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今作历代烧造瓷器使用的瓷土分析 , 查阅了很多资料及实物分析 , 编辑给爱好收藏陶瓷的朋友们共同学习参考 , 旨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第一章:

麻仓土

自从元、明景德镇制瓷原料 , 是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高岭土 , 故名 。 瓷石——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 。 是含石英、绢云母为主体的岩状矿物 。 颜色白中微带黄色、绿色、灰色或浅红色 , 我国很早就用来制造瓷器 。

麻仓土 即“高岭土” 。 是高岭山的粘土开采前 , 景德镇陶工在麻仓(今景德镇市郊)地方发现的一种粘土 , 为元代早期到明代嘉靖、万历之际用于制造瓷器的原料 。 万历初麻仓老土开始枯竭 , 后才开采高岭山的粘土(即高岭土)以代取之!

高岭土

景德镇高岭土 , 是粘土中的一种 , 它在瓷坯中所占的份量最大 , 约为45%-60% 。 高岭土 , 有时称为“瓷土” , 它主要是由一种名叫“高岭石”的矿物组成的 , 一般以化学式Al2O3.2SiO2.2H2O表示 。

为什么这种粘土叫“高岭土”呢 , 关于“高岭”的名称由来是很有趣的 。

据说18世纪初 , 在我国烟囱林立的瓷都景德镇 , 来了一位身穿黑色长袍 , 胸悬十字架的法国传教士名叫昂特雷科莱(殷弘绪) , 他披着宗教的外衣 , 在景德镇居住了七年之久 , 实际上是刺探中国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等各方面情报 , 他在1712年和1722年分别写了两封长信 , 把景德镇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和瓷石的使用情况以及整个制瓷工艺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教会的头目 , 他在信中写到景德镇的“瓷用原料是由叫做白不子和高岭的两种土合成的 。 后者(高岭)含有微微发光的微粒 , 而前者只呈白色 , 有光滑的触感 。 ”后来他在《中国瓷器的制造》一书中 , 错误地用景德镇附近盛产瓷土的“高岭”村庄的名称来称呼中国制瓷的粘土 , 并转译为“Kaolin” , 后来逐渐传播开来 , 就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名词应用!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第二章:

我国在宋之前制瓷胎料大多为单元配方【实际上也有极少数多元配方的尝试应用】 , 而单元就是指瓷石瓷土 , 不加入其它高岭土之类的配料 , 这类瓷器制作大器时 , 胎韧性不佳容易变形开裂 , 胎温度色泽也差些 , 最主要是和釉的结合包括釉下彩绘的效果还是差得很多的 。

宋代定窑在烧制瓷器前进行试烧的瓷泥使用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第三章:瓷石

中国的瓷土矿呈脉状或似层状 。 矿石矿物由粉土质、隐晶长英质或由碱性长石和石英组成 。 由霏细斑岩风化或蚀变而成的!

2009年 , 国务院确定景德镇市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 要做强做大江西陶瓷产业 , 寻找瓷石也成了最迫切的工作 。 江西随后启动“弋yì阳县来龙岗矿区瓷石矿普查项目” , 由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等3家地质勘查单位负责 。 2009年11月 , 江西新发现储量4亿吨瓷石矿 。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发现了瓷石矿床 , 初步探明瓷石矿4亿吨 。 特大型瓷石矿床位于上饶市弋阳县港口镇与叠山镇的来龙岗矿区大源岭矿段 , 面积为10.55平方公里左右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第四章:

景德镇纯净高岭土的外观呈白、浅灰色 , 被其他杂质污染时 , 可显黑、褐、粉红、米黄等色 。 这些高岭土本身的颜色 , 对烧成以后的色泽不一定产生不良影响 , 例如景德镇常用的抚州高岭土 , 颜色白中显粉红色 , 但烧成以后色泽洁白 。 又如我国山西大同所产生的炭质高岭土 , 颜色乌黑 , 但烧成以后色泽也很洁白的 。

景德镇 高岭土的主要矿石组成是高岭土 , 它是一种六角形鳞片状的结晶 , 也有呈管状或杆状结晶的 。 从理论上分析 , 高岭石的化学成为应为:二氧化硅(SiO2)46.5%;三氧化二铝(Al2O3)39.5%,水(H2O)14%左右 。

