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岁抗清,十六岁被俘就义,写下大量诗篇,他是最小的中华先烈
文学家郭沫若曾说过:“至今读之颇有余悲 , 且屡读不厌 。 ”
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读了他的诗歌后 , 钦佩不已 , 写下:“悲歌慷慨千秋血 , 文采风流一世宗 。 我亦年华垂二九 , 头颅如许负英雄 。 ”
被郭沫若和柳亚子击节称赞的少年英雄名叫:夏完淳 , 是史上年龄最小的华夏先烈 。 生于明崇祯四年 , 十四岁子随父业从军抗清 , 被俘就义时年仅十六岁 。 从参军到就义的短短三年的时间里 , 他留下了数百首诗、数十首词、十二篇赋和论史专著《续幸存录》 , 这些著作中的部分足以与汉赋唐诗宋词相媲美 , 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学瑰宝 。
十四岁抗清 , 十六岁被俘就义 , 写下大量诗篇 , 他是最小的中华先烈// //
(1)家学渊源
夏完淳出生之时 , 大明王朝已经风雨飘摇 , 处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局面 , 短短的十四年之后 , 就在农民起义军和满清铁骑的双重打压下彻底覆亡了 。 可以说 , 这样的时代背景 , 和成长于爱国家庭的氛围 , 注定了夏完淳将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
夏完淳出生于华亭(上海松江 , 别名云间) , 其父夏允彝乃江南名士 。 曾为福建长乐县知县 。 他主政之时 , 兴利除弊 , 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 。 由于他清明廉洁 , 又通晓经术 , 很快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律法制度 , 更因为其善于裁决疑难问题 , 敢于同不法权贵斗争 , 积极打击海上悍匪活动 , 一时间长乐县政通人和 , 百废俱兴 , 百姓个个拍手称快 。 就连邻近郡县的人有诉讼之事也前往长乐县请求夏大人裁决纠纷 , 结果无不满意而去 。 《明史·夏允彝传》记:“崇祯十年 , 与子龙同成进士 , 授长乐知县 , 善决疑狱 。 他郡邑不能决者 , 上官多下长乐 。 居五年 , 邑大治 。 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知县七人 , 以允彝为首 。 帝召见 , 大臣方岳贡等力称其贤 , 将特擢 。 会丁母忧 , 未及用 。 ”
崇祯十五年 , 吏部尚书郑三俊向朝廷推举天下廉洁奉公、才干超群的知县七人 , 夏允彝名列榜首 。 崇祯皇帝亲提御笔 , 将这七人的名字写在皇宫的屏风上 , 以示嘉奖;同时又召见了以夏允彝为首的七位英才 。 在廷堂上 , 夏允彝沉稳冷静 , 应对自若 , 表现出了极大的才干 , 使崇祯及文武百官大为赞赏 。 出于治世的需要 , 崇祯确定破格对夏允彝实行提拔 , 委以重任 。 如果不是碰巧夏允彝的母亲、夏完淳的祖母顾氏不幸因病去世 , 古人视孝为第一要务 , 夏允彝需回家乡松江料理后事 , 否则可能就留在京城了 。
崇祯的知遇之恩 , 江南文人的气节 , 也确定了夏允彝一生将忠于明室 , 他对明室的忠诚自然而然地将影响到儿子 。
十四岁抗清 , 十六岁被俘就义 , 写下大量诗篇 , 他是最小的中华先烈// //
(2)少时教育
