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辅政大臣鳌拜,真实一面功过后人说

英勇善战 , 为清军入关立下赫赫战功的巴图鲁

在《清史稿》中记载鳌拜是瓜尔佳氏 , 满州镶黄旗人 , 卫齐第三子 。 初以巴牙喇壮达从征 , 屡有功 。

不仅根正苗红 , 妥妥的清朝权贵 , 还是以军功逐渐被提拔起来的 , 天聪八年 , 授牛录章京世职 , 任甲喇额真 。

天启年间 , 在皮岛逐渐发展起来的名将毛文龙一直是后金向关内发展的后顾之忧 , 崇德二年 , 皇太极准备派兵攻打皮岛 , 鳌拜在战斗中异常勇猛 , 曾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 , 必不来见王 。 誓必克岛而回 。 "

鳌拜奋勇冲杀第一个冲上了皮岛 , 清军随后跟上 , 一举攻占皮岛 , 皇太极得知后非常高兴 , 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 , 并且赐号“巴图鲁” 。


清初辅政大臣鳌拜,真实一面功过后人说

清初辅政大臣鳌拜 , 真实一面功过后人说// //

巴图鲁是清朝对勇士的封号 , 在清初但凡能封这个称号的 , 都是对清朝立有大功的人 。 鳌拜又被称为满洲第一巴图鲁 , 也就是满清第一勇士 , 可见鳌拜又多厉害 。

1641年清军与明朝爆发了松锦会战 , 可谓是关乎明朝与清朝国运之战 , 在这一战中 , 鳌拜冲锋陷阵 , 把握战机 , 连连告捷 , 对于清军松锦之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 战后鳌拜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 , 成为八旗将领中地位较高的人物 。

清军入关之后 , 主要面对的是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军和以张献忠为首的大西军 , 在鳌拜的打击下 , 农民军兵败如山倒 , 尤其是在击败大西军的过程中 , 鳌拜居首功 。

这就是入关之前的鳌拜 , 为清军入关立下的汗马功劳 。 对康熙的祖父皇太极、父亲顺治忠心耿耿的鳌拜

由于皇太极是暴毙而亡 , 并没有留下明确由谁来继承皇位 , 这就导致满洲权贵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矛盾 , 其中竞争力最大的两个人选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 一个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 。

从实力上来说 , 豪格拥有两黄旗的支持 , 而多尔衮则有两白旗的支持 , 因此不相上下 , 形势也极为严峻 , 鳌拜当时是镶黄旗的大臣 , 也是这场皇位继承争夺中的关键人物 , 鳌拜跟两黄旗的其他大臣主张是一样的 , 那就是继位的君主必须是皇太极的儿子 , 而不能是他的兄弟 。


清初辅政大臣鳌拜,真实一面功过后人说

清初辅政大臣鳌拜 , 真实一面功过后人说// //

皇太极的兄长代善在崇政殿召开会议讨论皇位继承人选 , 鳌拜命两黄旗的精锐全副武装守卫在崇政殿 , 甚至以武力威胁多尔衮 , "我们这些臣子 , 吃的是先帝的饭 , 穿的是先帝的衣 , 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 。 如果不立先帝之子 , 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在鳌拜等人的震慑下 , 多尔衮从大局出发 , 也害怕刀兵相见 , 因此不得不做出让步 , 但是多尔衮也提出一个条件 , 那就是不允许让豪格继承皇位 , 最后选出了顺治继承皇位 , 这也是鳌拜等人极力争取的结果 。

顺治即位后并没有忘记鳌拜等人 , 《清史稿》中记载:“世祖考诸臣功绩 , 以鳌拜忠勤戮力 , 进一等 。 ”

然而鳌拜却成了摄政王多尔衮的眼中钉 , 多尔衮专权后 , 开始多次打压鳌拜 , 鳌拜差点就被多尔衮整死 , 不停的被降爵 , 一直到多尔衮死后 , 顺治亲政 , 鳌拜才熬出头来 。

《清史稿》中记载:“世祖亲政 , 授议政大臣 。 累进二等公 , 予世袭 。 擢领侍卫内大臣 , 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 十八年 , 受顾命辅政 。 ”晚年擅权自重 , 被康熙除掉的鳌拜

顺治死的时候 , 并非鳌拜一个辅政 , 而是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四人一同辅政 , 论排名鳌拜排在最后 。