使用时 , 当粘土中三氧化二铝(Al2O3)的含量低 , 而钾、钠等碱金属的氧化含量高时 , 就可以判定它的耐火度低 , 不适合制造耐火制品 , 如果土中三氧化二铁及二氧化钛等着色氧化物含量多 , 则可以估计烧出得瓷器可能不够洁白 , 如碳酸盐、硫酸盐或硫化物多 , 则烧成时很可能产生起跑等缺陷的 。

中国高岭土的储量极大 , 分布极广 , 品种繁多 。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江西星子高岭、苏州高岭、湖南大排岭高岭等 。 而景德镇的高岭土更是丰富多样 , 有星子高岭、明砂高岭、大洲高岭、枫源高岭、石头口高岭、抚州(临川)高岭等 , 其中抚州高岭(俗称滑石子)质量好 , 含铁量极低 , 白度、粘结性 , 干燥强度均较其它高岭为好 , 是景德镇配制高级细瓷坯和釉的最好原料.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第五章

第一节:宋代以前景德镇制瓷 , 胎土只使用瓷石一种原料 , 烧成温度较低 , 制大器易於变型 。 早期景德镇瓷多中小件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 南宋后期至元初 , 在麻村发现了烧瓷的黏土(即麻仓土 , 现在通称高岭土) , 经研究在瓷石中掺入 20 %左右的高岭土 , 耐温高 , 走型少 , 提高了硬度 , 增强了瓷胎的白度和透明度 , 为烧制优质大型青花器提供了条件 。 这就是二元配方制胎 。 具体配料一般掌握高岭土在五分之一 , 瓷石占五分之四上下 。 二元配方的使用是景德德制瓷工艺的一大创新之举 。

第二节:用麻仓土成胎的瓷器的特色为:

① 用麻仓土成胎 , 可以提高炉温 , 瓷胎不易变形的 。

② 胎色较白 , 微显青灰色;

③ 胎骨里面含有气孔较多 , 鉴于手工拉胎的原因 , 胎骨中孔隙多数是偏狭形

④ 胎底颗料状明显 , 不如明清瓷胎细腻成度;

(3)随着烧成温度不同 , 白中呈灰青的色阶也有差别 , 有的重些有的浅些 。 成温越高的白度高 , 青灰色阶小 , 成温低一些的稍差 , 青灰色阶偏重 。 这是景德镇地区元青花胎色的基本特征;

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因为含有麻仓土 , 胎色是以白为基色 , 微显青灰 , 显青灰的程度有深浅不同的色阶 。 大概是窑温的不同而造成 。 这种白中微显青灰色阶细分可能有多种 , 一般粗略分成较深较浅两类即可 。 元青花的胎色没有纯白的 , 但有深灰和土黄的两种 。 按程度也可细分多类 。 但基本上都是不含麻仓土的其他窑口的产品 。 有因烧窑失败烧结不透而胎色发黄的 , 不在此例 。 有的元青花露胎处显土黄色 , 并不是其胎质本色 , 有的是因胎土里含有铁质 , 入窑前晾胎不够干燥而形成的微显淡淡的窑红 , 有的是长期接触黄土等物形成的包浆 。 并非瓷胎本色 。 不应该误解里面也是土黄色的特点;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第六章

景德镇麻仓土与高岭土成分含量不同 , 用麻仓土烧制的瓷器底部火石红自然而明显 , 有黑痣 , 烧出来的瓷器有鼓包现象 , 或对釉面有炸裂成豁口 , 或出现棕眼 。 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几乎没有以上现象 。 这些自然现象 , 高仿瓷器是除采取人为作假外根本做不到的;

①胎土采用二元配方 , 配方比例最大限度减小瓷胎在高温下变形 。 但由于二元配方属初创阶段 , 瓷石和高岭土的比例属摸索阶段 , 也有变形现象特点;

