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近些年来 , 《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风靡一时 , 再度唤起了人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

值得温州人骄傲的是 , 近百年来 , 温州在词、曲、诗领域有三位取得突出成就的著名学者:夏承焘、王季思、苏渊雷 。

特别是夏承焘先生 , 被称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 20世纪以前 , 词学界对词人生平并不重视 。 夏承焘先生开创词人谱牒之学 , 一生治词授业 , 在诗词领域建树颇多 , 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词学宗师 。 他的《天风阁学词日记》 , 被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施蛰存称为“半部当代词史” 。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

夏承焘先生

夏承焘先生还是著名作家、散文家琦君的恩师 , 对她的人生和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 他教给琦君读书背诗的方法 , 至今值得借鉴:

“夏师说 , 书要‘乐读’ , 不要‘苦读’ , 要去除‘得失之心’的障碍 , 随意浏览 , 贵在领悟 , 不必强记 。 古诗词也不要死记硬背 , 一心纯在欣赏 。 书读到会心之处 , 书中人会伸手与你相握 。 ”

出生在谢池巷的一代词宗

在热闹的五马街边上 , 闹中取静的登选坊66号 , 有一座木结构晚清四合院 , 这里便是夏承焘先生的旧居 。

夏承焘(1900—1986) , 字瞿禅 , 晚号瞿髯 , 浙江温州人 , 出生于城区谢池巷一个普通布商家庭 。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

夏承焘童年时读过私塾 , 塾师是黄筱泉先生 。 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郑振铎(1898-1958)也同在这个塾馆里就读 。 夏承焘先生写过一阕《减字木兰花·有怀西谛学兄》 , 回忆七八岁时一同就学情景:“峥嵘头角 , 犹记儿时初放学 。 池草飞霞 , 梦路还应绕永嘉” 。 郑振铎字西谛 。

1914年 , 夏承焘报考了由晚清大儒孙诒让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 。 据说当年学校拟录取40人 , 却有2000余人报考 , 夏承焘最后以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

温州师范学校时期是夏承焘一生唯一的求学经历 。 夏承焘在求学时 , 就萌发了钻研词学的兴趣 。 他曾写过一阕《如梦令》 , 一句“鹦鹉 , 鹦鹉 , 知否梦中言语” , 受到国文老师张棡的赞许 , 在句旁加了密密的朱圈 , 给了他极大的鼓励 , 夏承焘后来回忆:“予学字学词,皆张师(张棡)启之” 。

1921年 , 夏承焘与梅冷生、郑姜门等好友到瓯海道道尹公署拜谒林铁尊先生 , 从此跟他学词 。 夏承焘二十来岁就参加了“瓯社” , 还和梅冷生、陈仲陶等发起组织了文学团体“慎社” , 出版了创作集 , 被誉为“东瓯七子”之一 。 这都为他一生研治词学奠定了基础 。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

夏承焘先生

从温州师范学校毕业后 , 夏承焘先后在一些周边学校中小学任教 , 并在国内其他地方任职 。

夏承焘先生词学研究的最大成就在于开创词人谱牒之学 。 20世纪以前 , 词学界对词人生平并不重视 。 30岁前后 , 夏先生专心致力于词人研究 , 他完成的《唐宋词人年谱》十种十二家 , 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 , 被赞“十种并行 , 可代一部词史”、“空前之作”、“今日研究词学 , 此必为重要参考书之一 。 ”

1930年秋 , 夏承焘被杭州之江大学校长李培恩聘为国学系讲师 , 以中等师范学历被聘为大学讲师 , 除了钱穆、梁漱溟等人外 ,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还不多见 , 可见夏承焘在诗词和国学领域造诣之深 。

之江大学当时规模并不大 , 在校生只有五六百人 , 实行的却是导师制 , 师资力量雄厚 , 马叙伦、林汉达、孙贵定、郁达夫、陈植等人也都曾执教于这所大学 。

之江大学是夏承焘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起点 , 其后 , 他又相继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担任教授 , 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耕耘了近半个世纪 。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

