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中经常提到的宗人府,权力到底有多大?玉牒又为何物?
在现今的很多清代宫廷剧中 , 一旦有皇子亲王们犯错 , 皇帝基本都会下达“移交宗人府严加查办”、“削宗籍、去黄带、玉牒除名”等诏令 , 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机构吗?它的具体职能又是什么呢?所谓的“黄带”、“玉牒”又为何物?今天史海君就带领大家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熟悉但又神秘的机构 。
清宫剧中经常提到的宗人府 , 权力到底有多大?玉牒又为何物?// //
雍正三子弘时被除玉牒片段
说宗人府熟悉 , 那是因为我们通过影视剧对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感 , 而说到神秘或者陌生 , 则是因为很多朋友对其是否真实存在、并且到底是一个管理什么内容的机构 , 还只是处在一个略知一二的阶段 。 名存实亡的明代宗人府
首先 , 需要肯定的是 , 宗人府这个机构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 而鲜为人知的是 , 宗人府在清代并非首创 。 早在1370年(洪武三年) , 明太祖朱元璋就创立了大宗正院 , 十九年后正式改名为宗人府 。 掌皇九族之属籍 , 以时修其玉牒 , 书宗室子女適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 。
说到明代宗人府的管理职能 , 根据《明史.卷七十二.志四十八》当中的记载 , 宗人府主要管理“皇九族之属籍” , 也就是说皇帝九族之内所有宗亲的事全归宗人府管理 , 包括每位宗亲的香火传承问题、生卒年份、生前名号身后谥号等等 , 可谓是只要跟皇室宗亲们有一点点关系的事情 , 宗人府都有权过问 。 宗人府 。 宗人令一人 , 左、右宗正各一人 , 左、右宗人各一人 , (并正一品)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的诏令 , 明代的宗人府以宗人令为最高长官 , 下设左右宗人、宗正以及经历司与经历等职(宗人令、左右宗人、左右宗正各一人 , 皆为正一品) 。 按照朱元璋的最初想法 , 宗人府作为重中之重 , 自然需要有信任以及亲近之人才可担此大任 。
清宫剧中经常提到的宗人府 , 权力到底有多大?玉牒又为何物?// //
朱元璋剧照初 , 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 。 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 , 并以亲王领之 。 (秦王樉为令 , 晋王、燕王棣为左、右宗正 , 周王隶、楚王桢为左、右宗人 。 )
但生性多疑向来是明太祖的性格标签 , 所以在他心里 , 朝中文武百官哪怕功勋再高也并非宗人令的最佳人选 。 相比之下 , 他的皇子们还值得更加信任一些 , 于是首届宗人府领导班子便成立了 , 全部都是朱元璋的皇子(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周王朱橚、六子楚王朱桢) 。
可能很多朋友们会问 , 明代的宫廷剧也不少 , 为什么就没有见过宗人府的出现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 , 地域缺陷 。 明太祖朱元璋将自己的诸位皇子纷纷封为藩王 , 不仅有爵位 , 而且还有封地 , 并且令其“未经受诏不得进京” 。 上面我们已经讲到了宗人府的领导全部都是藩王 , 但长期在各自封地上的藩王对于管理宗人府来说很是困难;其后以勋戚大臣摄府事 , 不备官 , 而所领亦尽移之礼部 。