②胎骨较白 , 稍含灰 , 手感沉重 , 胎质呈疏松感 。

③胎土淘洗不如明清细腻 , 紧密度也不如明清 , 把元、明、清的胎质作一个纵向比较就不难看出这点 。

胎质不如明清的细致 , 胎土颗粒大 , 杂质多 。 明永乐朝开始 , 改进粉碎瓷石、陶洗麻仓土的工艺之后 , 景德镇瓷器的胎土一朝比一朝细致 。 明中期又采用磁器吸杂质的办法 , 杂质就更少了 。 高仿元青花胎土就更不用说了 , 已经很细了 , 没有气孔 。

2. 元代青花瓷的胎质白 , 含杂质多 , 胎上大多有铁褐色小点 。 器物胎质杂质较多、胎面上有黑褐色铁质斑点 , 并在底足口边和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 , 胎上还有明显的粗糙轮痕 , 器底粗糙 , 不太规整 , 有时还粘有窑渣和釉斑出现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第七章

(1)火石红与麻仓土的关系密不可分 。 元青花器物施釉不到底 , 底部不施釉 , 胎土中铁的成分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集中往没有施釉的方向挥发 , 所以元青花的火石红是从里边往外涔漏出来的 , 决不是后来人为涂抹而成的 。 有的元青花底部肉眼不见火石红 , 或者火石红很不明显 。 但肯定有一些黑痣 。 不是没有火石红 , 用高倍放大镜观察 , 还是能看到一些很自然的火石红现象的;

(2)元代青花瓷器的釉色一般比明清时期的略厚一些 , 胎质不如明清的细致 , 在器物上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 , 底足和缩釉处呈现出一种火石红斑 。 随着考古实践 , 书本上的好多结论是要修改的 , 很多人写书 , 可能是片面性的 , 有的书上讲 , 瓷器越到明代或者越早 , 它的火石红越浓、越艳 , 但是我在伊斯坦布尔看到元青花上没有火石红? 元青花中有的有火石红 , 有的没有 , 明代的瓷器 , 也并非所有的都有 。 这是由于瓷泥的配方不同 , 出现了火石红 , 它的胎泥里面必含一定量的铁 , 像福建德化的瓷器 , 它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火石红 , 因为它的胎体里根本不含铁 。 但景德镇的胎里面既含有高铁又含有低铁 , 含铁高的火石红容易产生 , 含铁低的火石红不易产生 , 故元青花的火石红是浓淡不一的 。 它器型形制巨大 , 常见的有大瓶、大罐等大件作品 。

(3)元青花在露胎处经常显出或淡或浓的红黄色 。 这种现象 , 是在入窑后火烧形成的 。 平常称做窑红或火烧红、火石红 。 元青花的窑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胎土中含有铁元素而形成的 。 元青花的胎中含有多种元素 , 还会有一定量的水分 。 在入窑烧制的过程中 , 水分会从胎里向外蒸发 。 而胎土中含有的游离铁元素随着水分的蒸发会浮现到胎皮表面 , 显出深浅不等的红黄色 。 这就是窑红 。 也就是说形成窑红的成因一是胎中含有铁元素 , 二是胎含水分 , 胎晾晒干燥不透而形成的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第八章

(4)火石红表现多样 , 是与胎土所含铁元素及水分的情况决定的因素;

①当素胎施釉后晾晒比较彻底 , 胎釉均已干透的情况下 , 入窑烧成后 , 露胎处往往没有火石红 , 只有一些铁元素积聚的芝麻黑点现象;

②当胎凉晒不够彻底时 , 胎土中所含的铁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浮现 。 在露胎表面显出火石红现象;

