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有一个世界之最,可以嘚瑟一下


铜鼓有一个世界之最,可以嘚瑟一下

铜鼓有一个世界之最 , 可以嘚瑟一下// //

铜鼓有一座石桥十五里长 , 是不是世界之最?

相传 , 这里面有个故事 。

查不出是唐宋元明清哪一朝哪一代哪个皇帝 , 这一年召见新科状元殿试时 , 忽然一时心血来潮 , 不问才学 , 只别出心裁要他们介绍自己家乡的山水风光 , 奇情异景 。 这一来 , 可便宜了那些来自大山名川的新贵们 , 毫不费力地博得了龙颜大悦 。 问来问去 , 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了 。

皇帝含笑问:“爱卿何方人氏?”

状元答:“臣家居江南铜鼓山乡 。 ”

皇帝问:“可有其独特景物?”

状元答:“敝乡虽山高路遥 , 仍属浩荡皇恩庇佑之地 , 山川钟秀 , 人杰地灵 , 岂会比它处差弱?只是臣乡音浓重 , 口齿不清 , 恐冒犯陛下 , 可否容许陈述于笔端?”

皇帝点头应充了 , 并当场赐给纸笔 。

不一会 , 铜鼓状元写好呈上 。 皇帝当即命身边近臣放声朗读:

铜鼓石桥十五里;

濯水源头一万家 。

屋盖琉璃瓦;

梁雕福字花 。

千根柱头落地;

万盏明灯高悬 。

小天井不计其数;

大天井九十八只 。

两只盐船顺河下;

一日不归无盐吃 。

八十七人砍柴烧;

七十八人煮饭吃 。

饮水江边;

锅头一片 。

筛箩吃饭 。

擂鼓撑门 。

一里三渡口;

两岸上千烟 。

一排铺子三十里;

五里三庵一道院 。

东有东湖 ,

西有西湖 ,

中间有个仰天大湖 。

下有战坑 ,

上有磨刀坑 ,

九槽十八洞 ,

洞洞一千兵 。

念完 , 听得众人目瞪口呆 , 惊羡不己 , 另有个状元忍不住发出一声哂笑 。 皇帝冷冷瞥了那人一眼 , 满脸不悦地问:“为何发笑?”

吓得那状元双膝一软 , 急忙跪奏:“臣笑的是铜鼓乃人烟稀疏的穷乡僻壤之地 , 铜鼓状元一派胡言乱语欺君罔上 , 望陛下明鉴 。 ”

皇帝半信半疑地问铜鼓状元:“你所写可实?”

铜鼓状元点头道:“不敢有半点妄言虚语 。 ”

那哂笑状元急扯白脸说:“臣家住铜鼓邻邦 , 敢用脑袋担保 , 他所言纯属子乌虚有!”

一个道真 , 一个说假 , 这可难坏了皇帝 。

这时 , 班内闪出一员老臣奏道:“奉陛下之命 , 老臣正欲亲征江南私访 , 不妨偕同两位状元一道前往 , 谁是谁非 , 即可察辩 。 ”

这倒是个好主意 , 皇帝答应了 。

过了些日子 , 老臣回京 , 面奏皇帝说:“铜鼓状元所言不真 , 哂笑状元所言不假 , 两人均不应治罪 。 ”

皇帝一听 , 糊涂了 , 这话是什么意思?等大臣细细说完 , 不由哈哈大笑 , 连夸铜鼓状元才思敏捷 , 聪敏可嘉 。

原来 , 状元写的顺口溜 , 从字面上好象写铜鼓的市井繁荣 , 环境的优美和地势的险要 , 实际上是把当地的真景实物在文字上作了一些巧妙的串合 , 使人难辨真假 。 其实 , 说穿了就是这么回事:铜鼓县城离地名叫石桥的小镇有十五里路程 , 途中有条小河叫濯水 , 濯水发源的地方叫做源头 , 源头住着一户姓万的人家 , 这户人家只有老俩口中 , 男的八十七岁 , 女的七十八岁 , 无儿无女 , 生活凄苦 , 男的八十七岁还要上山砍柴度日 , 女的七十八岁在家煮饭和料理家务;他们家的房子墙壁是用千根竹子编织而成 , 房顶用竹片做瓦;房屋破烂不堪 , 晚上能看见天上的星星;每逢下雨 , 小漏无数 , 大漏四十八处 。 日常的购盐等花销全靠养的两只鸭婆生蛋换来 , 鸭婆一日不归则换盐的钱无处来 , 饭都没有吃了 。 他们靠用肩挑河里水来饮用 , 用一口只有半边好的锅子煮饭吃 。 吃饭连桌子也没有 , 常将一只筛子放在箩面上当桌板用 。 前面说的是一户姓万的老人 , 后面说的是铜鼓的景致 。 “两岸上千烟”指的是指的是定江两岸有上千户人有;“排铺”是地名“排埠”小镇的谐音 , 从那里到县城刚好三十里 。 “东湖”、“西湖”、“仰天湖”、“磨刀坑”“战坑”都是铜鼓的一些地名 , “东湖”指的是如今三都镇的东浒村;“西湖”指的是如今永宁镇的西湖村;“仰天湖”指的是如今三都镇大槽村的小地名仰天湖;“磨刀坑”是谐指如今花山乡的磨刀坑;“战坑”指的是三都镇的战坑村 。 “洞洞一千兵”的“洞”指的是铜鼓当地人对一些地形狭长山谷的俗称 , 一个“洞”等于一个地方 。 如石灰洞、长洞、金鸡洞、鲤鱼洞等 。 “槽”也是如此 , 如大槽、槽坑、槽口等地名 。 “一千兵”是指山里的竹木 , 也可能是铜鼓秀才取“草木皆兵”之意吧 。 从此 , 铜鼓状元得到朝延重用 , 做官去了 。


铜鼓有一个世界之最,可以嘚瑟一下

铜鼓有一个世界之最 , 可以嘚瑟一下// //


铜鼓有一个世界之最,可以嘚瑟一下

铜鼓有一个世界之最 , 可以嘚瑟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