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

天人合一

自古以来 ,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家儒、释、道 , 都谈到了“天人合一” 。 公元前300年的《郭店楚简》说:“易 , 所以会天道、人道也” , 意思是说 , 《周易》是一部讲述“天人合一”思想的书 。 《周易·文言》说:“夫大人者 , 与天地合其德 , 与日月合其明 , 与四时合其序 , 与鬼神合其吉凶 , 先天而天弗违 , 后天而奉天时 。 ”就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具体描述 。

道家的《道德经》曰:“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 讲的也是“天人合一” 。 据说是文殊菩萨化身的寒山禅师有诗云:“众星罗列夜明深 , 岩点孤灯月未沉 。 圆满光华不磨莹 , 挂在青天是我心 。 ”讲的也是天人合一 。

历来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很多 。 那么 , “天人合一”观到底有些什么内涵呢?为什么说“天人合一”观是受益终身的传统理念呢?现择其要者而言之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

黄帝

“天人合一”超凡尘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神州 , 意思是说 , 中国是神选定的一块让人修成神的宝地 。 中国传统文化也被称为神传文化 。 因此 , 中国古代的修炼文化非常发达 。 许多人通过修佛修道 , 超脱生死轮回 , 修道的成为真人 , 修佛的成为佛 。

比如 , 上古时代的岐伯、广成子、神农、黄帝、伊尹、老子等 , 都是修道之人 , 最后 , 都得道成真人 , 即变成超尘出世之人 , 那种状态在老子那里 , 被称为“玄同” , 在黄帝那里 , 被称为“提携天地” , 在庄子那里 , 被称为“齐物 , 同于大通 , 与天地并生 , 与万物为一” 。 提携天地、玄同、齐物 , 三个说法是一个意思 , 都是指修炼的最高境界:返本归真 , 天人合一 。

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 。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他在战胜蚩尤成为天下共主后 , 开始设百官 , 定典章 , 选贤任能 , 封禅祭天 , 德化天下 。 他还命臣民建屋室、种五谷、做衣裳、造舟车 。 在黄帝时代 , 文字、医学、算数、历法、乐器、陶器、蚕桑等各种发明相继出现 。 因此 , 后世认为 , 中华文明奠基于黄帝时代 。

历史上有许多黄帝求道的传说 。 传说广成子是一位神仙 , 住在在河南临汝西南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 。 黄帝听说后专程去拜访他 。 最后 , 广成子被他的诚心感动 , 将修炼的秘法传给他 , 要他“注重内心的修养 , 排除外界的干扰” , 并称“我的道将把你引向无穷之门 , 游于无极的原野 , 与日月同辉 , 与天地共存” 。

由于黄帝修心重德 , 举国安定 , 天下太平 。 史籍上说 , 黄帝在位100年 , 国家没有贼盗殴斗 , 人们谦让和睦 , 风调雨顺 , 甚至连虎豹都不伤人 , 鸟兽虫蛾都受他的教化影响 , 是个“道行天下 , 德泽八方”的盛世典范 。

相传公元前2598年 , 黄帝在桥山山下 , 铸造了一个大鼎 。 当铸成的那一瞬间 , 天忽然开了 , 降下一条黄龙迎接他 。 黄帝与随身的近臣70多人一起跨上黄龙 , 白日升天 , 圆满功成 。 这时 , 万民百姓亲眼目睹了这一神圣壮观的景象 , 都相信神真的存在 , 愈加信神敬神 , 崇道尚德 。

黄帝最后的圆满飞升 , 启迪炎黄子孙:人可以通过修炼回归于天 。 这里的天 , 就是“神” 。 中国人经常讲:“人在做 , 天在看” , “皇天无亲 , 惟德是辅” , “天命不可违” , “天命昭昭” , “以德配天” , “获罪于天 , 无所祷也” , 这里的“天” , 也都是指“神” 。 人与神连通的唯一管道就是“修炼”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

唐太宗

“天人合一”天下治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讲 , 古人认为 , 天象与人事相对应 , 且相互感应 。 当政者唯有顺应天象的变化 , 与天象合一 , 方可得天时、地利、人和 , 百业兴旺 , 国泰民安 。 反之 , 则内忧外患 , 四面楚歌 , 天灾人祸不断 。