③表胎已晒透 , 但施釉后未干透而入炉烧制的 , 因为釉中含水分缘故 , 会在釉水周边形成一圈轻重不等的火石红 。

④个别元青花在底部露胎处显出较浓厚的红黄色类的护胎釉面的东西 , 似乎是涂了一层东西 , 经烧制后而凝聚 。

工艺特性:折叠白度亮度、折叠粒度分布、折叠可塑性、折叠结合性

粘性:折叠干燥性能、折叠烧结性、折叠烧成收缩、折叠耐火性、折叠悬浮性、折叠可选性、折叠吸附性

化学稳定:折叠电绝缘性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再论不子(敦子)釉果

元青花胎土二元配方的使用提高了烧成温度 , 这样就能相应地改变釉的配方 。

景德镇瓷釉历来是用釉果掺以釉灰配制而成 , 釉果是一种风化较浅的瓷石 , 主要成分是石灰石 , 煅烧后含氧化钙达90%左右 。 唐宋时 , 景德镇瓷前采用釉果掺入釉灰配制 。 釉果是一种风化较浅的瓷石 ,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 , 釉灰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 。 元代时增加了釉果成分而减少了釉灰成分 , 这样 , 釉层的三氧化二铝增加而氧化钙减少 , 改变了釉面状态 , 使釉层厚度可以增加 , 釉表光泽柔和 。 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部分标本的釉层 , 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中散落着大气泡 , 无中等气泡过渡 。 同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并无这种情况 。 明初青花瓷釉面也见气泡 , 但是大、中、小气泡混杂 , 和元青花惟见大、小两类气泡的分布不同 。 有些器物釉表面有橘皮纹或棕眼现象;

对景德镇宋元湖田窑标本测试发现 , 元代釉中氧化钙的含量从宋代的15%左右减少到8%~9% , 而钾、钠等含量从宋代的3%左右增至6%左右 。 成分的变化使釉的烧成温度提高 , 也使釉的浓度增高 。 因烧制的温度不同 , 釉面的显色也相应地改变了;

怎样看待元朝、明朝直到清朝时期瓷器的圈足都有滑润感?虽然有的瓷器并不滑润 , 但是在白瓷和青花的瓷器上大部分底足是滑润的 , 应该说元代到清代六七百年的时间里虽然瓷器有了很大的发展 , 但是在底足滑润现象上一直是存在的 , 这也是对后人鉴定瓷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现象 , 望熟记于心;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第九章

我们应该说这个奇特又存在的特征是和当时制瓷工艺、用料有关 , 在漫长的历史中能保存下来圈足的滑润 , 这是一个即特殊又普遍存在于瓷器上的问题 , 从历史资料上看这个问题是和当时瓷器工艺及用料有关;

元代瓷器在圈足上的削刀并不正规 , 但是在瓷器中 , 不管是支订烧还是垫圈烧的瓷器都给以圈足的滑润感 , 即使是垫砂烧的也给人以滑润感 , 只是沾砂的凸起部分有砂粒挡手罢了;

到清代滑润感是在元、明基础上 , 经过了工艺制作上的创新 , 使瓷器的圈足修整的更正规、更完美 , 出现了糯米汁感;

瓷器底足胎部位滑润是鉴定古瓷器的标准条件这是都知道的 , 要问为什么?业内人士常常用一句话:和胎釉制瓷工艺有关 , 这句话说得轻松简单 , 也有道理 , 但是有点太简单又有点笼统和不具体的论判;

再 从元代、明代直到清代有大部分瓷器的底足是滑润的 , 只是滑润程度有所不同 , 但是这只是在官窑器上出现的多 , 民窑的瓷器就不那么滑润了 , 在这一点上它的根本原因是在制瓷的整个工艺过程而论;

在这一过程中其主要原因应是胎料的应用 , 这就是说是用高岭土的质量问题 , 高岭土在元代从全国各窑的用土情况相比较 , 景德镇的麻仓土为最佳 , 其他窑地产的土就大不相同 , 差的多 。 所以烧制的瓷器也就不能和景德镇相提并论;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第十章

因后来麻仓土的减少 , 在景德镇人们又用了尚高山的高岭土 , 这样人们就常常称瓷器用土为高岭土 , 而高岭土也是以景德镇产的为全国之最好 , 因此在各窑中都以能不能用上景德镇产的高岭土为荣 , 而高岭土的采用在明清也受到了官方的保护和限制 , 因为它影响着制瓷的好坏 。 在高岭土的内部含有很多元素 , 在制瓷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氧化铝 , 而氧化铝又是起到对制胎成形好坏和圈足滑润的主要成分 。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第四届(1997)优秀科技成果评奖论文集中的获奖作品《论康、雍、乾瓷器造型艺术》一文中是这样阐述的:“元代采用了‘二元配方法’改变了过去的‘从单一的瓷石为原料’的制瓷方法 , 在元代‘二元配方法’可以大为减少烧制瓷器的变形弊病 。 二元配方是一种进步合理的方法 , 早在明(1364~1644)二元配方就得到了普遍应用 , 但元、明两代瓷器的制胎原料的配方中只采用及少量的高岭土之故”

