被汉末三国历史上名目繁多的将军名称(本文使用“将军号”这一叫法)弄得晕头转向 , 比如曹操年轻时的理想就是做“征西将军”;而刘备在称汉中王之前 , 长期官居“左将军”;诸葛亮在刘备手下也做过“军师将军”;孙权在孙策死后 , 被表为“讨虏将军” 。 这些名目繁多的将军 , 有很多朋友最直接的疑问就是 , 这些将军到底哪个官比较大?也有朋友想进一步了解这些五花八门的将军号之间的内在联系 。 古典时期将军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 , 也经历了相当复杂的演进过程 , 本文就以汉末三国时期的情况做一个漫谈式介绍 , 来展示古典时代军制变化的冰山一角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曹操曾经的理想是在墓碑上写上“故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在下面的内容里 , 我们将会先简单回顾一下将军号的产生发展 , 然后重点介绍汉末三国时期将军号被滥设这一历史事实 , 接着会对魏蜀吴三家的各种将军号的位次做一个简单梳理 , 最后讨论将军号变化和武官散官化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 。

一、将军号历史的简短回顾 。

将军一词 , 在历史上是有特定含义的 , 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 出现之初也并不是一个官职 , 只有在将领带领军队作战时 , 才被称为“将军”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个称号慢慢演变成对曾经带兵打仗的将领的一种尊称 , 也就是说 , 某位将领如果有声誉 , 在他没有出征打仗的其间 , 也可以用将军来称呼他 , 这就是将军的早期情况 。

在秦末汉初风起云涌的战争环境中 , 将军一词逐渐成为一个阶层的代称 , 许多人都被称为“将军” 。 比如 , 刘邦曾经跟项伯说“吾入关 , 秋豪不敢有所近 ,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司马欣在劝说章邯的时候 , 也称章邯为将军“赵高用事于中 , 将军有功亦诛 , 无功亦诛 。 ”但是这个时候 , 将军还没有作为一个制度登上历史舞台 , 将军号也没有正式出现 。

到了两汉 , 将军号趋向于完备 。 这一时期开始有了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的分野 , 并且确立了将军号命名的基本原则 。

重号将军是指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这八种 , 其中前两者位次三公 , 后六者位次上卿 , 重号将军之外的其他各种将军统称为杂号将军 , 位次都在重号将军之下 。

《汉仪》 : “汉兴 , 置大将军、骠骑( 将军) , 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 , 左、右、 前、后( 将军) , 皆金紫 , 位次上卿 。 典京师兵卫 , 四夷屯警 。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霍去病之墓 , 墓碑上有“骠骑将军”的将军号 。

将军号的命名大致有如下几种 , 战争目的地 , 征伐方式 , 征伐性质、出动兵种和美誉式 。 比如李广利的贰师将军 , 是指出征目的是贰师城;任千秋担任过奋威将军 , 这就是以赞美方式来命名的;张武的复土将军 , 则是说明他的任务是兴建霸陵;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出征南方沿海平叛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广西防城港市的伏波将军马援雕塑 。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 原则上所有将军号都是临时设置的 , 就是有特定的行动才有将军号 , 一旦行动完成 , 就会撤销将军号 。

《汉书》卷一九上 《百官公卿表序》“将军”条解释说 : “汉不常置 , 或有前、后 , 或有左、右 , 皆掌兵及四夷 。 ”

“事讫则罢”是两汉时期将军号的一个显著特点 , 这说明将军号本身是一种事职 , 有此号即有对应的事务 , 我们称之为实官 。

另外需要留意的是 , 两汉长达四百年 , 以上只是一般性原则 , 也会有将军制度随着当时的政治局面更改演进的情况发生 。 比如大将军一职就趋于常设 , 长期有人担任 , 这和两汉的外戚政治有很大关系 。 比如日本学者大庭脩在研究西汉将军制度时就更细致地分为“武帝以前的将军”和“昭帝以后的将军”进行考察 , 认为 : “从本质上来说 , 将军对内拥有皇帝权的重要部分即赏罚权(趋于常置) , 对外作为皇帝的爪牙征伐背叛者 , 是不常置的官职 。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骠骑将军霍去病群雕 , 摄于甘肃酒泉市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李广做过汉武帝时期的前将军 , 摄于天水李广墓纪念馆 。

