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号子:千百年流传,由船工创造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在中国过去的岁月中 , 对老百姓印象最深的除了在田野上耕作农民 , 还有那用自己的体力和汗水来养活一家老小的劳动工人 。 这些劳力们通过卖一把力气获得生存下去的物质资料 。 古代士农工商的社会阶级 , 工人阶级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 。 就比如说在做体力活的时候 , 总会有人打劳动号子 , 来配合劳动 。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 , 北方常称"吆号子" , 南方常称"喊号子" 。 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 , 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 。 它产生于劳动过程中 , 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 , 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 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 , 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 , 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 在劳动过程中 , 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 , 为了统一步伐 , 调节呼吸 , 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 , 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叫 。


川江号子:千百年流传,由船工创造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川江号子:千百年流传 , 由船工创造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

劳动号子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 产生于原始时代 , 那是人们才刚刚开始从事集体劳动时 , 而到了现代社会随着机器文明的发展 , 集体劳动被逐渐取代 , 它才逐渐消失 。 数千年来 , 在劳动大众在与自然的搏斗中 , 劳动号子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 , 人类战胜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中都有着它的踪迹 。 同时 , 号子又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合又相碰撞而产生的最早的精神、艺术之花 。 因此 , 它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 其中分类主要有高邮的秧歌号子、三峡的纤夫号子、川渝地区的川江号子

时光流传千百年 , 川江号子却依旧活跃在时代的舞台 。 它是川渝地区川江流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 , 由号工领唱 , 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传统民间歌唱形式 。 主要发源和传承和传承与四川东部和重庆 。 在2006年5月20日 , 川江号子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川江号子:千百年流传,由船工创造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川江号子:千百年流传 , 由船工创造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

“巫山七百里 , 巴山三回曲 。 ”巴渝地区自古以来就多大江大河 , 故陆行交通不便 , 大多靠水路运输 。 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 小的船有几个船工 , 大的有二三十个船工 , 以至更多 。 艄翁又称驾长,是一船之主 , 船行船停 , 闯滩斗水 , 该快该慢 , 众船工皆听艄翁指挥 。 在明、清时期 , 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 , 统一扳桡节奏 。 大约在清朝中期 , 才逐渐兴起号子 , 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 。

川江号子是船工们在劳动时 , 配合用力而自然发出的呼喊吆喝声 , 能起协调动作、鼓舞和调剂情绪的作用 , 可以使得船工们在艰苦的劳动中消除疲劳 , 调节心情 , 鼓舞斗志 , 整齐节奏 , 使航船前行顺利有序 。 号子歌丰富而多彩 , 广为船工们传唱 。 川江号子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 , 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这可以说是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川江号子:千百年流传,由船工创造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川江号子:千百年流传 , 由船工创造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川江纤夫“脚蹬石头手扒沙 , 风里雨里走天涯” , 坚硬的石头上留下了纤绳磨砺出来的一道道深深的纤痕而纤夫负重前行喊出的一声声号子成了著名的川江号子 , 高亢、豪迈而有力 , 在峡江之中久久回荡 。 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 , 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 , 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 , 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 。

川江号子在三面临水、一面朝天的环境中 , 给贫苦的船工带来一点欢乐 。 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船工群体 , 多为口耳相传 , 自然传承 。 也有青年船工拜老号工学艺者 。 在船工行业中 , 领唱的船工被尊称为“号头子” 。 号头子在船工群体中有较高地位 , 不但嗓音好、唱得动听 , 同时还应具备知识面宽、熟悉航道、行船经验丰富等才能 。 因此 , 过去民生轮船公司、强华轮船公司、招商局等 , 把一些年富力强、非常熟悉川江水性的艄翁、号子头请到公司培训一下轮船知识后 , 便送到船上担任水手、引水 , 然后提升到领江、船长要职 。

号子的唱词也很丰富 , 往往以沿江的地名、物产、历史、人文景观为题进行编创 , 具有丰富的知识性 。 如"川江两岸有名堂" 。 号子头编唱号子时 , 把沿江的滩口尽收于唱词中 。

川江号子主要分为“下水号子”和“上水号子” , 还有“斑鸠号子“、“抓抓号子”、“夺夺号子”、“横梢号子”、“拉滩号子”、“焉包包号子”、“快橹号子”(闯沱号子)等 。


川江号子:千百年流传,由船工创造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川江号子:千百年流传 , 由船工创造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

川江号子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式 , 客观上起到了川江水路运输史的活化石的作用 。 它的存在 , 从形式上延续并反映了千百年来川江运输业原始的劳动状况 , 使今天的人们还能真实地感受到 , 自古以来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 。 在内容上 , 它用歌声表述了川江各流域的水文概况和沿江两岸的山川风貌、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 。 在精神上 , 展示了劳动人民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下的勇敢坚强、粗犷豪迈而不失幽默的性格 , 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 , 不断进取 , 日益壮大最终成为伟大民族的强有力的见证 。 在音乐上 , 川江各流域的号子都具有高亢粗犷、婉转悠扬、风趣幽默的特点 。

学者连波在其著作《国乐飘香》中写道:川江船工号子犹如一个浓缩了的情感世界 , 川江船工号子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但随着机动铁船的普及 , 以人工为动力的船只在一些干流河湾和支流小河中运行 , 川江号子生存发展的基础开始动摇 , 加之传承断裂等因素 , 川江号子面临濒危困境 。 抢救、保护川江号子 , 让它在民众中代代相承 , 对于丰富、发展中国水系音乐文化乃至世界水系音乐文化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

参考文献:《国乐飘香》 连波

《重庆市民歌集成》 彭孝纲

川江号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桡歌行》 清代四川籍诗人张向安