▲1947年西泠印社四十周年雅集 。 左起:夏承焘、方介堪、马一浮、马公愚、吴振平

解放以后 , 夏承焘曾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 在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担任主任兼研究员 。

1986年5月11日 , 夏承焘在北京病逝 , 享年86岁 。

做学问全靠下苦功

夏承焘曾说:“我没有什么胜人一筹的天赋 , 我很笨 , ‘笨’字从本 , ‘笨’是我做学问的根本 。 一个人怕的是不肯下苦功 , 虚度年华 。 ”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

夏承焘故居

1925年6月 , 夏承焘回到温州 , 当时孙诒让先生的“玉海楼”和黄绍箕先生的“蔘绥阁”的藏书都集中珍藏于温州图书馆 。 夏承焘为了方便读书 , 甚至将家也搬到图书馆附近 , 每天都借阅书籍研读 , 以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

1927年 , 夏承焘受聘于严州第九中学出任国文教师 。 严州是旧称 , 位于浙江省西部 , 属钱塘江流域 , 与杭州、金华、衢州接壤 , 大致范围在现在的桐庐、淳安及建德一带 。

第九中学的前身是严州府书院 , 夏承焘任教不久就发现了学校的藏书楼 , 里面藏有许多古书 。 夏承焘如同探到宝藏一般 , 课余时间全部用于读书 , 唐宋词人行迹的笔记、小说以及一些地方志 , 几乎都被夏承焘涉猎 , 并录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 为其一生致力于学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他的治学就是从这里起步 , 而夏承焘先生的成名作《白石歌曲旁谱辨》以及奠定其词学泰斗地位的《唐宋词人年谱》 , 也都是在这期间完成的 。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

夏老治学 , 首在爱憎分明 。 他的词作 , 热情歌颂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 , 同时也毫不留情鞭笞了丧失民族气节的无耻之辈 。 1940年 , 他的一个旧日朋友投靠汪精卫 , 曾给他来信说:希你赶快来 , 汪先生知道你 。 夏老当即寄去决绝词 , 其中二句是:待东窗换了颓阳 , 才许袖罗重把 。 从此绝不许他再开此口 。

夏承焘先生对故乡非常热爱 。 温州学者徐顺平 , 曾任职温州医科大学 , 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温州诗词学会副会长 。 他回忆 , 上世纪60年代在大学任教3年后再到杭州大学古代文学教研室、语言文学研究室学习 , 夏先生当时正任研究室主任 。 每当他赴温州度假时 , 先生总是嘱托看望乡友 , 探访乡情 。 夏承焘先生非常关心故乡历史文化的研究继承 , 鼓励徐顺平好好研究 。

夏承焘先生热爱故乡山水风光 , 他曾说江心孤屿在于“媚” , 雁荡龙湫在于“奇” 。 1964年7月 , 送徐顺平回温州时 , 夏承焘先生亲笔书赠一首诗 , 深沉地表达了他思乡怀归之情:

金荃兰畹各声雌 , 谁为吟坛建鼓旗 。

约子龙湫雷壑顶 , 他年归读稼轩词 。

与琦君的师生缘:梦路应同绕永嘉

琦君 , 原名潘希珍 , 瓯海瞿溪人 , 生于1917年 , 一生作品丰富 , 被认为是一位与冰心齐名的一流散文家 , 小说《橘子红了》曾被改编为电视剧 , 引起热烈反响 。

琦君是夏承焘先生最得意的高足之一 。 夏承焘早年在瞿溪执教时 , 与琦君的父亲是朋友 。 他曾在诗中提及:“我年十九客瞿溪 , 正是希真学语时 。 ”其实 , 琦君本名潘希珍 , 夏承焘却常以“希真”称之 , 寓意“希望真实” 。