二、东汉末年李郭时期是将军号走向泛滥的开始 , 国家分裂进一步导致将军号贬值 , 并逐渐走向散官化 。

整个东汉对将军号授予都比较谨慎 ,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董卓控制洛阳东汉政府的时候 。 因为董卓本人获得将军号也非常艰难 , 所以他执政期间 , 基本延续了东汉这一固有制度 。 但是董卓死后 , 其旧部李傕郭汜上位 , 这一局面就开始被打破了 。 李郭二人出身低微 , 本身谈不上什么文化素质 , 对汉廷典制缺乏概念 , 对将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高官这一印象上 , 李郭上台以后首先自我加封为将军 。

《后汉纪》:己未 , 大赦天下 。 拜李傕为扬武将军 , 郭汜为扬烈将军 。

然后其部下樊稠、张济、段煨、杨定、 董承等人都相继做了将军 , 一时间得封将军者人数众多 , 韩遂、马腾、袁绍、刘表、陶潜等人都在这个时期获封将军 。

到了最后汉献帝从长安出逃时 , 只要带兵的人几乎都是将军 , 有学者认为汉末将军的滥设 , 就是从李郭二人控制东汉政府肇始的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李傕郭汜攻陷长安

李郭死后 , 天下局势进一步走向军阀混战 , 此后各个割据势力为了抬高自身位阶和拉拢人心 , 也纷纷自封或者给部下授予各种各样的将军号 。 日本学者大庭脩就说过:“在这一时期 , 无论将军、中郎将或是校尉都是滥设的” 。

可以这样说 , 国家走向分裂和战乱 , 是将军号泛滥以致于不断贬值的一个时代前提 。 通俗地讲 , 因为州郡混战 , 各个割据势力手下有这么多人需要安置 , 这么多的人需要拉拢 , 给予将军名号就成了一个比较实际有效的手段 。

将军号数量的激增 , 甚至于原有将军号已经不够用了 , 所以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大量两汉时期没有的将军号 。 这样就在无形之中 , 形成了另外一种时代潮流并孕育出变革的萌芽 , 这就是将军号散官化 , 或者称为散阶化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孙坚“破虏将军” , 人称孙破虏 。

大致出于以下三种目的 , 首先作为论功行赏的奖励 , 二是笼络人心的手段 , 或者安置元老重臣的需要 , 有一些完全不带兵的人也被授予将军号 , 这里将军号就变成了完全的散官 。 至此将军号就失去了原有的“出征带兵”的意义 , 只是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了 。

比如《三国志·糜竺传》就记载了:

“益州既平 , 拜为安汉将军 , 班在军师将军之右 。 竺雍容敦雅 , 而千翻非其所长 。 是以待之以上宾之礼 , 未尝有所统御 。 ”

又有《三国志·刘琰传》提到蜀汉的元从人物刘琰:

“后主立 , 封都乡侯 , 班位每亚李严 , 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 , 迁车骑将军 。 然不豫国政 。 ”

糜竺的安汉将军和刘琰的车骑将军 , 位次都相当高 , 但是两人都不带兵打仗 , 更无实际军权 。 这两者就是典型地用高级将军号安置元老人物 , 目的是提高他们的位阶等级而已 , 这就是明显的将军号已经开始走向散官化了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盘踞辽东的公孙瓒曾任“前将军”

但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将军号毕竟还没有完全变成一种散官 , 因为还事实存在把将军号授予广大将领的情况 , 所以这个时期是将军号走向完全散官化一个过渡阶段 。 因为将军号的滥授 , 使得将军号在数量上爆发式增长 , 在名号上变得五花八门 , 让初读三国的朋友无所适从 。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一时期众多的将军号做一个简单梳理 。

三、将军号内部有高低序列 , 但曹孙刘三家各不相同 , 三家内部不同时期也有差异 。

如前文所说 , 汉末三国时期将军号繁纷芜杂 , 考察它们的高低顺位 , 实在很难梳理出一根清晰且严格的主线 , 总结魏蜀吴三方的情况 , 我们做出一个简单梳理如下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赵云做过蜀汉的“征南将军” 。

(一)总的来说 , 在重号将军这个层次 , 魏蜀吴三家的基本情况还是和汉代一样 , 重号将军高于各种杂号将军 。

重号将军里的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 , 仅魏国有一段时间大将军低于三公 , 主要是司马懿由大将军升迁为太尉 , 此时三公之一的太尉肯定是高于大将军的 , 但这是个别时期的特例 。 蜀汉因为特殊情况 , 诸葛亮的丞相和蒋琬的大司马 , 高于大将军 。 吴国为陆逊特设了一个上大将军 , 也在大将军之上 。

在大将军之下 , 依次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刘备在称汉中王之前 , 做过“左将军”

