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重大发现,这个遗址驳斥了中国人种“外来说”

蓝田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 包括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处遗址 。 公王岭遗址位于蓝田县九间房乡公王村南500米灞河南岸四级台地上 , 面积约3万平方米 。 陈家窝遗址位于蓝田县洩湖镇陈家窝子村南100米灞河北岸四级台地上 。 1963年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在蓝田进行新生代地址调查时 , 在陈家窝子村附近厚约30米的红色土层接近底部的位置 , 发现了一具直立人下颌骨化石和10余枚牙齿 。 1964年 , 又在公王岭发现一具基本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 , 被命名为“蓝田猿人” 。 1965年和1966年又对公王岭进行补充发掘 , 出土了一批动物化石等重要资料 。

蓝田猿人的化石材料主要包括发现于公王岭的头盖骨、鼻骨、右上颌骨化石和三枚臼齿化石以及发现于陈家窝的下颌骨化石 。 公王岭猿人化石为一个30岁左右的女性头盖骨 , 头骨呈现许多明显的原始状态 。 眉嵴硕大粗壮 , 在眼眶上方几乎形成一条直的横嵴 , 两侧端明显向外侧延展 。 眉嵴与额鳞之间的部位明显缩窄 , 额骨非常低平 , 头骨骨壁极厚 , 脑容量为778毫升 , 较北京猿人更为原始 , 其地质时代属凿更新世晚期 , 是目前亚洲北部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化石 , 陈家窝出土的直立人下颌骨化石 , 总体形态与北京猿人接近 , 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 。 据最新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对比结果 , 公王岭人和陈家窝人的年代分别距今115万年和65万年这一数据目前普遍被学术界所接受 。


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重大发现,这个遗址驳斥了中国人种“外来说”

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重大发现 , 这个遗址驳斥了中国人种“外来说”// //

在蓝田灞河北岸与公王岭猿人同层出土的石器主要为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石球和石片、石核等 。 加工方法为简单的锤击法 , 石片一般未经第二步加工即付诸使用 。

与公王岭蓝田猿人共生的动物群化石共计42种 , 其中包括啮齿类14种、兔形类3种、食肉类9种、奇蹄类6种、偶蹄类7种以及食虫类、灵长类和长鼻类各1种.这些动物中的许多属种 , 如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巨貘、中国貘、中国抓兽、毛冠鹿、秦岭苏门羚等都是中国南方及亚洲南部更新世动物群的主要成分 , 这说明啊蓝田猿人生活时期 , 中国北方的气候比时期现代陕西南部和北京猿人时期华北的气候要温暖 。

陈家窝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 , 共有14种动物 , 其中的大部分是森林性动物 , 如北豺、虎、象、李氏野猪、獾等 。 葛氏斑鹿、大脚鹿因其角部粗大 , 不大可能生活在密林中 , 而是适宜在开阔的草原中生活 。 兔类是生活在草原或丛林中的动物 。 丁氏鼢鼠、方氏鼢鼠是栖息于草原和旷野上的小动物 , 有时也在林间的空地上生活 。 由此可知 , 当时蓝田陈家窝地区是以森林为主的森林草原环境 。


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重大发现,这个遗址驳斥了中国人种“外来说”

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重大发现 , 这个遗址驳斥了中国人种“外来说”// //

蓝田猿人是中国早期的人类 , 这个遗址的发现毫无疑问地证明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 对那些中国人种“外来说”的错误论断给予了驳斥 , 也实实在在地印证了“劳动创造了人”伟大论断 , 它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意义十分重大 , 是二十世纪我国百项重大发现之一 , 也是陕西省上世纪六十年的重要发现 。

1979年 , 在公王岭建立了蓝田猿人遗址保管所 , 并组成蓝田猿人遗址陈列和蓝田猿人化石出土地点纪念亭 。 2001年完成了遗址的剖面保护大厅工程 , 保护面积945平方米 。

一九八二年二月 , 蓝田猿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一九九二年 ,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蓝田猿人遗址的保护范围 。 其重点保护区为东至黄土剖面顶端外延3米处 , 西至断崖边缘 , 南至遗址区南围墙 , 北至遗址区北围墙 , 总面积1299平方米 。 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同于重点保护区 。

蓝田猿人遗址目前已经建成了博物馆 , 展示着发掘出土的化石、石器和动物化石 , 是一处见证中国人发展历程的遗址博物馆 。


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重大发现,这个遗址驳斥了中国人种“外来说”

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重大发现 , 这个遗址驳斥了中国人种“外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