清初辅政大臣鳌拜,真实一面功过后人说

清初辅政大臣鳌拜 , 真实一面功过后人说// //

但是四辅臣中 , 索尼虽然位高权重 , 但是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 , 不喜欢管理政事 , 苏克萨哈是鳌拜的死敌 , 两个人经常发生争论 , 在朝堂之上也是明争暗斗 , 遏必隆则是鳌拜的党羽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鳌拜逐渐走上专权的道路 , “鳌拜受顾命 , 名列遏必隆后 , 自索尼卒 , 班行章奏 , 鳌拜皆首列·····党比营私 , 凡事即家定议 , 然后施行 。 侍读熊赐履应诏陈时政得失 , 鳌拜恶之 , 请禁言官不得陈奏 。 上亲政 , 加一等公 , 其子纳穆福袭二等公 。 世祖配天 , 加太师 , 纳穆福加太子少师 。 ”

索尼病死之后 , 鳌拜因为没有掣肘 , 彻底成了结党营私、独断专行的权臣 , 事实上康熙亲政 , 但是鳌拜并不想归政 , 造成了康熙亲自己的政 , 鳌拜也辅自己的政 , 在此期间鳌拜甚至和党羽网络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哈萨哈的罪名 , 最后将其杀害 , 此举也造成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上升 。

一直到康熙八年 , 康熙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 , 对鳌拜实行了扳倒计划 , 在鳌拜入宫拜见康熙的时候 , 康熙命手下擒住鳌拜 , 按照墙倒众人推的法则来看 , 曾经对鳌拜有多忠心的党羽 , 当时就多想搞死鳌拜以摆脱与鳌拜的关系 。 当时大臣罗列鳌拜30条罪状 , 按大清律应该处以斩首 , 但是康熙并未直接杀了鳌拜 。


清初辅政大臣鳌拜,真实一面功过后人说

清初辅政大臣鳌拜 , 真实一面功过后人说// //

对此 , 康熙的说法是鳌拜“效力年久 , 不忍加诛 , 但褫职籍没 。 ”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 , 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 , 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 。 康熙看后 , 感念鳌拜的功劳 , 遂对他宽大处理 , 死罪可免 , 活罪难逃 , 鳌拜随后被监禁 。 关于鳌拜死后的后续:

然而 , 关于鳌拜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 在康熙晚年的时候 , 想到鳌拜早年立过的功劳 , “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 以其从孙苏赫袭 。 苏赫卒 , 仍以鳌拜孙达福袭 。 ”

这一举动可谓是让人意想不到 , 如果鳌拜真的是大奸大恶之徒 , 康熙为什么会在晚年有这样一个行为?纵横认为 , 大概康熙也意识到 , 其实鳌拜并未谋逆之心 , 只不过不愿意让权而已 。

以鳌拜对皇太极、顺治两帝的死忠来看 , 未必会反康熙 , 鳌拜的悲惨结局其实是清朝加强君主专制导致的 , 在皇权至上的形势下 , 鳌拜这样的辅臣不论忠奸都不会有好下场 , 这一点 , 从中国古代商鞅、张居正等人的身上就可以看出来 。


清初辅政大臣鳌拜,真实一面功过后人说

清初辅政大臣鳌拜 , 真实一面功过后人说// //

到雍正时期 , 不仅恢复了鳌拜的一等公的爵位 , 还允许世袭 , 彻底为鳌拜平反了 。

当然 , 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 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 , 开始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 , 雍正给鳌拜平的反 , 乾隆又给推翻了:"鳌拜当日自恃政柄在握 , 辄敢擅权骫法 , 邀结党羽 , 残害大臣 , 罪迹多端 , 难以枚举 。 "

并且宣谕群臣“追覈鳌拜功罪 , 命停袭公爵 , 仍袭一等男;并命当时为鳌拜诬害诸臣有褫夺世职者 , 各旗察奏 , 录其子孙 。 ”

可见鳌拜人物的复杂性 , 并非一句话两句话就成说明白的 ,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 , 并非只有忠奸两种 , 而是在不同时期 , 不同背景下呈现不同的形象 , 当然 , 从文学艺术作品中加强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勾践是没有问题的 , 但是将其认定为历史形象 , 则明显是不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