第二 , 朱棣的“分而治之” 。 明成祖朱棣称帝之后 , 将父亲定下的由藩王管理宗人府的规定改为由勋贵大臣所管理 , 这样看似很好地弥补了地域方面的缺陷 , 但朱棣的另一项决定彻底让明代的宗人府形同虚设 , “不备官 , 而所领亦尽移之礼部” , 勋贵大臣虚有空衔 , 具体事宜全部移交礼部掌管 , 可实际上礼部哪里能管得了各位高贵的藩王 , 这也最终导致了明代宗人府的知名度大打折扣甚至知之甚少 。
清宫剧中经常提到的宗人府 , 权力到底有多大?玉牒又为何物?// //
朱棣画像顺治时期的高瞻远瞩
而说到清朝的宗人府 , 就不得不提一下清朝“入关第一帝”的顺治 。 早在后金时期 , 作为清朝的前身 , 很多官职以及风俗都是严格遵守女真族的传统来定 , 比如“牛录额真”、“阿达哈哈番”等 , 这些习惯一直到清军入关之前还在严格遵守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入主中原之后的顺治帝越发觉得只有“兼容并包”才是未来发展的最好方向 。
所以在他在位时期 , 很多满洲的传统官职都得到了改进优化 。 例如锦衣卫 , 我们都知道是明朝大名鼎鼎的特务情报机构 ,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清朝也存在过这个机构 。 1644年(顺治元年) , 清朝效仿明朝建立了锦衣卫 , 而且最高长官也叫指挥使 。 当然顺治的用意并不是用来搜集情报 , 而是管理皇家仪仗以及护卫职责 。 而之所以大众对其很陌生 , 是因为清朝的锦衣卫只存在了一年的时间 , 第二年便被改名为“銮仪卫” , 职责不变 。
清宫剧中经常提到的宗人府 , 权力到底有多大?玉牒又为何物?// //
顺治剧照
同理 , 宗人府也是在同样的环境下成立于1652年(顺治九年) , 在领导层 , 顺治基本保留了明朝原有的官制结构 。 只不过在名称上做了稍微的变动 , 最高长官由宗人令改为宗令 , 其余宗人宗正均不变 。 但在品级上 , 与明朝明确正一品所不同的是 , 清朝并未对属于领导层的宗令、宗人以及宗正做品级规定 , 但这种看似拉低宗人府整体水平的举动 , 实际上却胜似明文规定品级 。 究其原因 , 在于清朝独有的超品制度 。 清代宗人府制度考究顺治九年 , 设宗人府 , 置宗令一人;亲王、郡王为之 。 左、右宗正 , 贝勒、贝子兼摄 。 宗人 , 镇国公、辅国公及将军兼摄 。
在清朝 , 宗令作为宗人府最高长官 , 只能由亲王、郡王当中诞生 。 而作为辅佐宗令的宗人宗正也得是贝子、贝勒、镇国、辅国公以及将军级别之人 , 虽然表面上从与皇帝的亲疏远近来看较明朝差了不是一点点 , 但实际在品级上 , 清代的王公却有着非凡的超品级别(比正一品还高) , 这种仅次于皇帝本人的级别为乾隆时期正式确立 , 用以突出王公贵族的显赫地位 。 所以 , 虽未明示品级却胜似明朝的正一品官阶 。
清宫剧中经常提到的宗人府 , 权力到底有多大?玉牒又为何物?// //
乾隆剧照宗令掌皇族属籍 , 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 , 系金黄带 。 旁支曰觉罗 , 系红带 。 革字者 , 系紫带 。
而关于具体的管理内容方面 , 清朝同明朝一样 , 宗人府都负责管理皇帝亲族 。 只不过与明朝不同的是 , 清朝的皇帝亲族划分更为细致 。 在清朝 , 皇族主要分为两大块 , 一块是显祖景皇帝塔克世(努尔哈赤之父)的直系后代 , 我们称之为“宗室” , 也就是本支皇族;而另一块则是塔克世兄弟的后代 , 我们称之为“觉罗” , 即旁支皇族 。 以时修辑玉牒 , 奠昭穆 , 序爵禄 , 丽派别 , 申教诫 , 议赏罚 , 承陵庙祀事
而本文开篇所提到的“黄带子”就是宗室的象征 , 又可称之为金黄带 。 与之对应的觉罗则为红带 , 也可称为“红带子” 。 作为最高长官的宗令 , 其主要职责为“修辑玉牒 , 奠昭穆 , 序爵禄 , 丽派别 , 申教诫 , 议赏罚 , 承陵庙祀事” 。 所谓的玉牒就是我们俗称的族谱 , 清代的玉牒每十年就会更新一次 , 当然如果有突发性的事件发生 , 玉牒纪录就得随时更新 。