(二)但是其下的四征、四镇和四方将军 , 魏蜀吴三国就不太一样了 。

曹魏的四方记载不明 , 高于其他杂号没有多大问题 , 四征大于四镇有明确记载 。

《宋书·百官志》“四征魏制秩二千石 , 位次三公 , 四镇在四征之下”

蜀汉和东吴的四方都是高于四征和四镇的 , 但是征镇之间的高低界限根据现有资料难以实证 。

《三国志·赵云传》“建兴元年 , (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 , 封永昌亭侯 , 迁镇东将军 。 ”

这里或许可以看出蜀汉的四镇是高于四征的 。

至于东吴 , 翻遍《三国志》等史料也没有找到将领有征镇之间的转职的记载 。 因为朱然、陆凯等人都是从四征开始升迁 , 或许也可以认为东吴的四镇大于四征 。

《三国志·陆凯传》:孙休即位 , 拜征北将军 , 假节领豫州牧 。 孙晧立 , 迁镇西大将军 , 都督巴丘 , 领荆州牧 , 进封嘉兴侯 。

此外 , 我们前面提到过 , 因为将军号实在过多过滥 , 以致于还出现了一些杂号和大将军的混合体 , 这就是所谓的杂号大将军 。

具体做法是在大将军之前再冠以名号 , 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加以区分或者别示荣宠 。

比如曹魏曾经设置抚军大将军 , 镇军大将军;

蜀汉后期曾设置右大将军 , 镇军大将军 , 辅国大将军等;

吴国也有类似的情况 , 设置有征北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镇西大将军 。 这些杂号大将军位次高于一般的杂号将军没有太大问题 , 但是因为时高时低 , 并无一般性规律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湖北当阳关陵的关羽读《春秋》像 , 关羽做过前将军 。

在杂号将军这个层次 , 规律性就更差一些 , 但是也存在有高低位次 , 《通典》里关于曹魏杂号将军品位有如下列表:

诸征、镇、安、平将军 , 龙骧、征虏、辅国将军位于第三品;武卫、左右卫、中坚、中全、騎骑、游骑、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宁朔、建烕、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武、广威、广武、左右积弩、积射、强弩等将军位于第四品;魔扬、折冲、轻车、虎烈、宣威、威远、宁远、伏波、虎威、凌江等将军位于第五品 。

我们可以从中窥探一些杂号将军之间的位次高低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 刘若、鲜于辅、王忠、阎柔这些所谓杂号将军 , 在遇到劝进等重大事件的时候 , 班次比一些都督还高 , 位高权重的夏侯惇也长期只是伏波将军 , 这种现象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将军号的散阶化 , 显示了职和事的分离 。

在上面的《通典》我们看到曹魏的四征和四镇只是位列三品 , 但是随着曹魏后期都督制的确立 , 四征和四镇的地位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 最终超越了属于重号将军的四方 。 所以重号杂号之间 , 需要灵活理解 , 毕竟汉末三国时期的重号杂号 , 是后人为了研究方便给予的名称 , 真正正式出现重号杂号的说法 , 还要等到南朝梁时期了 。 因为汉末三国时期将军号还处于散官化的萌芽阶段 , 其中同时伴随着实权和位阶两种含义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上海博物馆馆藏的西汉时期“广汉大将军章”

结论

汉末三国时期的将军号承上启下 , 既有两汉遗风 , 将军号的滥设造成了将军号本身的贬值和引起了各种混乱 , 同时又开启了武官散官化的萌芽阶段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广汉大将军章

汉末三国时期 , 随着国家动荡分裂 , 导致将军号的滥设 , 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位阶的混乱 , 将军号数量上的井喷又为武官散官化准备了条件 。 北大教授阎步克老师认为:“魏晋以下用以确定官阶的军号是以战国秦汉以来将军制的演化为基础的” 。

而汉末三国这段时期 , 就正是这种演化的关键时期 。 通过了解从汉代开始肩负具体事务的将军号 , 到逐步事职剥离 , 最终成为散官这一历史进程 , 将有助于我们把汉末三国五花八门的将军号作为打开理解古典时代军制变化大门的一把钥匙 。

因为是漫谈式介绍 , 再加上囿于篇幅 , 肯定有不周详之处 , 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喜爱历史的朋友们指正 。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三国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将军?汉末三国将军号漫谈// //

西汉时期的“偏将军印章” , 偏将军属于广义上的杂号将军 。

参考资料 《三国志》、《汉书》、《后汉书》、《西汉将军制度述略》、《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