琦君自小由伯父潘鉴宗领养 。 在琦君的作品里凡是提到的“爸爸”和“妈妈” , 指的就是伯父和伯母 。 潘鉴宗在民国早期是个显赫的人物 , 21岁中秀才 , 24岁考入河北保定北洋陆军学堂 , 辛亥革命时在杭州参与积极筹建旅杭温州同乡会 , 在温州同杨雨农、刘景晨、黄溯初、吴璧华等一起创办了电灯公司、瓯海医院(今附一医) , 38岁出任浙江第一师师长 , 43岁解甲还乡 。

琦君在《三更有梦书当枕》一文中 , 亲切回忆当年在之江大学受夏先生耳提面命的教诲后写道:“如今恩师身在大陆……不知他面对今日大陆河山 , 清镜中更是怎样一副白发衰颜呢?”抒发了对夏老的无限思念之情 。 所填《虞美人》一阕:

锦书万里凭谁寄 , 过尽飞鸿矣 。 柔肠已断泪难收 , 总为相思不上最高楼 。 梦中应识归来路 , 梦也了无据 。 十年往事已模糊 , 转悔今朝分薄不如无 。

夏承焘先生读后甚为动容 , 填《减字木兰花·寄怀潘希真(琦君)台湾》词云:

因风寄语 , 舌底翻澜偏羡汝 。 往事如烟 , 湖水湖船四十年 。 吟筑南北 , 头白京门来卜宅 。 池草飞霞 , 梦路应同绕永嘉 。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

▲1951年琦君婚礼前便装照

中学毕业后 , 琦君进入之江大学 , 成为夏承焘的学生 。

在大学期间 , 夏承焘先生留给她印象极深:一袭青衫 , 潇潇洒洒 , 笑容满面 , 一口字正腔圆的永嘉官话 。 老师还在课余期间带学生们徜徉于山水之间 , 在湖光山色中边走边吟诗 。 所以琦君说:“幽默轻松 , 平易近人 , 谦冲慈和是夏师授课的特色 。 ”

琦君一直记得老师交给她的读书方法:书要“乐读” , 不要“苦读” , 要去除“得失之心”的障碍 , 随意浏览 , 贵在领悟 , 不必强记 。 古诗词也不要死记硬背 , 一心纯在欣赏 。 书读到会心之处 , 书中人会伸手与你相握 。 琦君说 , “得夏师‘乐读’的启示 , 培养了读书的兴趣 , 也增加了写作的信心 。 ”在写作上 , 她也获得夏承焘先生具体的指点 , 指出作品贵在“写出流露的真性情” 。

抗战期间 , 浙大内迁龙泉 , 夏承焘先生在温州避难 。 当时叶云帆主持永嘉县立中学(今温州二中)校务 , 意欲请夏承焘先生屈就教职 , 但因他是词名远播的教授 , 不敢贸然启口 。 不料夏承焘先生从友人处得知后 , 主动向叶云帆表示愿受教职 。 这段时间 , 琦君也在家乡 , 师生两人同时执教于永嘉县立中学 。 抗战胜利 , 29岁的琦君还在之江大学担任了夏承焘的助教 。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

▲琦君致永嘉县立中学(今温州二中)校庆办的信

琦君去台湾后 , 40年间师生之间仍有作品、函札辗转互赠 。 琦君说 , 他的片纸只字 , 我无不一一珍藏 , 时时捧读 。 每到一处 , 必恭敬地捧出 , 将诗词悬诸壁间 , 每于愁怀难遣之时 , 便以夏师微带感伤的乡音 , 低吟咏诵 , 感念恩师 。 他的来信 , “每一句话都像名山古刹中的木鱼清磬之音 , 时时敲击心头 , 助我领悟人生至理 。 ”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编辑/版式:周弧

大家都在看

?

?

?

? 提前两个月完工!龙丽温文泰高速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觉得内容不错

点个“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这位温州人被誉为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

Cyclopedia for 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