完惇小时候就聪敏好学 , 饱读诗书 , 喜《满江红》、《正气歌》 , 四岁能属文 , 五岁说《论语》、诵《五经》 , 才华动当时 。 《南吴旧话录》记载:“一学究某 , 字正之 。 颇以淹博自命 , 来谒夏考功 , 会大雨不止 , 因留宿东斋 。 就夜屡顾其被 , 谓存古曰:‘自恨残躯时遭被褥所困 , 内衣得存古制 , (原书注:谓长一身有半也 。 )便足相须 。 ’存古悟其以字见谑也 , 答曰:‘宁使正之不足 , 岂其时欤!’众大噱 。 考功知之 , 徐出书一‘虐’字于案 , 摇首而去 。 ”
一次一个叫“正之”的老学究来拜访夏允彝 , 恰逢大雨不止 , 只得和一众客人留宿在允彝家的东边客房 。 因留宿的人太多 , 被子不够用 , “正之”只分得了一床小被褥 。 夜里完淳进屋察看 , 正之屡次看视他的被子 , 谓完淳曰:“自恨残躯时遭被褥所困 , 若内衣得存古制 , 便足相须 。 ”
完淳字“存古” , 明白对方是拿自己的字来取笑夏家待客不周 , 听到后立即回复:“宁可使正之不足” 。
这里完淳用到了黔娄的典故 。 春秋时 , 名士黔娄因为长于韬略而受人尊重 , 但他拒绝当官 , 因此非常贫困 。 以致于死的时候都没有合适的被子盖住遗体 。 头遮住 , 脚露出;脚遮住 , 头露出 。 孔子的弟子曾子前往吊唁时 , 非常可怜黔娄 , 建议他的妻子将被子斜着盖 , 就可以遮住头脚 。 黔娄的妻子说:“斜而有余 , 不如正而不足也 。 ”意指大丈夫一生品行端正 , 死后盖被子也必须正 , 宁可因此不足 , 绝不能斜着盖 。
完淳将“正而不足”改为“正之不足” , 将“正之”的名字嵌入套中 , 讥讽其为死尸 , 被子不够长没关系 , 只要“正之”就可以了 。 众宾客都是有文化的人 , 听后立即明白 , 全部狂笑 。
完淳父亲允彝听到后 , 觉得儿子的反击太猛烈了 , 在案上写了一个“虐”字 。 意思是告诉儿子要宽容待人 , 开玩笑不能太不刻薄 。 由此可见完淳少时即极为聪敏博学 , 夏家的家教极为严谨 , 但又注重方法 。
后来的一件事可以说明夏家严谨的家教对完淳的影响 。 一日 , 夏允彝的好友徐孚远来拜访 , 允彝因为生病 , 让完淳出去迎接 。 二人会面谈了很多话 , 但是完淳没有显露才华 , 只是说了很多平常之语 。 徐孚远走后 , 有人对完淳说:“奈何不出入经史 , 略标才藻 。 ”完淳答曰:“昔管公见单子春 , 犹能少引圣籍 , 多发天然 。 小子何敢作饾饤伎俩 , 唐突前辈 。 ”完淳回话的意思是小字辈不应该在长辈面前张扬逞能 , 由此可见其长辈言传身教对完淳的影响 。
夏允彝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 , 先让完淳拜抗清英雄陈子龙为师 , 又拜复社领袖张敷为师 。 江南文人自古有议论时政的风气 。 最早可追溯到与阉党抗衡的东林党 。 东林之后 , 继之复社、几社 。 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及他的老师陈子龙均为几社的创始人 。 几社同仁开会时 , 完淳便跟着父亲与老师 , 听几社成员谈论天下大事 , 指点时政得失 , 痛骂朝中佞臣 。 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 , 让完淳在小时候就心生匡扶天下、拯救黎民的志向 , 经常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
十二岁时 , 完淳已经非常成熟老练 , “博极群书 , 为文千言立就 , 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 , 凿凿奇中” 。