从 历史进入17世纪70年代以后 , 清初对原料配方有了一定的要求 , 在清初瓷器已接近现代的硬瓷 , 这里的高岭土的用量已达到配方中的一半 。 “胎土中的成分 , 由于高岭土的提高 , 烧成温度也必然随之增高 , 变形也随之减少 。 ”这使瓷器的烧制产生了飞跃 , 对烧造的瓷器形体变化非常复杂 , 线条转折极其多变的 , 在造型上如:转心瓶 , 镂空熏炉、寿字壶、大件、小巧娇贵的物器也可以保证完成作品的;

这都是用高岭土的结果 , 不单高岭土在制胎中应用量上占50% , 而且在清代对制胎的原料上也更加精细 , 淘洗的更好 , 使清代的瓷器白而致密 , 坚硬纯净 , 被称为“糯米汁”之称的胜誉;

我们 这就等于告诉我们在什么朝代用景德镇的高岭土 , 它的瓷器圈足就滑润 , 因为元代和明代以前用的高岭土低于50% , 在20%~30%之间 。 所以这时的瓷器即使是滑润 , 也不会像清朝老三代康、雍、乾的瓷器的圈足如“糯米汁” , 这是因为清代用的高岭土50% , 这个标准再加上淘洗和修足的先进 。 才出现清代底足润滑如“糯米汁”之说的;

其实我们可以从很多历史书籍和瓷器发展的书籍得到关于制瓷的资料 , 这些资料足以证明胎料对瓷器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 元代成功的创造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的方法 , 是瓷胎内氧化铝的含量增高 , 这有利于提高烧成的温度并减少变形 , 使成品率提高 , 也使器物的釉面达到硬度的标准 。 这是《元代瓷器》一书的说法了;

我们 在《简明陶瓷词典》一书中关于麻仓土的解释是这样说的:“元代早期到明代万历之际用于制瓷的胎料是麻仓土 , 在万历以后用高岭山的粘土 , 称高岭土 。 ”这两种土的基本成分是差不多 , 但又不是完全一样的 , 这证明从制胎原料上也是有它的时代差别的 。 制瓷工艺和制造出的瓷器也带来差别 。 实际在瓷器的露胎和接口处是有反映的 , 这两种土在制瓷上都是好土 , 但仔细看胎的露出部分就会发现高岭土(万历以后)的瓷器硬度高 , 细润 。 而万历以前的瓷器多滑润不细 。 在这一点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和制胎的淘洗精度有关”来解释 , 因为在烧制中胎土的成分有微量变化时烧成的瓷器也会有微量变化 , 比如万历以后的火石红底和万历以前的比是不一样的 , 这就是说含铁成分不一样 , 在这一点上如果注意露胎处和接口处就会发现因胎土引起的不同、表现也不同、如万历之前的在接口处有火石红的很少 。 这说明在鉴别上我们要从根本入手 , 那就是用料制胎 , 用料工艺 , 只有这样在鉴别和判断年代和窑口上才更有说服力 , 也是科学的论述;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第十一章

我们 综上所述瓷器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瓷器的露胎部分滑润是如下原因造成的现象;

1.我国元代用麻仓土 , 明代万历以前也用麻仓土 , 但元代的制坯 , 修足不如明代的技术水平高 , 因此元代的瓷器底足是看起来粗糙 , 摸起来滑 , 到明代瓷器圈足和制坯都得到提高 , 就达到了看着好摸着也滑润 。 (但垫砂烧的如果砂粗 , 没有将砂磨掉时 , 手摸到砂粒时有挡手感 。 这时要注意的是别因为垫砂的砂粒误认为是假的 。 在明代万历前后的瓷器 , 底足的滑润也是不同的 , 这就是用麻仓土改高岭土造成的因素);

2.从明代的万历以后因没有麻仓土 , 从万历后到清代用高岭土 , 在景德镇产的高岭土也是最好的瓷器用土 , 但到清代改变了元、明两代对高岭土的用量 , 即:由原来的20%~30%左右 , 改为50% , 是一个由大概数发展到一个标准的误差在个位数上的细化过程 , 这是一个由粗略到标准的量化过程 , 在这过程中又将胎料的淘洗加以精细 , 这就是清代的瓷器为什么细腻又滑润的原因所在;

