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人物:虞世南,感谢转发


五绝人物:虞世南,感谢转发

五绝人物:虞世南 , 感谢转发// //

一位学士 , 见证三朝兴亡 , 看尽花落云舒 。 他走过每一座都城 , 亲历每一段时空 , 都留下了韵致深厚的传说 。 他的面容看似瘦懦 , 似不胜衣 , 但性情刚烈 , 每论必及先王得失 , 必存规诫助益 , 凭藉刀笔之才、博闻之识跻身初唐功臣 , 被太宗赞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 他曾得三朝君王的眷顾——陈文帝的庇佑、隋炀帝的累征、唐太宗的恩遇 。 木秀于林 , 这无限尊崇风光的人生 , 却是风口浪尖的险途 。 或许有人欣羡 , 有人怀妒 , 但这位学士总是怀着清淡玄远的心态 , 不为所动 , 并写下史上第一首咏蝉诗:“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他就是虞世南 , 名入十八学士榜 , 位列凌烟廿四公 。

谨孝攻学 少年成名

虞世南出生的时候 , 正是陈霸先代梁立陈的第二年 。 两年后 , 陈文帝陈蒨即位 , 继承叔父遗志 , 一扫江南脂粉烟雨的浮华 , 先后平定各州郡之乱 , 再现南朝的清平安定 。 他的家族世代为官 , 祖父虞检、父亲虞荔、叔父虞寄皆是南朝德高望重的大臣 , 兄长虞世基更是名重一时的才子 。 因叔父膝下无子 , 虞世南很小就过继给他抚育 。

虞世南的心性恰如这初立的陈国 , 于山川灵秀的风物之内 , 蕴藏着金戈铁马的喧嚷 。 在他三岁时 , 史官便记下他不同寻常的一笔 。 天嘉年间 , 虞荔去世 , 年幼的世南便具纯孝之心 , 哀毁殆不胜丧 。 继而 , 虞寄在闽越一带被捕 , 归期无定 , 世南虽已除去丧服 , 依然布衣蔬食 , 等待继父还家 。 直到天嘉五年 , 陈朝军队大败岭南的割据势力 , 虞寄北归 , 世南方才脱布衣 , 食肉肴 。 少年时 , 他还与世基一同拜顾野王门下 , 十年如一日 , 勤学不倦 , 常常十多天无暇盥洗 。 他学习作文 , 师法“天上石麒麟”徐陵 , 尽得辞章精髓;学习书法 , 拜王羲之的七世孙智勇和尚为师 , 亦取翰墨真经 。 垂髫稚子 , 便能谨守礼法、研习诗书至此 , 无怪陈文帝哀怜虞家二子失怙 , 常常派遣使者到家中扶助、保护他们 。


五绝人物:虞世南,感谢转发

五绝人物:虞世南 , 感谢转发// //

《虞世南行书摹兰亭序卷》 , 唐 , 虞世南摹 , 白麻纸 , 行书 , 纵24.8cm , 横57.7cm 。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虞世南在皇室的庇佑下平安成长 , 与兄长文名渐起 。 而且 , 二人都是一般的沉静寡言 , 不露喜愠 , 恰是江南人心目中清秀才子的模样 。 此时 , 一曲《玉树后庭花》的亡国之调传唱朝野 , 南陈的国势随之迅速衰败 。 后主陈叔宝 , 守不住祖先曝霜露、斩荆棘打下的临江沃野 , 任国土横遭兵燹 , 只顾在声色犬马中一晌贪欢 。 隋朝五十一万大军 , 舳舻千里 , 旌旗蔽空 , 挥兵南下 , 便以摧枯拉朽之势统一江南 , 夜夜笙歌的南陈就这样迷失在后主的魂梦中 。

陈亡 , 富庶一方的江南再遭涂炭 , 虞世南一家怀着亡国之痛 , 被迫北迁入京 , 开始客居他乡的生活

不与世同 安贫乐道

隋朝的都城大兴 , 亦即后来的大唐长安 , 虽是西北古都 , 虞氏兄弟的声名早已遍传京师 , 时人将他们比作西晋二陆 , 即陆机、陆云二兄弟 。 初入隋都的兄弟文齐福不齐 , 世基入朝作了小官 , 仍然家贫无产业 , 常怏怏不平 , 作诗歌抒愤 。 晋王杨广听闻二人之名 , 欲下诏书征召 , 世南却以母亲年迈为由 , 坚决辞谢 , 杨广为得人才 , 甚至命使者追贤 。 而虞世基却暗生依附之意 , 欲扭转清贫无依的生活 。

杨广登基后 , 虞世基愈发贵盛 , 成为“选曹七贵”之一 , 专典机密 , 专擅朝政 。 此时的虞世基一改学士清简之风 , 妻儿起居用度皆与王室相似 , 而虞世南与他们同处一个屋檐下 , 依然坚守勤俭淡泊的生活 , 不为世俗名利所动 。 虞世基一家的显赫富贵并没有影响到兄弟间的孝悌之义 , 世南虽不苟同其兄依附暴君、炫示荣华的作派 , 却依然维系着亲密无间的兄弟情感 。