十四岁抗清 , 十六岁被俘就义 , 写下大量诗篇 , 他是最小的中华先烈// //
(3)崭露头角
夏允彝赴福建长乐县做知县时 , 决定带儿子一起去福建 , 让他接触社会 , 增加阅历 。 赴福建上任之前 , 他们先顺路到了与完惇订了亲事的嘉善钱彦林家 。 吃饭的时候 , 完惇突然问道:“今日世局如此 , 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读何书?”钱彦林没有想到一个垂髫稚子会问这样的话 , 惊慌失措 , 急切间不知如何回答 , 半晌之后方才讪讪地答道:“吾之志向 , 类尔父矣!”是年完惇七岁 。
随父亲居长乐的五年间 , 是完淳知识急遽增长的时期 , 崇祯十二年(1639年)时 , 完淳9岁 , 其父允彝选择完淳写得较好的诗歌 , 编成诗集 , 取名为:《代乳集》(今失传) 。
崇祯十七年(1643年)正月 , 农民军攻入京郊 , 北方形势危急 , 陪父亲丁忧在家的完淳与杜登春、王奭等数人结义 , 称江左少年 。
随着北京岌岌可危 , 完淳等人上书40余家乡坤 , 请求举义兵勤王 , 其父允彝与其师子龙等人商量迎太子南下与北上勤王的策略 。
三月十八日 , 京城陷落 。 是夜 , 崇祯自知无力回天 , 自缢于煤山 。 崇祯死后 , 夏允彝及陈子龙知重振朝纲无望 , 只能积极备战 , 意图与清庭划江而治 。
十四岁的夏完淳在此期间所作的《大哀赋》道尽君亡国破之惨状:“所以辽海东西 , 人多犯顺;大河南北 , 野咸饥馑 。 瓜田藉以益繁 , 尤来聚而愈迅 。 遇王师若秋风之卷枯 , 下坚城若朝霜之悴菌 。 赤羽动而北驰 , 黄金鸣而西振 。 封函谷之一丸 , 据雍州之九郡 。 城郭胥沦 , 衣冠偕殒 。 犀兕有未赎之华元 , 丹青有不归之于禁 。 既度陕而叩关 , 复逾河而入晋 。 三千利犀之骑 , 十万迎风之刃 。 黄金台之蔓草空哀 , 白玉仗之青罘俱震 。 地坼天崩 , 海焦星陨 。 蚩尤之毒舞弥天 , 轩辕之鼎湖虚殡 。 恨黄竹于千秋 , 落苍梧于一瞬 。 椒宫为血泪之湘君 , 鹤驾有呼魂之子晋 。 吊望帝以何期 , 矢叩阍而难进 。 可怜泪雨之昭阳 , 更有风尘之长信 。 桐棺坠马鬣之封 , 柏路掩龙輀之輴 。 ”
《大哀赋》文采宏逸 , 情词哀惋 , 以犀利无比的笔锋揭露和抨击了南明政权 , 是完淳文风成熟的标志 。
清军疯狂南侵 , 面对江南人民的抵抗 , 清军制造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惨剧 。 江南民众不甘心接受满清的残暴统治 , 纷纷起兵反抗 。
夏允彝与陈子龙等人也积极投身到抗清大业 , 夏允彝暗中联络自己从前的学生、明朝的吴淞总兵 , 水军将领吴志葵和当地义军 , 准备合兵攻取苏州 , 然后收复杭州 , 再进兵南京 , 以图保有明朝在江南的半壁河山 。
年仅十五岁的夏完淳匆匆完婚 , 跟随父亲夏允彝以及老师陈子龙加入到抗清复明的行动中 。
十四岁抗清 , 十六岁被俘就义 , 写下大量诗篇 , 他是最小的中华先烈// //
(4)父亲殉国
崇祯十七年七月 , 吴淞总兵吴志葵率领一部水师 , 会同太湖总兵黄蜚部的水师 , 进攻苏州 。 不料中了清军的疑兵之计 。 当时苏州城中清军只有千余骑 , 清军派出一部分在城外活动 , 伪装成来自江宁的援兵 , 其余的精兵在府学宫设伏 。
义军前锋数百人打进了苏州胥门 , 长驱直入却不见敌军人影 , 正在迟疑不决时 , 清军伏兵的突然发动袭击 。 而城外的义军也被清军疑兵所骗 , 不敢攻打 , 败退而去 。
后来清军攻克嘉定和江阴后 , 在春申浦纵火焚毁了义军水师的船只 , 义军被击溃 , 全军覆灭 。 吴志葵和黄蜚也被清军俘虏 。
