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曾国藩们的收礼送礼学问

王阳明流放龙场的那段时间 , 尽管还没有后来世人瞩目的声名地位 , 可毕竟京城来的高官子弟 , 而且凭借自己魅力征服了地方官场以及诸多百姓 , 所以也是明星般的人物 , 而且未来充满想象空间 。

所以当地的土著豪族也想着拉拢他 , 宣慰司安贵荣先是送来很多米和肉 , 接着又送来更贵重的金帛和马匹 。 王阳明当时的职位 , 是龙场驿驿丞 , 不入流没品级的官 。 而安贵荣是管理当地少数民族的最高长官 , 拥有极大势力 。


王阳明曾国藩们的收礼送礼学问

王阳明曾国藩们的收礼送礼学问// //

这样的人送礼 , 不光是物质意义 , 还在给面子 。 如果通常人处于王阳明这个境遇 , 主动巴结安贵荣还来不及 , 面对送上门的礼 , 还不赶紧“却之不恭”?可是 , 王阳明修书一封 , 礼貌的拒绝了 。

这信同样写的很漂亮——兄弟我是得罪了朝廷到这来的 , 只能苟且偷生 , 也不敢去拜见高攀你 , 这是被流放者应守的本分 。 但是使君你呢 , 不仅不怪责我的疏远 , 还派人来送礼 , 来帮我干活 , 真是加重我的罪过 。 我就收点米和柴火鸡鹅 , 至于金帛和马匹 , 还请收回 。 这些东西结交士大夫还行 , 给我这个流放的罪臣 , 殊骇观听 , 敢固以辞 。

这里面大概表达了几层意思:第一 , 我不和你亲近 , 主要是身份所限 , 被流放的大臣不能和地方势力过从甚密 , 所以你不能怪我;第二 , 你的礼实在太重了 , 重到超乎情理 , 背后想必也有超乎情理的图谋 , 这就不用点明了;第三 , 我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 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还是收下 , 表示对阁下没有刻意划清界限的意思 。 如果你能明白君子之交的意思 , 咱们还可以做好朋友 。


王阳明曾国藩们的收礼送礼学问

王阳明曾国藩们的收礼送礼学问// //

这就是王阳明收礼的学问 , 实际上 , 这也是儒家君子之交本来包含的学问 。 在孟子和弟子的一段对话中 , 就曾经说明白过这学问 。

孟子一弟子问他 , 你前几天在齐 , 国王送你金一百不收;但之前在宋 , 给七十镒收了;在薛 , 给五十镒也收了 。 这不前后矛盾么?

孟子的回答 , 当然是不矛盾 。 前两次有正当理由 , 所以收;这次没有正当理由 , 所以拒 。

初一听 , 这道理既正确又简单 , 有正当理由就收 , 没正当理由就不收 。 可放到现实中 , 对于何为正当的理解 , 就存在很大的模糊空间了 。


王阳明曾国藩们的收礼送礼学问

王阳明曾国藩们的收礼送礼学问// //

比如更晚一些的曾国藩 , 学者张宏杰总结曾是“非典型清官” , 一方面尽管他权倾一时 , 本来可以富甲天下 , 可他却从不贪婪谋财 , 生活异常简朴 , 他也不是绝对不收礼 , 但个人尽量也只是收非贵重的小礼品 。

和收礼相比 , 曾国藩送礼出手非常之豪奢 , 甚至专门建了小金库 , 用来送礼 。 因为他明白 , 在当时的官场环境 , 很多时候只有礼到位 , 才能办成事 。 他可以洁身自好 , 但绝不为了洁身自好而躲进书房 , 不谋大事业 。

所以收礼送礼领域 , 什么叫“正当”?真的很难给个教条的标准 , 做一个清廉的人很难 , 但做一个清廉而又能和光同尘做成事的 , 那才是难上加难 。 这也是曾国藩 , 最让我佩服的地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