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暗忖,他的“远见卓识”肯定能得到孙中山的赏识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蒋介石暗忖 , 他的“远见卓识”肯定能得到孙中山的赏识
蒋介石暗忖 , 他的“远见卓识”肯定能得到孙中山的赏识// //
蒋介石暗忖 , 他的“远见卓识”肯定能得到孙中山的赏识// //
蒋介石暗忖 , 他的“远见卓识”肯定能得到孙中山的赏识// //
蒋介石暗忖 , 他的“远见卓识”肯定能得到孙中山的赏识// //
这事得从头说起 。 1918年5月 , 历时10个多月的护法战争失败后 , 孙中山虽已开始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 , 但由于手中没有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革命军” , 只得把统一中国、实现三民主义的希望寄托在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身上 。
然而 , 当时陈炯明正暗中和湖南水陆军总司令赵恒惕(后任湖南省督军、省长)勾结 , 拟暗中互相照应 , 一旦时机成熟即公开结成“陈赵联盟” , 软禁或架空孙中山 , 实行“联省自治” , 称雄一方 。
谁知 , 赵恒惕在1921年8月间致陈炯明的一封密信被时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官的蒋介石截获 。
蒋介石本想将这封密信呈报给孙中山 , 突然“灵机一动” , 想弄顶“大师”的桂冠戴戴 。 蒋介石为了显示自己有超人的洞察力 , 在晋见孙中山时竟隐瞒了此事 , 故作先见之明地对孙中山说 , 陈炯明大奸似忠 , 乃心怀叵测之辈 , 应尽早设法削弱、解除其兵权 。
蒋介石暗忖 , 他的“远见卓识”肯定能得到孙中山的赏识 。 可他没想到 , 由于他隐瞒了足以证明陈炯明可能异动的密信 , 孙中山并没重视他的意见 。
其时孙中山正坐镇桂林 , 准备入湘北伐 , 他仍将留守广东大本营的重任交给了陈炯明 。 陈炯明因此而赢得了时机 , 顺利地于1922年6月公开发动武装叛乱 , 致使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护法战争归于失败 。
蒋介石暗忖 , 他的“远见卓识”肯定能得到孙中山的赏识// //
据上述史料来看 , 倘若当年蒋介石能及时将截获的密信呈送孙中山 , 孙中山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 , 必定会重新进行战略布署 , 这样一来 , 陈炯明叛变事件或许可以避免 , 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历史亦将改写 。
晚年被黄庭坚的《清明》诗打动
1969年9月16日下午那場车祸后 , 蒋介石的健康每况愈下 。 1975年清明节前几天 , 住在台北荣民医院的蒋介石突然显得精神很好 , 事后证明这是“回光返照”现象 。
当时 , 精神不错的蒋介石为了应景 , 请护士罗小姐念几首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给他听 。
罗小姐找来唐诗宋词 , 先念了杜牧写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 ”蒋介石对这首知名度极高的“清明诗”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 他只听了一遍 , 便叫罗小姐再念别的 。
当罗小姐念到黄庭坚所写《清明》诗的最后两句“贤愚千载知谁是 , 满眼蓬蒿共一丘”时 , 蒋介石为之动容 , 他叫罗小姐多念几遍给他听 。 末了 , 蒋介石老泪纵横 。 起初 , 罗小姐还不太懂这两句诗的寓意 , 后来找来译本 , 她才明白 , “贤愚千载知谁是 , 满眼蓬蒿共一丘”的意思是说 , 不论你是圣贤高官还是庸夫俗子 , 当其生命终结后 , 都是一个长满荒草的小坟堆 。
据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在一次与张学良谈话时说 , 蒋介石在临终前几天曾说 , 1969年9月16日下午那场车祸使他少活20年 。
而如果他早一点读到黄庭坚的那首《清明》 , 必将有助于他悟出人生三味 , 而悟出人生三味之后必能大悟大彻 , 将人生观升华到看破红尘彻底“觉悟”之至高无上、至虚至空之境界 , 此境界有助于颐养天年 。
- 隆中决策: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与他的人生境遇有直接关系
- 如来安排金蝉子转世取经,为何剥夺他的法力?
- 中共用大泄密为代价,来制止蒋介石向延安的进攻
- 访谈︱陈默:蒋介石也知道要“论持久战”,但时常南辕北辙
- 1982年,他在深山称帝,纳6位村妇为妃,册封蒋介石为“威国王”
- 张飞的儿子张苞,战力属于什么水平,为何他的死让诸葛亮吐血晕倒
- 蒋介石的抗战战略布局,他比日本政治人物高出一筹?
- 宋美龄早起后先做何事?蒋介石不满意,忍受不了
- 《庆余年》范闲醉酒背诗,最后一首为何选了他的诗?
- 吴景平:蒋介石如何参与并推动1935年的法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