清宫剧中经常提到的宗人府 , 权力到底有多大?玉牒又为何物?// //
清朝玉牒(觉罗为红册 , 宗室为黄册)
而玉牒中到底要记录什么事情 , 史料也做了明确的记载 。 在清朝 , 宗室封爵主要有十二等 , 从亲王开始到奉恩将军为止 , 而且这些爵位都是可以通过承袭的方式在后代传承 , 当然具体的传承方式又以嫡长为主 , 庶幼为次 。 而且除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外 , 一般爵位每传一代等级都会随之降低一级 。 至于俸禄待遇方面 , 受与皇帝血缘关系亲疏等因素影响 , 又会有着诸多不同 , 如果与皇帝关系好 , 即使在爵位等级上较低 , 但依旧可以受到非凡的待遇 。
朋友们看着是不是感觉非常头大 , 确实 , 以上诸多内容实施起来非常复杂 , 所以需要一个十分精通并且专业的团队来具体操作 。 于是 , 宗人府就这样成立了 , 而且以上内容只是管理职责“序爵禄”当中的冰山一角 。 而所谓的“申教诫 , 议赏罚” , 就是说但凡皇族中人不论是宗室还是觉罗成员 , 宗人府都有权进行劝诫引导 , 甚至是进行奖赏和处罚 。 这也是为什么皇帝要将此重任要交给超品的宗亲来管理的原因 , 为了更有权威和说服力 , 而作为最高长官的宗令 , 更是皇帝至亲至近之人方可担当 。
清宫剧中经常提到的宗人府 , 权力到底有多大?玉牒又为何物?// //
?宗人府颁恩碑史海君说:
虽然清朝顺治皇帝在入关之后开始逐渐用明朝的一些制度来巩固自身的统治 , 但满洲八旗的子弟依旧享受十分优厚的待遇 , 他们自打出生起 , 人生就如同被安排好了一般 , 各种福利补贴 , 不需要参加科举就可以得到官职 。 也正是因此 , 导致当时的旗人多骄纵蛮横之人 , 普通旗人尚且如此 , 何论皇室宗亲 。
无规矩不成方圆 , 为了更好地管理皇族宗亲 , 宗人府应运而生 。 虽然按照《八旗通志》以及玉牒当中的记载 , 宗人府在大体上还是偏袒皇族 , 很少有惩罚措施与宗亲所犯罪过相对等的时候 。 这个很好理解 , 毕竟是封建社会当中的产物 , 一切还是以皇族正常运转为宗旨 。 但不得不承认 , 与明朝名存实亡的宗人府相比 , 清代宗人府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具有很大震慑力的 。
参考资料:
《八旗通志》
《清世祖实录》、《清高宗实录》
孟森《清史讲义》
张廷玉《明史.卷七十二.志四十八》
赵尔巽《清史稿.世祖本纪》、《清史稿.高宗本纪》、《清史稿.卷一百一十四.志八十九》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 , 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 , 违者必究 。
- 慈禧身边传奇御前女官:用英文演清宫戏
- 《三国志》里经常出现的武将单挑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庆余年》的幕后真凶是二皇子,剧中埋下的5个伏笔早已说明一切
- 在银屏上,经常会看到女间谍受刑时的恐怖场面,这些都是真实的吗
- 探访《水浒传》发源地山东梁山县,揭秘影视剧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 清宫妃子得皇上S宠后,为啥第二天,要那样走路
- 故乡的小河 记唐诗中经常出现的故乡的小河---五度河 毛海根
- 《梦回》 比起剧中角色,真实历史人物更圈粉
- 薛绍墓被发现:影视剧中他与太平公主的故事
- 还在看清宫剧?这盘到金沙来感受真实的清朝后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