从元、明早期到明中期 , 又从明中期到清代、在胎土上的变化是由麻仓土的少量 , 逐步发展到高岭土 , 又由高岭土的量不到一半发展到高岭土的用量占一半 , 这个过程经历了两个朝代六七百年的时间 , 这才是从元到清使瓷器的胎、足变化的真实过程 , 也是根本原因所在;

根据上述可以很好的利用制胎用料和制瓷工艺进行对元明清的古瓷进行断代、断窑口 。 对高岭土的应用情况、制胎、削足、胎料的淘洗过程的了解是断代和断窑口不可缺少的知识 , 这是从瓷器圈足滑润的根本原因上作出的判断 , 也是给这一时期的瓷器断代下科学结论的客观事实 , 是最有力的依据和求证 。

看 明胎釉

我们就瓷器而论 , 胎为骨 , 釉为衣 。 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佐证 。

第十二章

我们鉴定胎质时 , 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 , 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 。 如著名的永宜细砂底器 , 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 , 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 。 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 , 迎光透视显牙白或粉白色 , 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现象;

我们对于明代各种不同的釉面观察方法 , 除以眼目直观外 , 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 。 观察时更要注意釉质的粗细 , 光泽的新旧 , 釉面的厚薄 , 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征 。 对各时代釉面的典型表现 , 要牢记心中 , 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闪现不同程度的青白色 , 明早期釉面常有无色的自然开片及缩釉现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 , 明代晚期黄釉釉面所闪现的血丝状小红点 。 另外釉面的新旧光泽也可说明真伪 。 对各时期施釉的厚薄 , 釉面的莹润与干涩 , 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 , 这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 。 如常见永乐白釉器口 , 底边角与釉薄处闪白和闪黄 , 釉厚处闪浅淡青色 。 永乐翠青积釉处的气泡密、玻璃质强 , 明代蓝釉釉面表现的灰黑色调 , 明代宣德釉面的棕眼现象等等 。 所以 , 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 , 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现状!

我国元代用麻仓土 , 明代万历以前也用麻仓土:

再论麻仓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 , 有很多气孔,用麻仓土烧制的瓷器底部火石红自然而明显 , 有黑痣 , 烧出来的瓷器有鼓包现象 , 或对釉面有炸裂成豁口 , 或出现棕眼现象;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陶瓷土十四章,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陶瓷土十四章 , 让你具备基本陶瓷鉴定!// //

第十三章

景德镇麻仓土与高岭土成分 , 形态 , 淘洗率 , 产地都不同 。 元代工匠为了改良瓷土的质量 , 开始在麻仓土内加入高岭土 , 比例是10:1的配比 。 由于麻仓土是瓷石 , 加工碾碎后并不细腻 , 所以烧制出的瓷胎不致密 , 有点像蜂窝状 。 这是元代至明中期瓷器的特点现状;

我们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几乎没有以上现象 。 这些自然现象 , 高仿瓷器是除采取人为作假外根本做不到 麻仓土为粘土 , 具滑腻感 , 干燥后成粉状 , 吸水性 , 煅烧后成白色 。 麻仓土含量的多寡 , 会造成胎质和外表的明显不同 。 麻仓土的含量高 , 则足底滑腻感和粉状明显 , 反之则显粗糙.高岭开采在后 , 麻仓开采在前 , 麻仓土为高岭土的前身;

万历中期以后 , 文献已不再见麻仓土开采的记载 , 取而代之的则是高岭土了;

第十四章

我们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几乎没有以上现象 。 这些自然现象 , 高仿瓷器是除采取人为作假外根本做不到 麻仓土为粘土 , 具滑腻感 , 干燥后成粉状 , 吸水性 , 煅烧后成白色 。 麻仓土含量的多寡 , 会造成胎质和外表的明显不同 。 麻仓土的含量高 , 则足底滑腻感和粉状明显 , 反之则显粗糙 。 高岭开采在后 , 麻仓开采在前 。

本文资料来源 由香港纪伯伦投资顾问CH1369984917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