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和苏轼我们都很熟悉 , 北宋的一对冤家 。 虽然二人在政见上不合 , 但二人经常一起喝酒聊天 , 吟诗作对 。

说政见不合 , 其实也不算 , 苏轼并不反对变法 , 他只是不赞成王安石的激进变法 , 一刀切的变法 。 所以 , 苏轼多次向王安石说 , 他的搞法是错误的 , 不能那么激进 。 但王安石我们知道 , 是个拗相公 , 也就是我们说的很顽固 , 一旦决定的事情 , 无人能改 。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 , 出了一上联 , 结果成千古绝对 , 至今无人能对// //

王安石自神宗朝推动变法以来 , 苏轼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王安石的批评 。 苏轼参加制举 , 在制策中全面提出了自己对朝政的看法 , 众考官都欣赏东坡的“文义灿然” , 将其列为高第 。 而王安石以知制诰的身份却斥责苏轼之文为“全类战国文章” 。

熙宁二年 , 苏轼上疏论贡举之法不当轻改 , 神宗非常欣赏其主张 , 当天接见后想让苏轼修中书条例 。 而王安石则竭力阻拦 , 并力荐吕惠卿担当此任 。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 , 出了一上联 , 结果成千古绝对 , 至今无人能对// //

总之 , 二人经常交锋 , 不过即便是苏轼在怎么说 , 他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 , 还是执行下去了 。 谁叫王安石是宰相呢?

当然 , 这丝毫不影响二人之间的诗文之交 。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 , 出了一上联 , 结果成千古绝对 , 至今无人能对// //

在才华上 , 二人也可以说不相上下 , 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 , 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 相比而言 , 苏东坡有些恃才傲物 , 有些时候不把身为宰相的王安石放在眼里 。

据说有一次 , 苏轼去相府找王安石 , 当时王安石正在午睡 。 苏轼就去书房相候 , 忽见案上有纸 , 上有诗半首 。 苏轼读后笑道:“这个死老头 , 江郎才尽 , 如何这两句诗却是胡说八道 。 ”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 , 出了一上联 , 结果成千古绝对 , 至今无人能对// //

原来那两句诗题的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

苏轼读完后说 , 菊花哪里有满地的 , 于是他顺手续诗两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 , 出了一上联 , 结果成千古绝对 , 至今无人能对// //

在临行的时候 , 王安石亲自来送他的这位好友 , 半路上王安石突然想教训教训苏轼 , 于是出一上联让苏轼对 。

上联是:七里山塘 , 行到半塘三里半 。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 , 出了一上联 , 结果成千古绝对 , 至今无人能对// //

苏轼在黄州待了很久了 , 第二年的重阳节的时候 , 一连刮了几天大风 。 那天风定 , 苏东坡至后园赏菊 , 大吃一惊 , 原来此地菊花与北方不同 , 花瓣落了一地 , 枝上一朵也没有 。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 , 出了一上联 , 结果成千古绝对 , 至今无人能对// //

这时 , 苏轼终于知道自己的不足 , 还是自己见识不足啊 。 当时还自以为是改乱改王安石的诗 。

后来苏轼回京 , 还是没对出当年王安石给他留的一个下联 , 而那个下联至今也没有人对出来 。 据说后来明朝有一个人游九溪蛮洞的时候 , 突然半路上忽然想出了下联 , 那联是:九溪蛮洞 , 经过中洞五溪中 。

不过我并不看好这个下联 , 为什么呢?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 , 出了一上联 , 结果成千古绝对 , 至今无人能对// //

平仄没对准 。 这个“中洞” 不是一个地方专有名词 , 而‘半塘’ 是真地名 。 其次 , 这个“中洞五溪中”有问题 。 上联的“七里”的一半刚好是三里半 。 而下联的“九溪”的一半却在第五条溪那里 , 而不是四溪半 , 这就对不上了 , 尽管第五条溪在中间 。 但是下联不是以里数来计算 , 而是以“溪数”来计算的 。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 , 出了一上联 , 结果成千古绝对 , 至今无人能对// //

再者说上联说“行到” , 下联说“经过” , 是合掌了 。 整条下联就是山寨跟风之作 。 所以我认为它没对好 , 其他的对联都是平仄没对好 。

因此 , 这个上联至今都没有下联 , 也就是千古绝对 , 虽然“九溪蛮洞 , 经过中洞五溪中”是目前看到最好的下联 , 但依然无法做到一致 。

那么 , 你对得出下联来吗?

朋友 ,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