义军行动失败后 , 有人劝夏允彝从海上前往他曾任知县的福建 , 招纳兵马 , 再图抗清大业 。 允彝认为 , 自己在福建当官数年 , 闽中八郡对他感恩戴德 , 到那里谋划再次抗清 , 想法固然好 , 但是办事不成功就逃 , 如何给后人做榜样?而知交好友徐石麒、黄淳耀、徐汧等人相继英勇殉国 , 更令允彝心灰意冷 。 为了表示自己不事二朝的决心 , 夏允彝决定投河殉节 。 他与好友陈子龙以及家人平静地告别 , 叮嘱完淳要继承父志 , 变卖家产充作义军的费用 , 抗清到底 。 夏允彝的死状十分惨烈 , 他在家人的注视下 , 走向水深只及腰身的浅水塘中 , 硬是自己将头部埋入水中 , 呛水而死 。
夏完淳目睹自己父亲的刚烈死状 , 悲痛欲绝 , 大受打击 , 在其后的一年里 , 完淳在其诗作《六哀·先考功》中都以“茕独人”自称 , 但也由此更加坚定了舍身报国的决心 。 此后 , 他追随老师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 , 继续从事抗清救囯活动 。
第二年春 , 得悉清朝任命的苏松提督吴胜兆要反的消息 , 夏完淳萌发了巨大的恢复希望 , 急忙为吴胜兆与浙东义师牵线搭桥 , 积极准备参加战斗 , 做决死之战 。 不料吴胜兆部署不周 , 谋划泄露 , 其手下将领抢先一步把他的计划上告清朝 。 吴胜兆一卒未出 , 身已被擒 。 而浙东方面 , 屋漏偏逢连夜雨 , 义师水军刚离岸 , 飓风忽至 , 大部分人被淹呛而死 , 溃不成军 。 清廷对吴胜兆一案十分重视 , 四处抓人 , 陈子龙等人首先遭到逮捕 。 押送南京途中 , 陈子龙趁看守的士卒不备 , 投水殉国 。
生父尊师 , 两位忠烈楷模 , 先后以近乎同样的方式舍身成仁 , 让少年夏完淳哀恸欲绝 。 他上书鲁王政权 , 请求给父亲以赠谥 。 鲁王爱惜夏完淳如此年轻又对大明忠心耿耿 , 遥授其为"中书舍人" 。 完淳收书后写谢表回鲁王 , 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 , 交与专在海上往来负责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 , 使赴舟山呈与鲁王 。 不料谢候船之时被清兵拿获 , 解送提督吴胜兆处系狱 。 后来吴胜兆反清事泄露兵败 , 清庭获得完淳所书谢表等 , 于是南京总督军务洪承畴 , 秉承满清摄政王意旨 , 按名册严缉夏完淳等 , 务求一网打尽 。
十四岁抗清 , 十六岁被俘就义 , 写下大量诗篇 , 他是最小的中华先烈// //
(5)怒叱贼子
夏完淳喉中咸泪和血吞 。 由于他本人也在清政府的通缉名单中 , 便藏匿于其岳父在嘉善的家中 。 在此期间 , 他写下了长诗《细林野哭》:
细林野哭
明代:夏完淳
细林山上夜乌啼 , 细林山下秋草齐 。 有客扁舟不系缆 , 乘风直下松江西 。
却忆当年细林客 , 孟公四海文章伯 。 昔日曾来访白云 , 落叶满山寻不得 。
始知孟公湖海人 , 荒台古月水粼粼 。 相逢对哭天下事 , 酒酣睥睨意气亲 。
去岁平陵鼓声死 , 与公同渡吴江水 。 今年梦断九峰云 , 旌旗犹映暮山紫 。
潇洒秦庭泪已挥 , 仿佛聊城矢更飞 。 黄鹄欲举六翮折 , 茫茫四海将安归?
天地局脊日月促 , 气如长虹葬鱼腹 。 肠断当年国士恩 , 剪纸招魂为公哭 。
烈皇乘云御六龙 , 攀髯控驭先文忠 。 君臣地下会相见 , 泪洒阊阖生悲风 。
我欲归来振羽翼 , 谁知一举入罗弋!家世堪怜赵氏孤 , 到今竟作田横客 。
呜呼抚膺一声江云开 , 身在罗网且莫哀!公乎公乎 , 为我筑室傍夜台 , 霜寒月苦行当来!