汉武帝时的大儒董仲舒认为 , “天者 , 百神之君也 , 王者之所最尊也” , “天”是能够支配一切的最高主宰 。 君主为“天子” , 代表上天治理国家 , 君权神圣不可侵犯 。 但君主又不是没有约束的 , 因为天和人是相互感应的 。 当天子行王道、施善政时 , 自然就会风调雨顺 , 四季分明 , 一切变化顺畅 。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 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 不知自省 ,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 尚不知变 , 而伤败乃至 。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 ”这便是董仲舒从“天人合一”说中引申出的“天人感应说” 。

司马迁写《史记》 , 就是要“究天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 , 成一家之言” 。 他在《史记·乐书》中说:“天与人相通 , 就好像形与影、气的关系 , 做好事的人 , 天报以福;做坏事的人 , 天报以祸 。 如种瓜得瓜 , 种豆得豆 , 是很自然的道理 。 因此讲推天道以明人事 。 人君当像天行动 , 人君至诚的心能感动皇天 , 使阴阳变易;如果人君逆阴阳 , 背天心则会有灾异发生 , 这是皇天对人君的告诫 。 ”

《史记 天官书》详细描述了天象与人事的对应关系 。 从中可以看出 , 国势盛衰、国君祸福、将相贤否、战争胜负等 , 均是上天预先安排好的 , 因此 , 可从各种相应的天象变动中 , 窥知天意 , 以察祸福吉凶 。 如日食、月食、彗星等星象 , 兆示着灾异、祥瑞 , 或人亡政息 , 或政通人和 。 司马迁列举大量史实说明 , 没有一件事不是天象先表现出来 , 然后在人间得到应验的 。

因此 , 古代的英君明主都非常重视敬天祭天 , 经常检视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符天心天意 。 每当出现天灾人祸和混乱失序状态时 , 常常内省自责 , 甚至下“罪己诏” 。 下“罪己诏”最多的是唐太宗 , 共28份 。 公元628年 , 旱、蝗并至 , 唐太宗下诏曰:“若使年谷丰稔 , 天下乂安 , 移灾朕身 , 以存万国 , 是所愿也 , 甘心无吝 。 ”太宗为了百姓有饭吃 , 宁愿上天把一切灾难都降在他一人身上 。 如此责己为民 , 难怪他能得到天佑神护 , 开创“贞观之治”之盛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得安康

从养生的角度讲 , 中国古人认为 , 天体是一个大宇宙 ,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 大宇宙与小宇宙有一种对应关系 。 如果人能循天理而行 , 与天合一 , 则健康长寿;反之 , 则容易生病 , 短寿 , 甚至暴毙 。

古老的中医认为 , 天有阴阳 , 人也有阴阳;天有五行 , 人有五脏;天有十二月 , 人有十二经络;天有一年三百六十天 , 人身也有三百六十穴 。 人和天是相通的 , 人必须和天理和谐相映 , “法于阴阳 , 和于术数 , 食饮有节 , 起居有常 , 不妄作劳 , 故能形与神俱 , 而尽终其天年 , 度百岁乃去” 。

人必须根据阴阳的季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变化 , 昼夜(昼为阳、夜为阴)的周期变化 , 阴阳的上下内外前后的变化 , 以及阴阳的物性寒、热、干、湿的变化等 , 调整自己的身心 , 衣、食、住、行皆与阴阳变化、物性规则相吻合 , 则能做到精、气、神足 , 形神兼备 , 而能终其天年 , 活到百岁而离世 。

反之 , 人如果不遵照天理生活 , 而是“以酒为浆 , 以妄为常 , 醉以入房 , 以欲竭其精 , 以耗散其真 , 不知持满 , 不时御神 , 务快其心 , 逆于生乐 , 起居无节 , 故半百而衰也” 。 如果人拿喝酒当作一般的饮料 , 假话 , 大话 , 空话 , 张嘴就来 , 甚至信口开河 , 胡言乱语 , 饮酒之后 , 便入房行乐 , 纵欲过度 , 精、气、神就会耗散殆尽;不知道劳逸结合 , 只图一时的快乐 , 起居没有任何节制 , 可能活到天年的一半 , 就呈衰老之象了 。

《黄帝内经》曰:“故智者之养生也 , 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 , 和喜怒而安居处 , 节阴阳而调刚柔 , 如是则僻邪不至 , 长生久视 。 ”此为养生之至理名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