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正直书生奈何遇上刻薄君王

历史上 , 司马迁被施以腐刑一事人尽皆知 , 后世之人多替太史公鸣不平——因言获罪 , 被施以如此酷罚 。

今天 , 让我们探究一下司马迁获罪背后的深层原因 。


一声叹息,正直书生奈何遇上刻薄君王

一声叹息 , 正直书生奈何遇上刻薄君王// //

仆窃不自料其卑贱 , 见主上惨凄怛悼 , 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 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 , 能得人之死力 , 虽古名将不过也 。 身虽陷败彼 , 彼观其意 , 且欲得其当而报汉 。 事已无可奈何 , 其所摧败 , 功亦足以暴于天下 。 仆怀欲陈之 , 而未有路 。 适会召问 , 即以此指推言陵功 , 欲以广主上之意 , 塞睚眦之辞 。 未能尽明 , 明主不深晓 , 以为仆沮贰师 , 而为李陵游说 , 遂下于理 。 拳拳之忠 , 终不能自列 。 因为诬上 , 卒从吏议 。 ——《报任安书》

“明主不深晓 , 以为仆沮贰师 , 而为李陵游说 , 遂下于理 。 ”司马迁认为汉武帝生气的原因有两个:一、自己在李陵投降一事上为李陵说情;二、说了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坏话 。


一声叹息,正直书生奈何遇上刻薄君王

一声叹息 , 正直书生奈何遇上刻薄君王// //

首先 , 汉武帝真的因为李陵之事迁怒于司马迁吗?答案是否定的 。 当时李陵兵败投降匈奴 , 战报传到长安 , 一时间武帝勃然大怒 , 后来 , 武帝询问司马迁的看法 , 司马迁劝武帝说李陵品行很好 , 只是迫于形势假降匈奴 , 日后很可能会寻找机会逃回汉朝 。 这番话本身没有什么毛病 , 武帝很喜欢重用年轻的将领 , 对李陵本是寄予厚望的 。 之前武帝并不赞成李陵出兵 , 李陵坚持出兵 , 反而得到了武帝的欣赏 , 最终武帝同意了李陵出兵一事 。 如果李陵获胜 , 武帝自然脸上有光 , 可惜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 , 这不是啪啪打武帝的脸吗?

这里有个很奇怪的事情 , 司马迁任职太史令 , 太史令这个官职是掌管天时历法的 , 和政治本身没有关系 。 那么武帝为什么主动询问司马迁的看法呢?作为一个好大喜功的君主 , 自己看重的将领叛国投敌 , 武帝肯定觉得脸上无光 。 偏偏在此时 , 满朝文武都在谴责李陵叛国 , 骂李陵骂的越狠 , 不就越证明武帝识人不明 , 越让武帝下不来台吗?此时武帝询问一个毫不相关的官员的意见 , 就是想让司马迁说点李陵的好话 , 让自己好下台 。


一声叹息,正直书生奈何遇上刻薄君王

一声叹息 , 正直书生奈何遇上刻薄君王// //

司马迁确实没有辜负武帝的期望 , 先夸了李陵的人品 , 又夸了李陵的战绩 , 最后说李陵可能是诈降 。 而这番话正是武帝想要听的 。 如果李陵是诈降 , 而且能力出众 , 只是迫不得已投降 , 正好证明武帝没有看错人 。 所以司马迁关于李陵的发言很可能非但没有触怒武帝 , 而且正中武帝下怀 。 后来武帝并没有立即降罪李陵一家也能看出来武帝的态度 , 说明武帝对李陵诈降一事是抱有希望的 , 一年后 , 武帝还派出公孙敖想要接回李陵 , 偏偏这公孙敖闹了个大乌龙 , 把李绪当成是李陵 , 带回消息称李陵在替匈奴练兵 , 坐实了李陵真投降一事 , 于是乎武帝一怒之下杀了李陵全家 。 武帝没有处罚李陵的家人 , 却降罪于一个仅仅为李陵说了几句好话的外人 , 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


一声叹息,正直书生奈何遇上刻薄君王

一声叹息 , 正直书生奈何遇上刻薄君王// //

那么 , 司马迁真正得罪武帝的原因是什么呢?真正的祸端出在司马迁口无遮拦 , 在武帝面前说了李广利的坏话 。 当时李广利作为主将 , 而李陵仅仅是带领五千步兵的偏师 。 本来司马迁说了几句李陵的好话 , 君臣皆大欢喜 , 后面怎么会扯到诋毁李广利的罪名上呢?李广利还有另外一层很敏感的身份 , 他是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哥哥 。 武帝对这个大舅子很是偏爱 , 即使李广利才能平庸 , 却还是一次次让他作为主将带兵作战 。 从《史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司马迁的态度 , 对于李广这样优秀的将领司马迁极力推崇 , 对于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外戚将领虽然也忠实的记录了他们的战功 , 但也夹杂了一些坏话 。 比如说司马迁是这么评价卫青的: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 , 以和柔自媚於上 , 然天下未有称也 。

可以看出 , 司马迁对于这些外戚是非常厌恶的 , 即使是立了大功的卫青、霍去病也没什么好话 , 更何况是才能平庸的李广利呢 。

所以到这里 , 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出那天的真实情况:

李陵兵败投降 , 消息传到长安 , 满朝文武纷纷谴责李陵投敌叛国 , 一个个大臣出列痛骂李陵 , 武帝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 这时 , 武帝忽然注意到司马迁的神色平静 , 明显和他人不同 , 没有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 。

于是乎 , 武帝问司马迁:“关于李陵一事 , 太史令有何看法啊?”这时候武帝是希望司马迁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 , 说几句李陵的好话 , 自己也能有个台阶下 。

此时的司马迁还是一介书生 , 正值挥斥方遒的年纪 , 他对于这些受宠的外戚早就看不惯了 。 今天武帝主动询问自己的看法 , 司马迁受宠若惊 , 一时间很是激动 , 大谈了一番李陵的难处和战功 , 最后得出结论:李陵很可能是诈降 。

这一番话说的正中武帝下怀 , 武帝心里也是暗自高兴 。

然而 , 夸完李陵后 , 司马迁话锋一转 , 提起了主将李广利的事情 , 他大谈李广利的无能 , 越说越是激动 , 伴随的是 , 武帝的那越来越难看的脸色 。 武帝心里暗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 , 你小子说我重用的大舅哥李广利是废物 , 这不是当着所有人面骂我吗?“没等司马迁说完 , 武帝大怒 , 当即以“诬罔”之罪降罪于司马迁 。


一声叹息,正直书生奈何遇上刻薄君王

一声叹息 , 正直书生奈何遇上刻薄君王// //

班固可惜司马迁不知道明哲保身 , 这点我不以为然 。 正如司马迁所言:“人固有一死 ,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 ”武帝可以切掉司马迁的生殖器 , 却斩不断司马迁的骨气 。 肉体会腐烂 , 伟大的精神、高贵的思想却可以跨越两千年的历史跨度 , 在今天仍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