值江都兵变 , 宇文化及弑君作乱 , 虞世基作为朝中显贵 , 也免不了为杨广陪葬的悲剧下场 。 一向清高自许的虞世南 , 不惜放下身段在反贼面前号泣求告 , 为兄请命 。 兄弟俩在隋朝生活了将近三十年 , 虞世南也是年近六十的老人 , 人事代谢与富贵贫穷在他眼里早已成镜花水月 , 这份血浓于水的情分才是他最看重的珍宝 。

尽管虞世基在朝中卖官鬻爵 , 欺上瞒下 , 国人多有讥讽 , 但世南不急个人生死的义举 , 却让世人看到了虞家人的另一面 。 虞氏一族虽然血脉凋零 , 却因有了国士虞世南 , 保全了千百年的尊严和骨气 。

有犯无隐 刚勇直谏

在成为秦王李世民府内参军之前 , 虞世南也有与其他功臣类似的经历 。 他先随宇文化及赴聊城 , 武德二年遭窦建德讨伐 , 被其抓获 。 武德四年 , 秦王灭窦建德 , 终遇高风亮节的虞世南 。

不久 , 秦王获封“天策上将” , 授世南为弘文馆学士 , 与房玄龄共掌昭告文书 。 秦王曾下令书写《列女传》装饰屏风 , 当时缺正本参考 , 虞世南却挥翰默写而成 , 不失一字 , 其博闻强识竟精准至此 。 他虽是黄发高龄 , 其才识却如美酒一般愈久愈醇 , 得遇明君 , 方真正散发馨香 。

秦王的身份转变为太宗皇帝 , 他对虞世南更是愈发礼重 。 他常向世南讨教前朝旧事 , 世南怀着师长般的拳拳慈爱 , 向太宗细细道来 。 若太宗有言语之失 , 他便毫无保留地指正规劝 , 其至真至诚可见一斑 。

贞观八年 , 国中出现“天变” , 陇右出现山崩和大蛇 , 山东与江淮多次遭受洪灾 。 太宗求问于世南 。 他以晋代以来的历次天象为例 , 提出“妖不胜德 , 唯修德可以销变”之观 , 婉劝太宗遵循道德义理 , 通过修德立身消除天灾 。 太宗以为然 , 遂遣使者赈济饥民 , 审理狱讼 , 国中灾情状况减轻 , 天下冤案更是少有 。

后来 , 天现彗星 , 百余日才灭 。 太宗问于群臣 , 虞世南借齐景公与晏婴就彗星出现一事的问答谆谆告诫 。 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 如果不修养德行 , 即使捕获麟凤瑞兽 , 亦是徒劳;如果政事清明无阙 , 即使灾星现世 , 对国家也无任何影响 。 他又向太宗表达由衷的期许:“愿陛下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伐 , 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 。 慎终如始 , 才是守国之根本 。 ”太宗肃然起敬 , 凛然拜谢贤哲 , 自言弱冠举义 , 年二十四平天下 , 未三十而登大宝;纵有薛举之骁雄 , 宋金刚之鹫猛 , 王、窦踞洛阳、河北 , 都被收擒 。 想来自远古以来 , 拨乱反正之明君 , 莫过于此 , 故而太宗心中颇有自矜之意 , 以轻天下之士 。 今日虞君一席言 , 如警钟棒喝 , 令太宗猛然醒悟 , 避免重蹈秦皇、隋炀骄逸失政之旧事 。

九年 , 太上皇李渊驾崩 , 太宗悲痛至极 , 下诏拟汉长陵旧例 , 以山建陵 , 形制务必隆厚庄严 。 这项期限紧促、徭事繁重的工事 , 对大唐来说并不是一件幸事 。 虞世南得知 , 便上书谏言 , 说此举乃是为亲所累 , 非真孝也 。 史书将他的这篇奏疏原本著录 , 近千言的文字借古论今 , 尽显一个老臣的忠君护国之心 。 书奏未准 , 世南复上疏 , 与众公卿奏请遵先皇遗诏 , 节葬节用 , 终于说服太宗减省开支用度 。

太宗好游猎 , 他逆鳞劝阻;太宗尝作宫体诗 , 请他唱和 , 他更是违命不从 。 如此种种 , 不一而足 。 这些出于本心的言行 , 都是贞观时期的金玉良言 , 为初唐治世起了莫大作用 。 这种无私的智慧让太宗大为感动 , 他曾对侍臣说:“我和虞世南谈古论今 , 他恳切诚挚的态度让我很受裨益 , 如果群臣都像他这样 , 天下之事哪里还需烦忧?”

贞观十二年 , 虞世南在唐京城长安与世长辞 , 享年八十一岁 , 平静地走完他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人生旅程 。 太宗闻讯 , 为他举哀悲哭 , 并教导皇子:“虞世南对君忠心一体 , 拾遗补缺 , 无日暂忘 。 如今他去世了 , 朝廷上下 , 再无这样的名臣!”

几年后 , 太宗追念英灵 , 曾于梦里相遇虞世南 。 他依然进谏直言 , 神态举止一如生时 。 古来忠臣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而虞世南生前身后 , 皆不忘忧国思君 , 以至魂梦相会 , 继续他献言辅君的使命 。


五绝人物:虞世南,感谢转发

五绝人物:虞世南 , 感谢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