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在中华民族种类繁多、样式丰富的乐器中

有一种乐器

它的历史几乎和华夏文明一样悠久

历代以来

都被视作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象征

没错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古琴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提到古琴

我们往往会想起那个

“伯牙善鼓琴 , 钟子期善听”的故事

想起那

“峨峨兮若泰山 , 洋洋兮若江河”的音乐

也神往那种跨越身份、职业的友情

流水》一曲甚至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

“旅行者一号”的金唱片

并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

向无垠的宇宙寻找人类的“知音”

今天 , 请大家和笔者一起

走近古琴 , 领略这一民族瑰宝的魅力

历史溯源

历史传说

传说中 , 古琴是由上古人皇伏羲氏制式 , 神农氏定音作曲 , 是华夏民族音乐的发端之一 。 从这样的传说里 , 我们能看到先民对古琴的敬仰与喜爱之情 。 而考古学发现的最早的古琴 , 是出土于湖北枣阳郭家庙曹门湾墓区的一张春秋早期的琴 , 距今2700年左右 。 但是从《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的推断表明 , 古琴可能最晚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古琴故事

除了高山流水遇知音 , 中国古代还有许多与古琴有关的历史故事——

01 孔子学琴

《师说》曾提到过“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其中 , 师襄就是当时一位有名的琴师 , 孔子向他学琴 , 十天过去了却没有学习新的曲子 , 师襄几次表示他可以学习更多的乐曲了 , 但孔子一次次以未掌握技巧、未领会意境、未了解作者为理由推辞 ,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 , 孔子在弹琴时神情肃穆若有所思 , 说道:“丘得其为人 , 黯然而黑 , 几然而长(几 , 音qí , 通“颀” , 颀长) , 眼如望羊(望羊 , 亦作“望洋”、“望阳” , 远视的样子) , 如王四国 ,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意思就是“我知道作者是谁了 , 这个人皮肤黧黑 , 体形颀长 , 眼睛深邃远望 , 就像四方之国的王者 , 不是文王又有谁能谱写这样的乐曲呢?”师襄离开坐席 , 对孔子拜了两拜说:“我的老师说这曲子的名字正是《文王操》啊!”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孔子学琴▲

02 蔡邕救琴

据《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爨(cuàn , 烧火做饭)者 , 邕闻火烈之声 , 知其良木 , 因请而裁为琴 , 果有美音 , 而其尾焦 , 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

蔡邕因为多次上书忤逆皇帝旨意 , 又受到宦官的憎恨 , 不得已而流亡四海 。 有一次 , 他在吴地途中看到当地人烧梧桐木来做饭 , 他根据梧桐木燃烧的声音判断这是良木 , 便请求以此削琴 , 果然音质出色 , 因为琴的尾端还留有烧焦的痕迹 , 因此被称为“焦尾” 。 一时传为佳话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03 广陵绝响

提到古琴 , 魏晋是个绕不开的时代 , 而嵇康是个绕不开的人 。

嵇康年轻时在洛水之西游学 , 遇到一个精于音律的老人 , 在他再三恳求之下 , 老人传他一曲《广陵散》并要求他不可传给他人 , 后来因为为朋友作证触怒了对他早有不满的司马昭 , 再加上钟会的谗言 , 嵇康被判处死刑 , 行刑那天有三千太学生为他求情 , 却没有成功 。 而嵇康本人却无比从容 , 他要来自己平时弹奏的七弦琴 , 在刑场上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并感叹道:“袁孝尼尝从吾学此曲 , 吾靳固不与 , 广陵散于今绝矣!”(曾经袁准想向我学习《广陵散》 , 我却不肯教他 , 如今我死了 , 《广陵散》要失传了!)

嵇康虽死 , 他的嫉恶如仇、洒脱不羁、视死如归的文人风骨却依然被人铭记 , 《广陵散》那刚健肃杀的音调也依然余音袅袅 , 回荡在每一个暴政的反抗者的心中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注:《广陵散》是流传于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的一支散曲 , 讲述的是聂政为报父仇刺杀韩王的故事 , 前文所讲失传的《广陵散》是嵇康的版本 , 另有一版本的《广陵散》曲谱 , 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 。

一琴一世界

古琴造型优美 , 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 。 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

古琴的多种范式▼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古琴的结构也十分考究 , 古琴底部平整 , 上部为弧面 , 对应“天圆地方”的世界观;而相传最早的古琴有五根琴弦 , 来自古人对世界天有五星 , 地有五行 , 世有五音的朴素认识 ,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七弦琴传说是由文王武王各加一根琴弦而形成的 , 因此 , 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不仅如此古琴上的十三个徽位还对应了阴历中的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 , 长度三尺六寸五对应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古人所有的时空观与世界观都可以在一张小小的古琴中找到答案 , 可谓“一琴一世界”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古琴正面结构▲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古琴背面结构▲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调节弦长的轸▲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雁足▲

传世名琴

岁月流逝 , 世事变迁 , 无数珍贵的名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了尘埃 , 但依然有一些古琴经过了岁月的洗礼 , 依然向世人展现着美丽的身姿 。

“春雷”琴

“春雷”琴 , 连珠式琴 , 为唐代斫琴大师雷威所作 , 长126cm , 高10.8cm , 肩宽22.1cm , 尾宽17.2cm , 形饱满 , 黑漆面 , 具细密流水断 。 玉徽、玉轸、玉足、圆形龙池、长方形凤沼 。 琴底颈部刻“春雷”二字行草书填绿 。 龙池左右分刻隶书铭“其声沈以雄 , 其韵和以冲”“谁其识之出爨中” , 有钤印一 , 但是印文已经剥蚀 。 龙池下似曾存一大方印 , 但因经漆补 , 隐晦不清 。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春雷”琴▲

“九霄环佩”琴

“九霄环佩”琴 , 伏羲式 , 制作于唐代 , 以梧桐作面 , 杉木为底 , 通体髹(xiū , 把漆涂在器物上)紫漆 , 多处跦漆修补 , 发小蛇腹断纹 , 纯鹿角灰胎显现于磨平之断纹处 , 鹿角灰胎下用葛布为底 。 琴通长124.5cm , 肩宽21cm , 尾宽15.5cm , 厚5.4cm , 底厚1.5cm 。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九霄环佩”琴▲

“太古遗音”琴

“太古遗音”琴 , 师旷式 。 原黑漆 , 大流水断纹 。 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 , 池下刻篆书“清和”印 , 左侧刻“吴景略重修甲子中秋” 。 唐初贞观年间斫制 , 长122cm , 额宽22cm , 尾宽14cm , 现由中央音乐学院收藏 。


【历史】高山流水意,袅袅古琴音

【历史】高山流水意 , 袅袅古琴音// //

“太古遗音”琴▲

注:断纹 , 是指古琴表面因风化和使用而形成的不同形状的断痕纹路 , 一般百年以上的古琴才会产生断纹 , 不同年代质地的古琴断纹也不同 , 是鉴别收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 。 有流水断、蛇腹断、牛毛断、龟背断等多种类别 。

最后 , 笔者想说

古琴不只是一件器物

更是一种传承

象征着华夏民族对雅致和美的追求

对自然、对人生的探索

与民族文化的根脉紧密相连

用旋律向世界甚至宇宙

诉说着无需翻译的语言

寻觅古琴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文物说(ID:culture_we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