1647年夏七月 , 完淳决定渡海加入鲁王政权军队 。 临行之前 , 他想回乡间老家探望嫡母和生母 , 与二老告别之后再出发 。 但此时的完淳已是大名鼎鼎 , 清廷在其家乡周围布置众多眼线 , 夏完淳甫一回家 , 即为人侦知 。 清廷人马俱至 , 将完淳与其岳父一起逮捕 。 由于他是朝廷重犯 , 立刻被押赴南京受讯 。
在南京受押的八十天 , 是十六岁英雄夏完淳人生旅途的最后八十天 。 其间 , 他不仅智斗大汉奸洪承畴 , 巧妙羞辱了这位臭名昭著的清朝鹰犬 , 并且自激自盛 , 赋写了很多诗词 , 表达了他"今生已矣来世为期"的冲天豪情和"家国之仇未报"的遗恨 。 诗词颇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遗风 。
被羁之初 , 夏完淳作《采桑子》一词 , 从内心深处抒发了他的亡国之愁 。
采桑子
明代:夏完淳
片风丝雨笼烟絮 , 玉点香球 。
玉点香球 , 今日东风不满楼 。
暗将亡国伤心事 , 诉与东流 。
诉与东流 , 万里长江一带愁 。
清廷主持江南一带招抚的一把手 , 乃人人欲寝皮食肉的大汉奸洪承畴 。 他听说夏完淳与其岳父钱彦林被抓 , 很是得意 , 便想亲自劝降这翁婿二人 。 此举不仅能为清朝主子招纳"人才" , 又能为自己贴上"慈善德义"的金粉 。
南京旧朝堂上 , 洪承畴高高在上 , 喝问被提审的夏完淳:“汝童子有何大见识 , 岂能称兵犯逆 。 想必是被大人蒙骗 , 误入军中 。 如归顺大清 , 当不失美官 。 ”
夏完淳不为所动 , 佯作不识洪承畴 , 反问:“尔何人也?”
旁边虎狼衙役叱喝:“此乃洪大人!”又有狱吏在其旁低声告之:“此乃洪亨九(洪承畴)先生 。 ”
夏完淳厉声抗喝:“哼 , 堂上定是假冒伪类 。 本朝洪亨九先生 , 皇明人杰 , 他在松山、杏山与北虏勇战 , 血溅章渠 , 先皇帝闻之震悼 , 亲自作诗褒念 。 我正是仰慕洪亨九先生的忠烈 , 才欲杀身殉国 , 以效仿先烈英举 。 ”
狱吏们不由得窘迫万分 。 洪承畴在上座面如死灰 。 这时上来一廷官 , 厉声叱喝道:“小人休得狂妄 , 上面审你的 , 正是洪承畴!”
夏完淳朗声一笑:“休要骗我!洪亨九先生死于大明国事已久 , 天子曾临祠亲祭 , 泪洒龙颜 , 群臣呜咽 。 汝等何样逆贼丑类 , 敢托忠烈先生大名 , 穿虏服虏帽冒允堂堂洪先生 , 真乃狗贼耳!”
洪承畴汗如雨下 , 嘴唇哆嗦 , 夏完淳字字戮到他心中痛处 , 使得这个变节之人如万箭攒心般难堪、难受 。 食禄数代之大明重臣 , 反而不如江南一小小儿郎 , 岂不让人愧死!
