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忘记的改革者—嬴渠梁 商鞅变法背后的真正决策者、推动者

◇◇俗话说 , 不泥古而拘今,唯变法以图强 。 商鞅变法 , 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变法改革 , 顺应了时代发展 , 推动了社会进步 。 秦国也通过改革 , 发展了经济 , 壮大了军力 , 增强了国力 , 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人们习惯用变法的主要谋划者和实施者 , 来为其变法活动命名 。 比如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王安石变法等等 。 商鞅 , 是秦朝变法改革的主要谋划者和实施者 。 因此 , “商鞅”与“变法”这一词汇组合 , 让人们记住了商鞅 , 也让其名垂史册 , 更是成为历朝历代变法成功的典型案例 。 徙木立信的变法故事 , 也选入了学生课本 。

◇◇商鞅、吴起、王安石等变法达人的名字、成绩、地位固然重要 , 但是最终决定变法实施、成效的是背后的君主或帝王 。 史书对秦孝公嬴渠梁的记载很少 , 大多的笔墨都给了商鞅 , 以致让我们很多人只知“商鞅” , 不知“渠梁” 。 但是 , 敢于改革、支持改革的领导者、决策者 , 比改革的具体筹划者、组织者更为重要 。 秦孝公嬴渠梁就是这样一位求存图强、勇于变革、意志坚定的改革主导者、决策者 。


不应忘记的改革者—嬴渠梁 商鞅变法背后的真正决策者、推动者

不应忘记的改革者—嬴渠梁 商鞅变法背后的真正决策者、推动者// //

◇◇商鞅变法的成功 , 离不开秦孝公渠梁的察人识人 , 任人唯贤 , 用人不疑 。 公元前361年 , 年仅21岁的嬴渠梁正式执掌秦国 。 这个时候 , 秦国外有强敌 , 内有忧患 , 濒临危险的边缘 。 渠梁上台不久 , 就出台颁布了“求贤令” , 向各国人才发出“招聘广告” 。 “诸侯卑秦 , 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 吾且尊官 , 与之分土” , 从求贤令的字字话语中 , 就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他内心的强烈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 。 这个“求贤令” , 向各国人才发出“招聘广告” 。 正是这个“招聘启事” , 各国各路英才齐聚秦国 。 商鞅也在其中 。 人聚到了 , 关键就是要察人识人用人 。 秦孝公渠梁独具慧眼 , 选中了商鞅 , 重用了商鞅 。 他不恋权 , 不贪权 , 把大权交到了这位素昧平生的人 , 让这个人放开手去干 。 可以说 , 重用了一个人 , 奠定了百年基 。


不应忘记的改革者—嬴渠梁 商鞅变法背后的真正决策者、推动者

不应忘记的改革者—嬴渠梁 商鞅变法背后的真正决策者、推动者// //

◇◇商鞅变法的成功 , 离不开秦孝公渠梁的痛下决心 , 克服阻力 , 坚持不懈 。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 , 一定充满矛盾和斗争、荆棘与坎坷 。 秦国的变法 , 也遇到了重重阻力 。 这次变法 , 不是小打小闹、修修补补 , 而是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生活等等方方面面的一次彻底的大变革 。 可以想象 , 社会阶层冲击之程度 , 人民反映强烈之程度 。 万事开头难 。 在变法之始 , 秦孝公就给予了商鞅充分的信任、绝对的权力、坚定的支持 。 特别是重惩太子的老师公孙贾及亲兄弟公子虔 , 分别割掉鼻子、脸上刺字 。 这种施压于身体明显部位的刑罚 , 不仅给人造成肉体伤害 , 更是让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 。 不是渠梁冷漠无情 , 六亲不认 , 而是为了国家大局 , 为了变法成功 , 不得已而为之 , 他当时的、背后的复杂心情又有几人去体悟 。 秦孝公义无反顾的决心 , 为商鞅实施变法改革扫清了重重障碍 。


不应忘记的改革者—嬴渠梁 商鞅变法背后的真正决策者、推动者

不应忘记的改革者—嬴渠梁 商鞅变法背后的真正决策者、推动者// //

◇◇商鞅变法的成功 , 离不开秦孝公渠梁的通盘考虑 , 把握节奏 , 科学决策 。 放手让干 , 同时也正确甄别 , 科学决策 , 把控全局 。 印象最深的是 , 商鞅在卫国闻求贤令而奔赴秦国 , 通过宠臣景监介绍见秦孝公 , 先后大谈帝道、王道、霸道之术 。 秦孝公听后 , 既不责备 , 也不重用商鞅 。 直到谈论富国强兵之策 , 秦孝公才眼前一亮 , 茅塞顿开 , 与其深入交流 , 畅谈几日 。 可以看出 , 秦孝公在国家改革发展上 , 有自己的想法 , 也能够听的进别人的想法 , 更能够通过不同人的不同看法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决策 。 在后续的改革中 , 更是拿捏很准 , 步步为赢 。

◇◇历史不应忘记这位伟大的改革者 。 这场伟大变革 , 开启了一个强秦时代 。 作为这场变革的主导者秦孝公渠梁 , 更值得我们去尊敬、去感受、去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