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丢掉,难怪其它城市都不服郑州,你觉得呢?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丢掉 , 难怪其它城市都不服郑州 , 你觉得呢?

最近 , 朋友闹了个大笑话 , 想来郑州看看少林寺、二七塔等景点 , 就自己坐车过来了 , 见到我的第一面 , 就问 , 你们郑州有个地铁名是不是读错了啊 。

弄得我一头雾水 , 他说 , 在乘坐地铁5号线的时候 , 自己查地图是到祭(ji)城下 , 就一直念叨着 , 结果在语音播报祭(zha)城的时候 , 他没下车 , 坐过站了 。


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丢掉,难怪其它城市都不服郑州,你觉得呢?

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丢掉 , 难怪其它城市都不服郑州 , 你觉得呢?// //

还直问我 , 明明是祭祀的祭 , 怎么读zha呢 , 并且百度百科上也没说它是个多音字啊 , 搞得我朋友一脸懵 。 其实 , 很多外地朋友第一次来郑州的时候 , 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 只是 , 为什么要读错呢?

祭(zha)城 , 只在郑州使用 , 并且只有在这两个字在一起的时候 , 才会读zha , 它是作为一个地名而存在的 。 而至于为什么读zha , 则要追溯到三千年之前了 。

根据《祭城镇志》记载 , 祭城在3000年前是商代、周代诸侯国祭国的国都 , 有一位负责祭祀的官员 ,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被封赏到了今天郑州的祭城镇一带 , 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土 , 因为负责祭祀 , 所以也就顺其自然地将这片土地命名为祭(ji)国 。


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丢掉,难怪其它城市都不服郑州,你觉得呢?

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丢掉 , 难怪其它城市都不服郑州 , 你觉得呢?// //

而后 , 到了西周 , 周成王的叔叔周公因平乱有功 , 其第五子修建祭(ji)伯城 。 再后来 , 郑国军队攻城 , 祭(ji)伯城亡 , 而祭(ji)伯城一带的居民为了纪念祭(ji)伯城 , 便集体将姓氏改为祭(ji) , 不过 , 由于祭又有祭祀的意思 , 寓意不是很好 , 便商量着改读zhai 。 所以祭这个字在表示姓的时候 , 读zhai 。

到了春秋时期 , 祭(ji)伯城也改名为祭(zhai)伯城 , 并且沿用了很长时间 。 直到南北朝时期 , 由于黄河流域战乱不断 , 所以祭(zhai)伯城的居民纷纷迁往其它地方 , 虽然有文字表示祭(zhai)伯城 , 但是 , 由于口音、理解等方面的差异 , 所以 , zhai逐渐演变成了zha 。

只有在表示地名并且在郑州地区 , 祭才读作zha , 在其它地方依旧读作ji 。 不过 , zha城路之所以能够保留至今 , 中间也是有一段渊源的 。 因为 , 像上述所说的 , 把外地人搞懵的情况其实在之前常有发生 , 并且 , 这个字可以说读错了将近三千年了 , 为什么不改过来呢?


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丢掉,难怪其它城市都不服郑州,你觉得呢?

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丢掉 , 难怪其它城市都不服郑州 , 你觉得呢?// //

其实 , 早在之前 , 相关部门就想把与祭有关的地方改名 , 比如将祭城路改为平安大道 , 但是却引起了部分祭城居民的强烈不满 , 他们认为改名之后便不能反映地域文化以及历史了 。

最终 , 还是改为了平安大道 , 祭(zha)城路也成了只在郑州的一种读法 , 其实 , 这一传统名字的保留 , 对于郑州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 如果祭以及读ji , 引不起争议的情况下 , 人们不会主动去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 更别说将这些文化传承起来了 。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 , 郑州将很多地方原有的名字都保留了下来 , 虽然听起来很土气 , 但它确确实实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历史 。 多出去走一走 , 透过地名 , 你就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习俗、历史等等 。


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丢掉,难怪其它城市都不服郑州,你觉得呢?

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丢掉 , 难怪其它城市都不服郑州 , 你觉得呢?// //

再说了 , 北京的大栅栏能读大(shi)栏 , 郑州的祭城为什么就不能读(zha)城呢?入乡随俗也是一种文化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