一旁因久受刑责而勉强支撑的夏完淳岳父钱彦林突然倒地 , 抽搐不已 。 夏完淳见状 , 忙上前扶起岳丈 , 厉声激励道:“大人您当初与陈子龙先生及我完淳三人同时歃血为盟 , 决心在江南举义抗敌 。 今天我二人能一同身死 , 可以毫无愧色在地下与陈子龙先生相会 , 真真大丈夫平生之豪事 , 何必如此气沮!”听女婿如此说 , 钱彦林先生咬牙挺起 , 奋勇忍耐奇痛 。
洪承畴默然良久 , 只得挥挥手 , 令士卒将二人押回囚室 。 然后 , 上报清廷 , 判处夏、钱二人死刑 。
(6)
十四岁抗清 , 十六岁被俘就义 , 写下大量诗篇 , 他是最小的中华先烈// //
九月十九日 , 夏完淳就义于南京西市 , 所谓罪名归纳为“通海寇为外援 , 结湖泖为内应 , 秘具条陈奏疏 , 列荐文武官衔” 。 临刑时 , 他立而不跪 , 神色不变 , 刽子手战战兢兢 , 不敢正视 , 过了很久 , 才持刀从喉间断之而绝 。 钱彦林等三十余人一同在南京就义 。 夏完淳死后 , 由友人杜登春、沈羽霄收殓遗体 , 归葬于松江昆冈乡荡湾村夏允彝墓旁 。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遗腹子出世后不幸夭折 , 一代忠良绝嗣 。
别云间
明代: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 , 今日又南冠 。
无限河山泪 , 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 , 欲别故乡难 。
毅魄归来日 , 灵旗空际看 。
1961年 ,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修葺了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 , 并立墓碑 ,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笔题写碑文“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个行楷大字 。 字字遒劲有力 , 体现了陈毅总理对这两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推崇 。
狱中上母书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 , 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 , 两易春秋 , 冤酷日深 , 艰辛历尽 。 本图复见天日 , 以报大仇 , 恤死荣生 , 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 , 钟虐先朝 , 一旅才兴 , 便成齑粉 。 去年之举 , 淳已自分必死 , 谁知不死 , 死于今日也 。 斤斤延此二年之命 , 菽水之养无一日焉 。 致慈君托迹于空门 , 生母寄生于别姓 , 一门漂泊 , 生不得相依 , 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 , 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 , 下有妹女 , 门祚衰薄 , 终鲜兄弟 。 淳一死不足惜 , 哀哀八口 , 何以为生?虽然 , 已矣!淳之身 , 父之所遗;淳之身 , 君之所用 。 为父为君 , 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 , 教礼习诗 , 十五年如一日 。 嫡母慈惠 , 千古所难 , 大恩未酬 , 令人痛绝 。 ——慈君托之义融女兄 , 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
淳死之后 , 新妇遗腹得雄 , 便以为家门之幸 。 如其不然 , 万勿置后!会稽大望 , 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 , 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 , 为人所诟笑 , 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 , 总归无后 。 有一日中兴再造 , 则庙食千秋 , 岂止麦饭豚蹄 , 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 , 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 , 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 , 淳死后 , 乱且未有定期 。 双慈善保玉体 , 无以淳为念 。 二十年后 , 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 , 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 , 家事尽以委之 。 寒食盂兰 , 一杯清酒 , 一盏寒灯 , 不至作若敖之鬼 , 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 , 贤孝素著 。 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 。 亦武功渭阳情也 。
语无伦次 , 将死言善 。 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 , 子得为孝子 。 含笑归太虚 , 了我分内事 。 大道本无生 , 视身若敝屣 。 但为气所激 , 缘悟天人理 。 恶梦十七年 , 报仇于来世 。 神游天地间 , 可以无愧矣!
对青少年来说 , 夏完淳有着不可磨灭的榜样作用 , 而且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 , 他都有值得年轻人借鉴和深思的地方 。 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关于神童的记载 , 但他们大多只是天上的流星 , 转瞬即逝 , 没有激起半点涟漪 。 夏完淳虽然年少成名 , 但他有抵抗强敌的热血和刚硬的骨气 , 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朽的民族气节 。 他用自己十六年的人生诠释了伟大 , 用自己短暂的青春书写了不朽 。 他小小年纪 , 却具有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 , 而这种伟大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屹立于东方的脊梁 , 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学习 。
- 楚霸王项羽26岁前干了哪些事儿?
- 永泰公主死因之谜:17岁的她毫无政绩,为何陵墓享唐朝帝王规格?
- 张学良正妻活了93岁,死后墓碑上刻四个字,张学良看了泪如泉涌
- 爆竹声中辞旧岁,喜气洋洋庆新年
- 不老的峥嵘岁月
- 岁时节日 | 二十三糖瓜粘:甘肃西和县春节祭灶
- 19岁体重140,为救一妇人,活活压断金钱豹的腰,被誉为女武松
- 孙尚香嫁给了比自己大20多岁的刘备为什么要自杀?
- 当你明白28岁的翁帆遭遇过什么, 就能理解她为何嫁给82岁的杨振宁
- 戴安澜将军的同班同学 黄埔三期优秀毕业生 三河坝战死才24岁 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