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颜若可驻,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七首

浩然的 。

事实上 , 孟浩然是古代山水田园诗人中的翘楚 , 他的诗独树一帜 , 影响深远 。


童颜若可驻,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七首

童颜若可驻 , 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七首//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 , 三径苦无资 。

北土非吾愿 , 东林怀我师 。

黄金燃桂尽 , 壮志逐年衰 。

日夕凉风至 , 闻蝉但益悲 。

这是一首抒情诗 , 是作者在长安落第之后写的 , 寄给名叫远的僧人 , 报告客居逢秋的苦情 , 诉说欲隐无处 , 欲仕非愿 , 进退两难之苦 。 诗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 。

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 。 开头写自己之所欲 , 但苦于“无资” , 想从仕 , 又非所愿 , 于是记怀“东林”“我师” 。 壮志不能实现 , 自然就衰颓 , 于是对凉风、闻蝉声 , 就要“益悲”了 。 这种不加润色的白描手法 , 抒发了内心悲苦 , 读来觉得明朗直爽 。

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 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 , 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 , 徒有羡鱼情 。

这是一首“干禄”诗 。 所谓“干禄” , 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 , 以求引荐录用 。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 张九龄为丞相 , 作者西游长安 , 以此诗献之 , 以求录用 。 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 , 景色宏大 , 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 。

后半即景生情 , 抒发个人进身无路 , 闲居无聊的苦衷 , 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 。 全诗颂对方 , 而不过分;乞录用 , 而不自贬 , 不亢不卑 , 十分得体 。


童颜若可驻,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七首

童颜若可驻 , 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七首// //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 , 往来成古今 。

江山留胜迹 , 我辈复登临 。

水落鱼梁浅 , 天寒梦泽深 。

羊公碑尚在 , 读罢泪沾襟 。

诗意在吊古感今 , 开首二句揭题 。 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 , 真有“千里来龙 , 到此结穴”之妙 。 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 后半描写景物 , 富有形象 , 充满激情 。 语言通俗易懂 , 感情真挚动人 。


童颜若可驻,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七首

童颜若可驻 , 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七首// //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 , 结宇依空林 。

户外一峰秀 , 阶前众壑深 。

夕阳连雨足 , 空翠落庭阴 。

看取莲花净 , 应知不染心 。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 , 为人耿介 , 志在隐逸 。 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 。 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 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 , 由景清写到心净 , 层层递进 , 相互照应 , 笔致疏淡 , 意境清远 , 淡人心魄 。

此诗用语明朗轻快 , 词采清雅秀丽 , 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 , 沧江急夜流 。

风鸣两岸叶 , 月照一孤舟 。

建德非吾土 , 维扬忆旧游 。

还将两行泪 , 遥寄海西头 。

这是旅中寄友诗 。 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 , 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 , 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 。 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 。 “急夜流”三字 , 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 。

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 , 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 , 清新诱人 , 江上夜色 , 如置眼前 , 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 。 诗的前半写景 , 后半写情 , 以景生情 , 情随景致 , 景情揉合 , 景切情深 , 撩人情思 。


童颜若可驻,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七首

童颜若可驻 , 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七首// //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 , 南山归敝庐 。

不才明主弃 , 多病故人疏 。

白发催年老 , 青阳逼岁除 。

永怀愁不寐 , 松月夜窗虚 。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 , 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 。 起首二句记事 , 叙述停止追求仕进 , 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 , 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 , 自叹虚度年华 , 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 全诗语言丰富 , 层层辗转反复 , 风格悠远深厚 , 读来韵味无穷 。


童颜若可驻,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七首

童颜若可驻 , 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七首// //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 隐者自怡悦 。

相望始登高 , 心随雁飞灭 。

愁因薄暮起 , 兴是清秋发 。

时见归村人 , 沙行渡头歇 。

天边树若荠 , 江畔洲如月 。

何当载酒来 , 共醉重阳节 。

全诗情随景生 , 以景烘情 , 情景交融 , 浑为一体 。 “情飘逸而真挚 , 景情淡而优美 。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 , 望飞雁而孤寂 , 临薄暮而惆怅 , 处清秋而发兴 , 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 “愁因薄暮起 , 兴是清秋发” , “天边树若荠 , 江畔洲如月” , 细细品尝 , 够人玩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